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对HIV患者TH1/TH2失衡的影响

2020-10-12 14:24朱大庆胡典贵吴婧刘平庆周刚峰敖建龚享文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3期

朱大庆 胡典贵 吴婧 刘平庆 周刚峰 敖建 龚享文

[摘要] 目的 分析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对HIV患者Th1/Th2失衡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就诊的80例HI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选择ART治疗,试验组选择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及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前提高,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HIV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更好地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改善免疫应答失衡的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胸腺法新;ART;HIV;Th1/Th2失衡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23-0013-03

Impacts of thymalfasin combined with ART treatment on Th1/Th2 imbalance in HIV patients

ZHU Daqing   HU Diangui   WU Jing   LIU Pingqing   ZHOU Gangfeng   AO Jian   GONG Xiangwen

Infection Department,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thymalfasin combined with ART treatment on Th1/Th2 imbalance in HIV patients. Methods 80 HIV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0) according to the lot metho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RT, 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ymalfasin combined with ART.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relevant indexes and serum Th1/Th2 cytokine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D4+T lymphocyte count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ncrease degre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fter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levels of serum Th1/Th2 cytokin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IV patients, the efficacy of thymalfasin combined with ART was significant, which can  better improve the body immunity and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imbalance of immune response, suggesting that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Thymalfasin; ART; HIV; Th1/Th2 imbalance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主要是由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也是目前临床上传播速度较快、极易被感染的传染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思想观念的开放,HIV感染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AIDS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不仅会损伤患者的肾、肝、肺等器官功能,导致患者失明甚至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3]。艾滋病作为影响公共卫生健康的重大疾病,其防治工作一直得到高度重视,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抑制病毒的繁衍[4]。本研究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HIV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方案对患者免疫应答失衡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HIV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进行ART治疗,试验组患者进行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41.1±2.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23±0.28)年。试验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5~66岁,平均(40.2±2.4)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1.51±0.31)年。两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5]中艾滋病的诊断标准;经试验室检查结果显示HIV呈阳性;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参照中华流行病学杂志[6]中关于艾滋病/HIV病毒感染者的相关排除指标,排除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病例资料不完整,不接受研究相关调查者;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者;肝肾器官严重受损者;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ART治疗,包括核苷类逆转录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抗病毒药物;包括替比夫定(国药准字H20070028;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600 mg×7片)口服治疗,1片/次,1次/d;恩曲他滨[国药准字H20171147;Gilead Sciences Inc.(美国);规格:200 mg:300 mg×30片]口服治疗,1片/次,1次/d;拉米夫定[H20030581;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规格:0.1 g×14片],0.1 g/次,1次/d。连续治疗6个月。

1.2.2 试验组  试验组进行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ART用药方案同对照组,联合胸腺法新(国药准字H20051916;海南中和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6 mg)皮下注射治疗,1.6 mg/次,2次/周,每次用药需间隔3~4 d,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以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Th)Th1/Th2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10)]水平。IFN-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TNF-α、IL-4、IL-10采用ELISA法,用全自动酶标仪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单克隆抗体荧光化学检测法计算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数据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用F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增加,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TH1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主要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人体后攻击和杀伤CD4+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发生各种肿瘤以及机会性感染的疾病,是目前临床危害极大的一种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7-9]。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损伤肾、肝、肺等器官,导致失明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0]。

抗病毒治疗是降低艾滋病患者死亡率和传播率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大部分确诊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也有少数患者未坚持治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日益重视,早期就医率逐渐上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方式不断完善,加强坚持治疗对于改善预后的重要性宣传,并适当扩大治疗范围[11]。HIV属于反转录病毒,既往临床上使用单一的ART药物治疗,但实践研究表明,单一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使治疗效果降低,随着近年来联合疗法的推广,临床开始将单一的ART药物与其他药物相结合应用于治疗,联合用药能够更好地抑制炎性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耐药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12-13]。

本研究结果提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前增加,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Th1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对照组(P<0.05)。国内外均有研究报道,与正常人体相比,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艾滋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HIV病毒在侵入机体后会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促使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对HIV病毒产生抑制,控制病情的发展。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分析,应用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艾滋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和2均能够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并具备不同的免疫功能,Th1/Th2平衡是机体生理防御重要的免疫机制,且二者的功能相互调节。健康人群中,机体Th1/Th2细胞的免疫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机体受到HIV病毒感染时,Th1表达为保护性细胞介导免疫,而Th2则表现为迟发性变态反应,伴随着免疫病理损伤,导致病灶范围扩大、病情加重等,导致感染者免疫功能失调。临床研究发现,HIV感染者/AIDS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更显著,机体免疫应答由Th1型向Th2型的转变可能就是促使AIDS发展的重要表现。Th1分泌的IFN-γ、TNF-α等介导细胞免疫,能够抵抗细胞内病毒和细菌的侵袭;Th2分泌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在抗病毒治疗后Th1反应增强,Th2反应被抑制,从而杀灭病菌,抵抗细胞外病原体的感染[14]。胸腺法新是一种免疫应答增强剂,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可以通过促进淋巴细胞成熟和分泌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并增加T细胞淋巴因子受体水平,通过对CD4细胞的激活,增强人体淋巴细胞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的免疫活性,诱导多种免疫反应,进而提升机体免疫功能[15]。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免疫疗法辅助化疗治疗艾滋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关于胸腺法新辅助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较少,在该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尚需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在HIV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胸腺法新联合ART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更好地抑制病毒复制,纠正机体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玄华,朱秋映,苏锦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08-201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对抗病毒治疗脱失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9):1216-1221.

[2] 邓迦洛.加速康复外科管理联合胸腺法新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9, 26(20):2523-2527.

[3] 徐梦娇,赵燕,赵德才,等.2012-2017年经性传播感染HIV青少年抗病毒治疗及时性及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4):346-349,409.

[4] 赵花,陈媛媛,王平平,等.辅助性T淋巴细胞1和2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4):234-236.

[5]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6):411-432.

[6] 蓝珂,覃善芳,黄维,等.三种不同初始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女性艾滋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 23(9):798-801,812.

[7] 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换药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7):397-402.

[8] 朱晓艳,王国永,张娜,等.2003-2017年山东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J].中华试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9,33(2):187-192.

[9] 李婕,李怡,冯瑞琳,等.昆明HIV感染吸毒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CD4/CD8比值调查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9,26(3):157-160.

[10] 林逸骁,卢洪洲.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9(49):403-405.

[11] 姜雪,许佳莉,吉克春农,等.凉山彝族自治州2005-2015年成年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9):1116-1119.

[12] 張亚兰,郑海潮,卫晓丽,等.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不同病程阶段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及稳态变化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8,38(12):908-913.

[13] 陈昭云,孙燕,赵清霞,等.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5(7):403-406.

[14] 刘春礼,熊新燕,崔中锋,等.抗病毒治疗对AIDS患者心理状态及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5):52-55.

[15] 冯丹丹,李爱新,汪雯,等.长期抗病毒治疗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者CD4+/CD8+比值的变化特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8,36(7):425.

(收稿日期: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