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社区实践中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对策

2020-10-12 09:30裴冬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五年制全科医患

郭 颖,裴冬梅,吴 琼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紧张,这使得医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1]。医学生是未来医患关系的主体,具备较强医患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作为理论基础的全科医学[2],其医患沟通特点不同于其他专科,这就要求在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为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在医患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研究调查了本学期参加全科医学社区实践的各专业学生,为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学期参加我院全科医学社区实践的201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两个专业学生,共329人,其中,男生136名,女生193名,平均年龄(21.59±0.78)岁。

1.2 调查方法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医患沟通能力评价表(SEGUE量表)[3]测评。该量表由美国医科大学编制,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4]首次引进并进行中文版修订与试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5],可以有效评价我国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问卷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对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中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看法。

1.3 评价方法

全科医学课程开课后,学生参加全科医学社区实践,且已学完医患沟通与法律问题这一章节内容,此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开始前,由专人讲解问卷评分标准并答疑。发放问卷334份,回收329份。问卷包括5个维度,25个条目,即准备(1~5题)、采集信息(6~15题)、提供信息(16~19题)、理解病人(20~23题)、结束问诊(24~25题)。每个问题设置3个答案,“是”为 1 分,“不确定”为 0 分,“否”为 -1 分,满分 25 分,得分越高,表示沟通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特点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学生SEGUE量表得分情况

SEGUE量表满分为25分,学生最低得分为7分,最高得分为25分,平均得分为22.66分,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SEGUE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

2.2 男、女生医患沟通能力比较

男生SEGUE量表平均得分为22.58分,女生平均得分为22.72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见表2。

表2 男女生SEGUE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男女生SEGUE量表得分比较(±s,分)

性别t值P男女例数 平均得分22.58±4.03 22.72±3.38 136 193-0.35>0.05

2.3 不同学制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比较

八年制学生SEGUE量表得分为21.96分,五年制学生SEGUE量表得分为23.3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P<0.01)。在准备、采集信息、提供信息3个维度得分和总分方面,五年制学生得分高于八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学制学生SEGUE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3 不同学制学生SEGUE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维度t值P准备采集信息提供信息理解病人结束问诊总分八年制(n=167) 五年制(n=162)4.81±0.58 9.25±1.42 3.51±1.11 3.38±0.67 1.94±0.33 23.38±3.12 4.43±1.10 8.77±1.82 3.25±1.06 3.66±0.84 1.84±0.58 21.96±4.01 3.99 2.67 2.54 1.95 1.80 3.60<0.01<0.01<0.01>0.05>0.05<0.01

3 讨论

3.1 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22.66分,得分较高的是结束问诊和理解病人两个维度,这与平时教学、培训中反复强调人文关怀有关。学生大多能理解、同情并关心病人,对病人保持尊重,在问诊结束后能主动向病人表示感谢,并询问病人是否仍有不明白的地方。调查中,得分较低的是提供信息和采集信息两个维度,这可能由于学生之前处于理论学习阶段,进入临床实习的时间较短,与病人的交流仅限于简单询问病史,还不能熟练地应用沟通技巧与病人交流,无法深入了解影响病人病情的社会、心理、情感因素。同时,由于刚刚走上临床,环境的陌生和胆怯、害怕等心理,也使部分学生不适应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6],导致其在提供信息时拘谨、态度生硬,很难用通俗的语言向病人解释病情。

3.2 不同学制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比较

从表3可知,在准备、采集信息、提供信息3个维度,五年制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八年制学生,这与八年制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对于大部分五年制学生来说,毕业前的任何实践机会都是为毕业后参加临床工作打基础。虽然考研是目前大多数医学生的必经之路,但仍有部分学生选择直接参加工作,且决定考研的五年制学生中仍有部分学生在考研失败后会选择进入临床工作。因此,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临床技能,以及对医院环境的熟悉,与同事、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包括熟练询问病史及技能操作,都是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的。相反,八年制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忽视实践课与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还有一部分学生偏重英语学习、科研能力培养。另外,八年制学生在大四阶段已经完成了研究生选科,多数学生选择内、外、妇、儿等临床热门专业,这也会导致其忽视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

3.3 对策

3.3.1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坚持“以病人为本”理念良好的沟通需要足够的自信做支撑,而自信是以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较高的技能水平为基础,只有真正掌握全科医学知识,才能熟练地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只有时时刻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取得病人和社区居民的配合,形成和谐医患关系。

3.3.2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对全科医学课程的重视程度目前,我校全科医学课程的授课时间多安排在八年制学生选科结束后,部分学生选定内、外、妇、儿等热门专业后,在平时的学习中只关注已选学科的相关知识,忽视对全科医学等新兴学科知识的学习。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全科医生作为我国医疗保健系统的“守门人”,发挥着促进病人和专科医生沟通的作用[7]。所以,掌握全科医学知识,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都是在为学生成为全科医生或其他专科医生后与全科医生有效协作打基础。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全科医学课程教学质量,通过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未来从事的职业,深刻理解医患关系。另外,可适当调整全科医学课程开课时间,避免学生趋利性学习,使其认真学习全科医学课程,熟悉全科医学诊疗思维,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全面提升医患沟通能力。

3.3.3 加强医德教育,培养良好职业素养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医务工作者整体素质的基础[8],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拥有同情心、责任心,才能主动关心病人、尊重生命,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形成和维护良好医患关系。因此,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耐心地与病人交流,谨慎负责,同情病人的痛苦、处境,把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维护其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强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3.3.4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学生自评的形式评价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今后,可以采取教师评价、病人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全科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方案。综上所述,目前,在全科医学社区实践中,大部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尚可,但仍需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五年制全科医患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