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恩文艺思想理论探析对比色对于当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2020-10-12 14:33贾伟
艺术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包装设计色彩

摘要:马恩文艺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集合美的定律的事物,既然美的定律便是事物的美,那么就可以说,事物美是因为它具备这类定律,艺术设计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是一门汇集审美认识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是当代社会生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在设计中,设计师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设计元素进行设计,然而色彩作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第一元素,在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色彩元素中对比色的运用则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对比色的良好运用,可以实现包装设计作品的颜色和谐。本文对这点进行研究,首先对对比色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对比色在包装设计中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对比色对于当代设计发展的意义,最后介绍在当代包装设计中巧用对比色的思路。

关键词:对比色;包装设计;色彩;马恩文艺思想理论

中图分类号:TS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8-00-04

1 对比色设计的内涵

马恩文艺观认为,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界事物还是社会事物,或人缔造的艺术品,全都是自然界原有的艺术品,通常适合于美的定律的作品便是美的事物。既然美的定律便是事物的美,那么就可以说,事物美是因为它具备这类定律。美誠然是一种定律,是事物之所以美的纪律。既然美是一种定律,而定律都是客观的。美(自然界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人缔造的艺术品的美)固然也是客观的[1]。艺术设计是一门汇集了审美认识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是当代社会生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艺术设计的发展深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达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中国现当代的艺术设计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洪流,真正与时代同步,与人民为伍,这也符合马恩文艺思想理论重视的艺术改造现实、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性功能。

在艺术设计中,对比色的运用较为广泛。对比色主要指色轮上相距120°~180°范围之内的颜色,对比色在色轮表中处在相互正对的角度,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距离越远,色相差别越大,对比越强,两种分明的色彩构成了明显的色彩差别。补色从色相上对比来说,差别很大,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合理使用对比色,能够生动地传达出设计的情感,从而准确地传递设计的主题,让设计作品更吸引人的眼球[2]。

2 对比色设计的发展与运用

对比是人的视觉感官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180°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色彩,叫对比色,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彩和消色的对比等,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表现力的重要方法。其表现形式又有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之分,如黄和蓝、紫和绿、红和青,任何色彩和黑、白、灰,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亮色和暗色都是对比色关系。补色是指在色谱中一原色和与其相对应的间色所形成的补色关系。原色有三种,即红、黄、蓝,它们是不能再被分解的色彩单位。三原色中每两组相配而产生的色彩称之为间色,如红加黄为橙色,黄加蓝为绿色,蓝加红为紫色,橙、绿、紫称为间色。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就是互为补色的关系。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故在色彩绘画的表现中,在适当的位置恰当地运用补色,不仅能加强色彩的对比,拉开距离,而且能产生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

2.1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指除了补色以外,一个颜色与另外的色相之间产生的对比关系,在色相环上处于90°~180°范围之间的两种或多种颜色的对比。处于90°的对比属于中差色对比,处于120°的对比要比90°的更强烈。当具有色相对比的两种颜色进行碰撞时,由于周围颜色的衬托,颜色本身看上去也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是周围颜色衬托引发的心理作用导致的,这是人类的视觉生理本能。色相对比时,如果所用颜色比主图的面积大,反差就越明显。此外,一系列高纯度色调的结合将使对比效果更加明显。这些特别而鲜艳的补色搭配总能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强烈而夺目,像冰与火的碰撞,像冷静与狂欢的交叠,又像宁静对持灿烂,总是显得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2.2 冷暖对比

寒冷和温暖的颜色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实际上所有的色彩对比中,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冷暖对比,补色中的“蓝+橙”就属于冷暖的对比。冷暖对比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例如,大家都认为红色是暖色,可是红色里面也有相对较冷的“冷红色”,靠近蓝色的红色自然含有蓝色,显得较冷,所以冷暖的对比是相对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颜色给人的寒冷和温暖只是一种感觉。只有在这样的对比下,颜色才会更明显。例如,淡蓝色比深黄色冷,亮红色比粉色暖和。设计图像中冷与热的颜色的比例决定了设计图像的一般色调,通常被称为冷暖色调,使用温暖和寒冷的对比颜色可以使图像分层。在设计中,不同的色调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2.3 同类色相对比

同一颜色是指单一颜色,不是特定颜色,而是同一颜色的不同亮度、饱和度和色彩温度之间的匹配。类似色在色相环上处于30°~60°,属于同一色系的对比。例如,红色系里的深红、大红、朱红、粉红放置在一起,色彩效果优雅抒情,色相对比很弱,容易形成调和统一之感。但是,这种色彩匹配也容易出现画面单调或认同感弱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强亮度和色彩纯度之间的对比,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表现同类色的对比。

2.4 明度对比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当它们对比时,视觉除分辨色相的不同,还会明显感觉到明暗的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由于颜色呈现的亮度不同而形成的对比度就是明度对比度,即亮度对比度。色彩明度和外观的对比度也可以称之为黑白对比度。在色彩对比中,亮度对比最能表达色彩层次、空间、清晰度、重量和柔软度的对比关系。在亮度对比中,对比强度取决于颜色,差异越大,对比越强,反之亦然。亮度对比被广泛用于包装设计中,在包装设计中,主要物体的亮度会受设计背景亮度的影响,使整个包装给人以强烈的控制感,并使整个包装设计给人带来更主观的明亮感。

3 对比色在包装设计中的延伸

中国是现阶段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马恩文艺观的发展不谋而合。在马恩文艺观的指导下,我国的艺术发展日趋成熟,从先前的抄袭复制西方,慢慢转变为创造独立自主又符合我国人民审美观的艺术。我国现当代艺术发展极为迅速,这与马恩文艺思想理论的指导密不可分,艺术发展局面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的蓬勃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80后”“90后”“00后”已经逐步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对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产品需求旺盛,对比色的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当今的年轻人追求视觉吸引力,色彩鲜明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在设计中,对比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某种颜色更加突出,必须有能与其产生对比的颜色与之比较。而对比色设计的运用,也到了需要重新建构的时候[3]。

3.1 强烈对比

对比色在包装设计上应用得较为广泛,红绿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大众诟病和吐槽,然而许多产品的包装都大胆使用红绿对比,内盒外盒大面积地采用红色与绿色的搭配。由于色彩的对比度较大,这种搭配极易使产品包装中的色彩失去协调感,所以设计师们常常赋以商品主体其他颜色,进行点缀调和。这种设计,有效地降低了颜色本身的濃度。对比色与设计画面中的文字、图形相融合,很好地避免了消费者因对比色产生头晕目眩的感觉的情况,使色彩关系和谐有趣。设计画面在变化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画面的协调统一,处理好全面的统筹性的画面感觉,使画面的布局充实而丰满,避免太强或太弱的颜色出现,在统一之中蕴含变化,在形式均衡美感中,达到宣传的实际意义,形成一种独具个性的色彩语言。

3.2 “中性”对比

在包装设计中,选取对比度稍弱的对比色也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方法。例如,红色与蓝色的对比,它们在色相环上处于120°~150°之间,可以完美地营造出设计师想表达的视觉中心,再以不规则的基础形状或基础色彩为衬托,可以很好地表达出红蓝对比的特效。“中性”对比概念为色彩对比提供了一块绝好的画布。无论你设计作品的颜色对比多么柔和,多么强烈,“中性”对比色都能很好地衬托出来。成功地运用色相组合是获得艺术自信的重要一步,任何一幅设计作品都不能没有对比,也不能没有调和。运用调和使画面中的各个部分和谐一致,并且在视觉上给观赏者一种平和的感受,是达到协调最基本的条件,可以体现形象特征与风格的统一感[4]。

3.3 “控制”对比

笔者提到的“控制”对比,既包括控制色温对比,也包括控制饱和度对比。色彩给予观赏者以不同的温度,例如,红色给予人热烈的感觉,而蓝色则给予人冷静的感觉。黑白灰是中性色,红橙是暖色调,蓝绿是冷色调,不同的色温在一起搭配的时候会形成不同的对比度。同样,饱和度对比也是给予观赏者主观的感受。色彩强度最强的时候,也就是色彩饱和度最高的时候,这一点很好辨析,饱和度越高,色彩呈现出是颜色就越鲜艳,饱和度越低就越趋向于中性色,也就是黑白灰。同一色彩在不同饱和度下可以构成对比,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饱和度下也可以构成对比。在此,笔者要提出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设计师在设计艺术作品的时候,常常运用色彩对比的原理。但是,运用的时候往往只是在一个小小的领域进行创作。如果是饱和度对比,那就只在饱和度的范围内尝试,没有一个破局的思想。或许,作为一名设计师,可以尝试多方面、多角度地融合各种设计方法,不局限于一个圈子内无法自拔。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常“抬头看看天”,以此达到多方面融合的结果。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使自己的作品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体现自己设计的价值[4]。

3.4 “情感”对比

色彩的对比可以产生情感,可以唤醒人的各种情绪,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合理运用色彩对比,可以让我们产生认同感,同时也会传递给我们特定的情感感受,从而更加有效地传递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思想[3]。同一种对比色在不同的情景下产生的心理作用也是截然不同的,围绕情感的对比色创作也别有一番风味。例如,黄紫的对比。利用写意的手法,让人潜意识中的思想在观赏作品后迸发出来,这种设计的变现力往往对人更具冲击。因此,在设计之前,应该针对受众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充分了解色彩对比对广大受众心理的影响,再合理进行色彩搭配。要让色彩中对比色的运用有益于消费者的心理,使广大消费者对包装设计中对比色的运用产生心理倾向,从而体现设计作品蕴含的真正价值。

4 结语

除了上面所讲的一系列对比,还有虚实、色彩等对比,鉴于原理相似,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介绍了。对比色的运用是艺术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色彩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的情感感知与生理判断。对比色的运用,可以给人以较强的冲击力,但是这也对色彩的拿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通俗来说,运用对比色搭配设计是很难看的,但这并不是对比色本身不能够很好地融合,只是设计师对于对比色的把握还没有达到一个炉火纯青的底部,对于颜色的属性配比达不到一个高水平的层次。然而,设计中对比色的使用必须遵循人们的意愿,设计师要从文化差异、地区习俗、民族情感等方面入手,尊重消费者的视觉审美,从而科学和理性地使用对比色,并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国家种族的人的视觉感知出发,让设计工作在人类情感层面上取得胜利,实现可接受的设计目标,达到设计本身应有的感性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37-342.

[2] 剑菁.浅谈对比色在包装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1993(05):240.

[3] 李克.色彩感情的艺术分析[J].文艺研究,2004(05):145.

[4] 刘昊.黑白对比色在首饰包装设计上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2011(10):78.

作者简介:贾伟(1995—),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猜你喜欢
包装设计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