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2020-10-12 10:34吴荣忠
锦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吴荣忠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目前形势下最为可行的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与教育公平的路径,对于中小学而言,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不是经济上的扶贫,而是学生思想上的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多个研究机构结果发现,未来将有大量的强“离岸性”和高“自动化”职业会消失,而那些未来将要消失的职业正是当前我们认为的“铁饭碗”,且“奶头乐”等粗暴高效的理论也无法永久解决问题。教育信息化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当前及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公平,让每一个学生平等公平地知道自己的未来,知道自己未来怎么生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一、教育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帮扶工作。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进一步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根据十九大报告内容来看,教育至少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三大战略以及脱贫攻坚直接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当前,脱贫攻坚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主要范围集中在广大农村。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中国也不例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是党和政府对农村特困人员扶助脱贫的标准和承诺。因此,扶助脱贫不仅具有中国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从长远发展情况来看,在所有的精准扶贫环节中,教育精准扶贫的意义更加重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教育才能长远地改变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目前,教育精准扶贫的一般做法是由各级政府做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和贫困家庭孩子所在学校保持联系,通过为贫困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保障其能安心学习,通过学习改变家庭的命运。经济上的教育精准扶贫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不能忽视从思想上对于学生进行教育精准扶贫,这也许才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最关键所在。我认为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经济的支撑和保障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扶贫还是要精准到思想层面,做到同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因为一旦思想觉悟和意识不过关,很可能培养出不劳而获,甚至是“我穷我有理”的“人才”,这比经济贫困更加可怕,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所以,政府和社会已经承担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经济层面,作为广大的中小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考虑教育精准扶贫的思想层面。

二、教育精准扶贫的形势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国广大中小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最基础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公民。换言之,即在未来社会中有生存能力的公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看到眼前的形势,更要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形势,从未来中国和世界人才需要的角度出发去培养人才。

未来中国和世界人才形势:我们眼中的铁饭碗将会消失。2013年,牛津大学的研究者对美国的702种职业的未来发展做了分析和预测,得出了惊人的结论:在不久的将来,将有42%的职业会被自动化所取代!之后又有其他国家和世界性组织也做了相关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整个国际社会未来的职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他们几乎都得出高度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大量的工作将被“新型自动化”取代。同时,他们认为,真正“消灭”大量职业的就是“零工经济”和“云劳动”。“零工经济”是从“打零工”逐渐演变而来,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要以兼职形式的经济形态。“云劳动”则指劳动主要憑借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加以开展。许多学者推测,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真正的人生赢家应该是那些拥有高素养、多技能、活知识的劳动者,相对而言最早最快被淘汰的是那些中层管理者和拿着“死工资”的员工。

三、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

借助教育信息化路径,借助公民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大众思想的平缓过渡,实现思想上的教育精准扶贫,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比较并为其将来的生存早作打算。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科技化、教育传播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现代化,也就是说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中国教育信息化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90年代才进入大众视野。真正确立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地位是1999年。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才真正提速,2012年9月到2015年11月,国务院三年两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刘延东副总理提出了“三通两平台”,即“教育信息化1.0”。2018年4月,教育部下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概念,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径。按照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及状态,教育信息化必然是大势所趋,但是同时我们一定要提醒的是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辅助手段和途径,而非教育本身。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我们是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更好更快地培养适应现代化、适应未来和适应世界需要的人才。因此,我认为,教育信息化给我们广大中小学带来的最大最好的精准扶贫应该是在思想层面,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是目前形势下最为可行的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及教育公平的路径,对于广大中小学而言,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不是经济上的扶贫,而是学生思想上的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王少峰.义务教育公平文献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3)。

[2]民建中央调研部.关于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20)。

[3]吴旻瑜.教育信息化2.0的世代逻辑[J].《远程教育杂志》,2018(4)。

[4]王美、随晓筱.新数字鸿沟: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

[5]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