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解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2020-10-12 14:04杨峥嵘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组织路线新时代

杨峥嵘

摘   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体系进行深化和发展,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具体,为今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两个提供”指的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五个抓好”是指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三个导向”指的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

关键词:新时代;组织路线;两个提供;五个抓好;三个导向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5.005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5-32-04

2020年6月29日,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的“七一”前夕,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体系进行深化和发展,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具体,为今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两个“提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地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这“两个提供”深刻地论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地位作用。

(一)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

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是党第一次对组织路线作出明确、系统、完整的阐述,是党在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遵循。有了这个“纲”和“本”,两年来,党的组织建设硕果累累,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坚强,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贯彻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实践已经证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精准的、科学的、管用的。与此同时,两年来,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形势的复杂性、触及利益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的尖锐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总书记因时因势再次系统论述,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到新的高度,必将进一步为组织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动力,推动解决突出问题、防范重大风险,确保我们党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成立99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逐步形成了一条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相适应的组织路线。党的一大党纲就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党的六大明确提出“组织路线”的概念。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并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99年风云激荡、99年接续赶考,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更不可能取得举世罕见的发展成就。因此,只有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才能确保党适应新时代要求、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

二、五个“抓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践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抓好”:要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要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这五个“抓好”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践行路径。

(一)发挥“两个功能”,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1.政治功能就是政治引领、政治监督。一是要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三职一肩挑”,落实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巩固和加强党组织对其它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二是要突出政治标准发展党员,突出政治要求培养选拔“头雁”队伍,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党纪要求,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健全经常性查改違背初心、使命问题的长效机制,及时坚决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三是要完善推动总书记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令行禁止。

2.组织功能就是组织覆盖、组织动员。一是要对标党支部工作条例,分批完成村级党组织优化设置,深入推进“双同步”,对“两新”组织兜底覆盖。二是要探索党员评星定级,并通过佩戴党员徽章、创建党员先锋岗等形式,强化党员意识。三是要坚持和完善“深调研”机制,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把群众有效发动起来,凝聚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的强大合力。

(二)聚焦“一个转化”,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思想的力量是全党最深刻而持久的伟力之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一是要积极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镇街党校培训等制度化平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把学习当作生活习惯、政治责任、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要组织广大党员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多思多想、学深悟透。

(三)用好“三段论”,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是‘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是‘中间段,基层党组织是‘最后一公里。”“三段论”深刻阐明了三级党组织在党的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职责所在。机关单位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一是要建好机关单位这个“最初一公里”。要突出“三好两强”,深化“模范机关”创建,确保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失毫厘、不掉链子。地方党委是实现“上通下达”的“神经中枢”,是工作前沿阵地“一线指挥部”。二是要压实市县两级党委这个“中间段”。要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抓牢抓实班子建设,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严格班子成员管理监督,推动班子队伍忠诚、干净、担当。三是要打通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落实小微权力清单、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加强“头雁”队伍建设,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为基层赋能减负。

(四)完善“四管机制”,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一是要以严的标尺“选干部”,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监督全过程各环节,建立健全干部政治表现档案、业绩档案,切实把政治不合格的干部辨别出来、剔除出去。二是要以硬的机制“管干部”,从严落实“两项法规”、“三书”预警、“一报告两评议”、谈心谈话等制度,探索开展干部家访和干部分类考核评价制度,综合运用激励、问责和容错机制,打破“洗碗效应”。三是要以铁的手段“治干部”。全面抓好巡视巡察整改落实,对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推动“能下”成为常态。当然,要警惕“一下了之”的问题。对错误认识到位、转化效果明显的受处分干部,要搭建“能上”的平台,让干部“下后有望”。

(五)突出“三化水平”,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我们党在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制度治党”这个命题,推动用法治的思维方式管党治党,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这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题中之意。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既要注重建章立制,又要注重执行落实,也就是“前半篇文章”和“后半篇文章”。健全组织制度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聚焦主题主线,把“四项重点措施”落实为长效机制,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让主题教育永不落幕。二是要注重强化干部队伍的制度意识,把制度执行力作为党员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及时把制度执行力强的党员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制度发挥出应有作用。制度定下来了,执行制度就是死命令,绝不能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

三、三个“导向”——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理解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准确把握好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目标是根本点,问题是出发点,结果是落脚点,这三者相互贯通、相互承接、相辅相成,是事物发展的“一体三面”,也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三个“导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思维导图和方法路径。

(一)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不是虚的,既不是嘴上空喊的口号,也不是挂在墙上的规划,而是必须科学精准地制定工作目标,并以强烈的目标意识贯彻落实。什么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目标?“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擘画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基本布局,贯通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把组织工作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相联,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度融合。简单来说,就是组织路线服务服从于政治路线,就是要抓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把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把组织工作放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把方向、谋思路、定政策、促改革,围绕夺取“双胜利”“三大攻坚战”“六保”“六稳”等中心工作,配置组织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把组织、干部、人才、公务员四个轮子一起转起来,突出党建引领,突出领导带头、支部攻坚、党员冲锋,让党旗在各个战场、各条战线高高飘扬。

(二)问题导向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最优良的方法论传统和最鲜明的方法论特征。要勇于自我革命,認识到各级组织部门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还有不少有待完善、有待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包括个别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覆盖力还不够强,有的“头雁”本领不高;有的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足;高精尖人才缺乏等等。对此,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刀刃向内的革命勇气、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在检视问题中查找差距,在整改落实中推动工作。要对照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深刻内涵,结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把问题找全、把根源挖深、把工作做精、把责任压实,稳扎稳打、稳中求进,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三)结果导向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要以战报作答卷、以结果论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严肃地批评:“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建工作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不佳,甚至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没有什么效果。”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来做工作,把思想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着力提高谋划工作的质量、研究具体举措的质量、推进工作落实的质量。不搞照搬照抄、不搞材料堆砌、不搞痕迹政绩,从做没做、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走深走实,带头以组织作为促干部担当。

责任编辑:秦利民

猜你喜欢
组织路线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探索组织路线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哪些不良挂职心态亟待摒弃
逻辑、价值、实践: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与组织力关系的三重维度
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明确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