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2020-10-11 10:01王燕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8期
关键词:考核高职专业

◎王燕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学越来越被重视,而如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对统计学进一步改革,使之适应时代,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前的重要难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及领域对数据分析越来越重视,统计学的作用日益增强。统计学属于高职经管类的专业知识类课程,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要求,寻找适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统计相关技能培养,以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类学生,这些学生在高中时大多学文科,数学基础较差,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学生是经过单独招生入校,对其高中数学程度很难考证,根据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所学的《高等数学》,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摸底(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数学知识有限,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和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图1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高等数学》卷面成绩

1.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相应内容不能理解,学习热情下降,而统计学又恰恰是一个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充满了大量的数据、抽象的概念,学生大多数是学文科的,对数学类课程较畏惧,且易产生抵触情绪,致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很难得到有效配合;且由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导致课后任务完成程度较差。

2.学生缺乏对统计学的正确认识。统计学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涉及一定的运算与推导,需要学习者具有良好数学基础,而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弱,这使许多学生存在畏难心理,认为统计学就是数学,就是繁琐的数据运算与枯燥的报表汇总,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习不好的。此外,学生对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统计学与今后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学好学坏一个样,这种心理导致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无法将课程学好。

3.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性较差,且与专业契合度不高。目前统计学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专业通用版本,较少有专门针对每个专业开发的教材,且当前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关实践性涉及较少。以物流专业为例,当前有部分教材是针对此专业的,但书中仅是在例题数据的设计上,赋予了一些物流内涵,课堂讲授时专业针对性不强。其次,在当前统计学教学中,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虽然形象生动,但速度也较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靠则易脱离老师的上课节奏。由于过重于理论的教育,从而使真正符合学生实践的教学较少。

4.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由于缺乏相应案例、情境的设计以及对实操技能的训练,考核环节只能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当前多数统计学课程采用的还是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查为辅的考核方式,缺少对学生利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期末考试内容都出自书本,学生只会一味机械算题,出现了笔试成绩高、实际能力弱的情况,背离了职业教育评价的本质要求。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与本科教育不同,其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以实践教学为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都是围绕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有效就业而进行,其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知识—能力—应用”,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实现有效就业。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进一步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育目的。这就要求在相应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教学要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处理数据的能力等。

三、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

1.明确统计学在学生思想中的定位。统计学是一门专业知识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形成统计思维的任务,是一门侧重于应用的学科。通过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统计指标及Excel等软件来处理实际中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统计学不是为了探究统计原理、推导复杂的公式,而是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明确统计学在其专业学习中的定位,了解统计学在以后工作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课程的信心。

2.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主要是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项目教学,选择适当的项目,设计合适的统计调查方案以及问卷,通过多种调查方法来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查分析报告。这种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式的项目实践教学,从根本上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更应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定的课时来加强实践调查环节;另一方面,对于实际工作中常用到的统计知识应该加强课时安排。

3.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在教学中应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多种教学方式过渡,教师可创建情境任务,通过案例辅助教学,将所授知识点融入具体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应知识点。第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给学生使用软件计算相应结果,如Excel,从另一个角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将理论性知识融入软件操作中。

4.进行全方位课程评价。教学过程的改变意味着考核方式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下,学生、教师通常只关注通过一纸试卷得来的成绩。改革后的考核包含三个方面:平时成绩、项目成绩、上机操作成绩、期末试卷成绩,比例分别为2:3:2:3。平时成绩包含:到课情况、听课情况、课堂案例讨论、作业提交等。项目成绩包含:调查选题、调查方案设计、实践调查、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调研报告、调查答辩等。上机成绩包括学生在规定数据处理时,使用Excel软件的熟练程度以及正确程度。

期末试卷主要指关于统计学理论知识点的考核。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通过调查实践更有利于学生从“唯分论”到“唯能力论”的思维转变。

小结: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如何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起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视。重视统计学在具体专业领域的实践,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使用相应知识,更好地发挥统计学的优势。

猜你喜欢
考核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