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的思考与实践

2020-10-12 02:42谈永康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教学评价

谈永康

【摘要】教学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等多种功能。生态作文教学评价确立了评价为了学生、评价促进教学、评价先于教学等理念。基于此,研制面向学生生命成长的《小学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引领作文课实现“五个走向”。在实施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时,我们以贾志敏老师的《两个苹果》教学为指南,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领语文教师以评价推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快乐作文的同时,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作文 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作文教学评价既包括对作文教学自身的评价,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评价,又包括对作文教学结果(习作)的评价。现在单说作文教学过程评价。

一、确立生态作文教学评价理念

1.评价为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写话、习作,是生态作文教学的价值观。价值观为教学评价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既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目标的落地、学习方法的筛选、学习内容的优化等,因此,课堂教学当着力于“知”(作文知识、技法),着眼于人的发展,把兴趣、意志、情感、文化、审美等带进课堂。

2.评价促进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判断学生有没有学会,就需要评价。评价是教学的GPS,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证明学生“是否学会”“学会了多少”,需要评价的介入。通过观察、访谈、习作等获取具体的信息,从而判断作文教学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然后做出相应改进。

3.评价先于教学

评价是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判,因此就好像是学生学习要去的目的地;而教学,是怎么学,就好像是怎么去目的地。方向决定方法,学生学习写作需要先明确目标。因此,评价的设计要先于教学的设计。这意味着,在上作文课时,教师不仅要设计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设计评价(学生作文怎樣才算好作文,课堂怎么教才算好课),再来设计作文教学。

4.教学评价一致性

作文教学要有顶层设计,课程、教学、评价乃至测试都应该服从目标,建立整体意识。诚然,每教一次作文,都有这一次的目标。目标具有个性,但肯定体现、融合了年级乃至年段的学习目标。作文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教作文一课,想学生一年,甚至五年、五十年。

二、 研制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

生态作文教学是以生态学习环境创设为切入口,以学生观察、考查、体验、游戏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升学生习作力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态作文教学体系包括了充满生机趣味的作文课堂、 充满生活滋味的行走课程、充满生命品味的自由读写。小学生态作文教学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在生态中作文,在作文中成长。

生态作文课堂,要让学生站到“学习的中央”。具体来说,全面介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价值上,指向学生生命成长;在内容上,指向学生生活世界;在方式上,指向教学生态和谐。

如何研制生态作文课堂评价标准,我们认为要实现“五个走向”:

1.从听讲走向实践

遵循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保障学生足够的写作时间与空间,变传统作文教学听教师讲、听好学生讲为接受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并重,通过观察、思考、构思、交流等过程化行为完成自己的作文,最终实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目的。

2.从孤立走向综合

遵循语文课程“综合性”的特点,从唯写作知识的窠臼里跳出来,从孤立机械训练的老路上走出来,通过听说读写的融合,以及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来积累、发现、优化作文材料,丰富写作方式。

3.从封闭走向开放

遵循语文课程“开放性”的特点,打通教室与生活的隔阂,打破学校与社会的藩篱,作文内容向生活开放,作文语言向个性开放,作文评价向多元开放,作文结果向读者开放。

4.从害怕走向快乐

有了见闻、思想、情感,无论学生怎么写,写得怎样,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学生。能交流的交流,能发表的就发表;不能交流不能发表,也要肯定写作的价值:或一吐为快,或记录生活……生态作文教学笃行并践行:一学年让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发表作文的机会。

5.从作文走向做人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回归作文的本义,回归人的教育。写不好作文,我们不能只看到作文的毛病,而是要看到学生发展的问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教授曾说:“一个病人发烧的话,意味着他有50多种疾病的可能。我们医生中很多人也是这样,注重人的病,而忽略了对方是一个病的人。我们好多医生认为是人得了癌,强调的是癌。其实,同样得癌结局是不一样的,不是因为癌不一样,而是因为人不一样。”学生写不好这篇作文,毛病也可能有50多种。指导学生写好、改好作文,往往不只是教知识、改语病,同时也是在教他做人,比如培养他写作的兴趣和习惯,鼓励他表达真情实感,引导他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等。

基于上述“五个走向”,我们研制了《小学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实验稿)》(见下表)。

《小学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实验稿)》

三、学习生态作文教学典范课例

研制出评价标准后,我们通过借鉴教学典范——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来学习把握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这里以贾老师的四年级作文教学“两个苹果”为例进行阐述。

1.指向学生生命成长

贾老师的这堂指导课教学要求有二:一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景物(苹果),围绕教学中心,按一定的顺序把所观察的景物描写具体;二是指导学生观察课堂小品,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编列出提纲,确立重点,完成作文。

乍看,这两条目标都指向学生的语言能力,其实贾老师是把习惯培养、学科育人融合在能力训练中。如师生共同表演的课堂小品,剧情是这样的:一天黄昏,明明正在做作业,弟弟在房间里看电视。爸爸回来了,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红香蕉苹果,明明心想,我比弟弟大,我应该吃小的,于是朝房里走去,高声喊:“弟弟,爸爸给你一个苹果!”你看,这个课堂活动不是在进行思想教育吗?因此,贾老师的这堂课是教文又育人的。

2.紧密联系生活世界

生活中写静物,如铅笔盒、香蕉等,其实并不容易。这一次,贾老师不是讲解相关知识就让学生自由写,而是进行素描训练,拿出一个大大的红香蕉苹果,指导四年级学生从形状、香味、大小、质量、品种、产地、颜色等方面把这个苹果的概况写清楚。请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哪个小朋友来掂一掂这个苹果大概有多重?

生1:大概有二两。

生2:大概有一两。

师:小朋友平时不买菜,所以不能估计准确,谁还来试试?

生3:有四两半。

师:对,这是一个大约半斤重的大苹果。那么,这个苹果的品种呢?

生:是红香蕉苹果。

师:苹果有好多品种,红香蕉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

生:酥、甜。

(师板书:酥、甜)

师:这种苹果谁最喜欢吃呢?

生:老爷爷老奶奶喜欢吃。

师:把这两个词概括成一个词是什么?

生:老人。

师:老人喜欢吃红香蕉苹果,还有谁也喜欢吃呢?

生:还有小孩。

师:因为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所以老人和小孩都爱吃。

这个环节,贾老师指导学生观察苹果的质量、味道。整个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指引下,学生调动眼睛、鼻子等感官,既有观察、闻掂,又有判断、概括、推测。这样的观察有过程、有趣味,学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为后面的片段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创设生态和谐课堂

贾老师的这堂指导课任务不轻,但是教学生态和谐,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专心致志。尤其是观察苹果以及课堂小品环节,形成了教学高潮,学生认真投入,积极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学友”关系。两节课,学生练了两次笔,一次是描写苹果,另一次是叙述故事。贾老师还让学生在课上交流,他即兴点评,我们来看一段教学实录:

生1:天色渐暗下来(师:加一个“了”字),人家都在吃饭了(师:“人家”改成“别人”),我肚子饿得很(师:改成“厉害”),爸爸妈妈都不在(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话,准备说明什么?所以应在后面补充一句:我又不会做饭,怎么办呢?),这时爸爸回来了,我高兴极了。爸爸兴冲冲地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来给我和弟弟吃。(师:去掉“来”和“吃”两个字)

生2:那个大苹果圆圆的,青里透红,掂一掂足有四两多,还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是红香蕉苹果。吃起来又酥又甜,老人和孩子特别喜欢,另一个苹果也是红香蕉,也是青里透红,也有一股清香,只不过个儿小了一点。

生3:望着这两个苹果,我是哥哥,又想到老师说过应该爱护弟弟(师:在这之前加一个心理活动的描写:谁吃这个大苹果呢?),对,我吃这个小的。于是我喊(师:喊之前,还应有一个过程,走到房门口,推开大门,大声喊)弟弟,弟弟,给你一个大苹果。

即时交流,教师进行评改,所有学生都在倾听学习。在这样有作者、有读者、有建议者的氛围里,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然、真切、有效。

四、实施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

语文教师是实施生态作文教学评价标准的主体。我们的实施策略是以点带面,具体操作是:面向区内实验学校所有语文教师先期试点,逐渐完善,助力教师实施、推动生态作文教学。由于几所实验学校定期举行作文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请教师自己填写,然后输入电脑保存,所有数据都只对教师公开,供教师自己反思、改进教学。在“面”上推动的时候,我们在“点”上强化,怎么强化,请上公开课的教师上完课再次填表,进行前后对比,发现进步之处,进而探索原因,找到关键事件、因素,在教研活动上与大家分享。

束老師要上二年级写话公开课“这样想象真有趣”,备课时她直言以前上作文课几乎不考虑“营造生态环境”“交际语境创设”。因此这一次探索很困难,但特别有价值,在成功展示后的交流中,她这样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课堂伊始就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本次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既能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又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作文题意。但是仅靠课本插图并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于是,“创设情境”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途径。通过“颠倒国”这一具体情境的创设,把课本插图中“飞翔的母鸡、巨大的蚂蚁、胆小的老鹰、飞快的蜗牛”设定为“颠倒国”的居民代表,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明确作文要求是“动物改变习性”。通过设问“如果你到了颠倒国,最想看见什么动物?”引发学生想象,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确定故事主角“写什么”。在情境与图片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写的角色。

同样是攻克“交际语境创设”,五年级的张老师执教了“推荐一本书”。她在课上请来了学校图书馆馆长,请她来直面学生的推荐。其中有些学生写不好推荐的理由,图书馆馆长就出示了一段微视频,巧妙帮助学生基于交流解决写作难题。以下是微视频内容:

师:谢谢谷馆长。我们一起来看馆长给我们提供的视频。(播放视频)

馆长:没有推荐成功,你是不是很苦恼呢?

生:是呀,我理由说清楚了啊,但就是没人看。怎样才能说具体呢?

馆长:你看,你推荐《男生贾里》的一个理由是:这是一本温暖的书,能让你感受到世界充满爱。你可以结合文中的相关情节把这个理由写具体啊!

生:我明白了,我可以讲述贾里一家请林萍回家过年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很长啊,我难道要把它全部摘抄下来吗?

馆长:当然不是,如果故事比较长,就挑选能突出“世界充满爱”的情节,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概括一下。如果故事情节比较短,你可以摘抄其中一部分。

生:我明白了,贾里一家说服主治医生很能突出世界充满爱;除夕夜的欢声笑语能突出温暖。概括的时候不能丢。

馆长:你真聪明,那你说说看吧!

生:这是一本温暖的书,能让你感受到世界充满爱。就拿《爱心》这一章节来说吧,林萍的父母都在国外,她由叔叔婶婶照顾。可是叔叔婶婶对她并不好,准备让生病的林萍在医院里过年。贾里一家人知道后,想尽办法,说服主治医生,把林萍接回去过年。除夕晚上,从来不笑的林萍终于绽开了笑脸;他们家里欢声笑语不断。

馆长:这样听起来已经好多了,我都有想去看这本书的打算啦。现在推荐指数已经达到四颗星了。不过,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要想推荐成功,完全激发出别人对这本书的兴趣,应该还要加点什么。

生:我知道了!再结合我的感受,应该就能推荐成功了!我再加上这段内容: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贾里一家的关爱融化了林萍内心的坚冰,让她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她的笑容告诉我,爱能解冻的事情不断在我们身边发生。

馆长:我的泪水也快出来了。我现在迫不及待地想去看这本书啦!你的推荐指数已经达到五颗星啦。

生:谢谢!太开心啦!

馆长: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如何把理由写具体了吗?注意两点就可以:(1)到书中找到和这个理由密切相关的内容,有时要进行概括。(2)结合自己的感受。当然,结合书中内容的时候,除了結合文中的相关情节,还可以结合人物对话、书中插图、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等内容。但不管结合什么内容,都应紧紧围绕你的理由。

借助评价标准,促进了教师反思与交流,进步看得见,经验说得清,语文教师的职业尊严与生命幸福感大大提升。

生态作文课堂,是把学生放在学习中央的课堂,在开放、融合、快乐的课堂与评价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在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学生学会了什么”——兼论三维目标[J].教育研究,2013(7).

[2]贾志敏.贾老师教作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教学评价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