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特”向“好”转变实质探析

2020-10-12 14:16范霞
理论观察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特色习近平

范霞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转变实质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8 — 0024 — 03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创造性的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于重庆考察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3〕这三大时代之问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新时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的秘密所在。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问,它显示了新时代由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向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转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胜利昭示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进入社会主义。苏联的发展与壮大使世界各国看到了社会主义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与活力,许多国家也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大多国家只是照搬苏联模式,只有中国是在结合自身革命、文化及各方面实际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从而使得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体现在它的民族特色、理论特色以及力量特色三个方面,它们共同推动着我国实现民族的富强、国家的振兴以及人民的幸福。

首先,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色之一。我们的民族特色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革命发展形势,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在借鉴、改造、创新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人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基础之上,我国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提出改革开放,极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且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思想原则,在结合我国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符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从来都不是搞教条主义,而是根据中华民族特色,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理论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显著特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進性和纯洁性,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围绕“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体系都是我国共产党人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基础上,探索的属于我国独有的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升华和发展。

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执政力量和基础力量是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和支撑,构成了特有的力量特色。所谓执政力量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都有一个根本领导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发者、建设者,根据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形成相应的政策方针,从而不断充盈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离开了中国共产党,便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谈何发展;所谓基础力量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的,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开了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力量之基、生命之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好”

过去以往,国内国外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主题,谈论更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特?”这一重大问题,但随着我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共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各方的焦点开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特”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焦点的转变实际上是国内国际看到了中国自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命题之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就,对“特”形成认可,并进一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

(一)基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特”向“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均取得巨大成就,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也让那些一开始利用“特色”二字怀疑、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者转而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时代之问。

第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同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也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出口大国、重要对外投资国等等,我国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开始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倡导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同时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创办亚投行等多边合作的新型金融机构,均取得显著成果,这些无一不彰显着中国已是国际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以及引领者。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发展突飞猛进,与之相对应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覆盖全国14亿人口的社会保障网建立并发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养老金和农村低保标准增幅远超GDP增速,人民对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多样化。

同时,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等等,这些历史性成就,深刻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特”向“好”的巨大转变。

(二)“特”与“好”是否具有同一性

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两者关系问题时,存在的误区在于两者具有同一性关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一个问题,这实际上是否认了“特”与“好”两者前后相继的关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我国各方面也开始取得巨大成就,使得国内外都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含的巨大生命力和强大力量,开始产生了“中国特色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这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所取得的诸项成就的认可,并在认可的基础上,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因而两者应该是前后相继,不断发展的关系。试看未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问必将会由中国特色主义为什么好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强,到那时,我国发展必然迈向发展新阶段,中国梦必然熠熠生辉,中华民族必然实现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

三、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向“好”转变的实质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特”向“好”这一伟大的转变?究其实,是对我国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有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义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运转的高效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性的深刻体现和反映。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有力性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时代之问,实质上是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者和建设者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有力性的高度肯定。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国内外对于我党的执政能力的怀疑和否定从未间断。革命时期,质疑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带领广大劳苦人民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国时期,质疑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把落后的中国发展起来;改革开放时期,质疑中国共产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新时代,质疑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巨大成就,无一不向世界证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正确性和有力性,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有力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特”向“好”的伟大转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义性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用事实来说话,由人民来批判”。〔4〕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在开始的道路上遭受了来自封建专制的毒害,即使在这条路的末尾,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也没能改变其对于广大人民剥削压迫的本质;中国走的第二条路是学习借鉴西方的资本主义代议制道路,即使通过这条道路推翻了封建專制的统治,但中国人民仍然在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第三条路是党领导广大人民共同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路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国家权益,其根本利益是国家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依据。结合当前,我国不断根据国家发展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这一条道路以更强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特”向“好”的转变也向世界昭示着:正义的道路所获得的果实是香甜的,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都是绝路、死路。因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运转的高效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特点和优势。〔6〕它是一个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在内的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根本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制度包含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含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体制度则是针对我国不同领域不同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偏重于细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特”向“好”伟大转变背后是这一套完整制度体系的高效运转,根本制度保证人民的权力得到合法合理行使,基本制度保证我国在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的引领下实现政治上的民主以及经济上有原则的发展,具体制度保证各领域出现的具体问题,有具体化的方针政策指导解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此,我国各领域实现自身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特”向“好”的转变,实质上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无限发展性。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7〕马克思也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同中国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是针对我国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问题,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回答,这些理论回答跟随我国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深化,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理论创新能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性,我国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必将实现由“好”向“强”的巨大转变。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3〕习近平.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统一思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N〕.人民日报,2019-04-18.

〔4〕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6.

〔5〕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

〔6〕邢乐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特色习近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