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策略

2020-10-12 14:44宫百慧张千墨
计算机与网络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教育者思政传统

宫百慧 张千墨

1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沉淀与升华,蕴含着宝贵的思想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高校学生的精神品格与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是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和价值选择,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同发展。

2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1有利于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

民族至上、国家为本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根基。大学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积极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感悟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義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理性而坚定地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展现自身在伟大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其关爱社会、奉献人民!

2.2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三观”

受到市场经济与西方腐朽思想的不良冲击,拜金主义、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等落后思想不断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动摇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绊脚石。大学生在此阶段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文化引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直都非常重视人们“三观”的培养,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都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3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例如:鼓励人们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注重培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的风骨;鼓励人们自强不息,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等。社会要发展,国家要繁荣,高校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昂扬向上的建设者、接班人,以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号召力激发全社会成员为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奋斗。

3互联网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1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相结合,以此丰富和创新课程内容,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乐趣。高校思政课程内容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形成深刻的影响,以此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增加先忧后乐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融入一诺千金的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以诚信为本;加强德行人善的道德情操教育,鼓励大学生以德服人、以善待人等。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借鉴高校思政课程以外的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华,吸收传统思想的精髓,将其化为己有,成为自己在天地间行事的准则。

3.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结合,贯穿思政教学活动,但是,部分思政教师仍然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和主动性。因此,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利用多重教学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鼓励班级主题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熏陶大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多媒体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的“互动”优势,积极构建切实可行的“云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利用QQ、微信和微博等交流平台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红色文化”网站、传统文化教育专栏等,实现线上线下的宣传与教育,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手段,有效拓展教育空间。

3.3融入相关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接受德育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思政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单一地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来传授传统文化是难以满足思想文化教育的,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在教室、走廊和食堂等张贴优秀文化的代表人物、字画等,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耳熏目染中熏陶大学生;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其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诗词大赛、书法大赛和文艺表演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等,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与魅力。

3.4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一方面,提升教育者的传统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塑造青年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传统文化水平大大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不断学习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各大高校要有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有组织地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并形成长效的培训体制,打造一批师德高尚的教育队伍。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也要自觉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经典著作,用心感悟优秀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内心世界,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另一方面,增强教育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所需,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结束语

总之,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根基。利用互联网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是培养大学生文化品格的重要手段,对创新高等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教育者思政传统
品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