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相赠

2020-10-13 02:36吕润霞
甘肃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静宁苹果

吕润霞

愿她长青如月桂,生根,在一片可爱永久的土地上。

——叶 芝

这里有秦汉时期的古成纪遗址、庙儿坪古文化遗址、靳寺汉墓群;这里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存多处;这里有明代建筑群文庙、清真寺;这里有古朴典雅、规模宏大的成纪文化城;这里有风景秀丽的西岩寺山、九龙山,有奇峰错列、幽谷盈香的仙人峡;这里有红军胜利会师地界石铺长征纪念馆……

这里,就是静宁。

这里,有条从北向南穿越县境的河叫葫芦河。这里,早在距今4亿年就有镰蕨、鳞木等陆上植物生长;这里,又是“始画八卦”、肇启文明的伏羲氏和“炼石补天”的女娲氏的诞生地。葫芦河南岸支流的成纪水谷地上,至今流传着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古老神话。在距今78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采集、狩猎并开始农作物的种植。在距今7000—5000年间,人们过着定居的农牧兼营的生活,他们种植黍、粟及白菜、芥菜等作物,并开始猪、狗等家畜的驯养和制陶、制革、纺织、编制及石骨器加工等。但由于民族之间的争夺与占领,多次退耕还牧。商周之际,这里居住着羌戎等族。战国时期,秦长城经过今县境西北,并正式括入秦国版图。西汉时,在今静宁县域置成纪、阿阳二县。宋以来,今静宁县域曾设过“茶马互市”的榷场,各族人民到此进行和平贸易、文化交流。然“泾渭有警”,这里又变成“戎马驱驰”的战场。“王德”虽欲“服顺”,然兵家势在必争。金戈铁马,生灵涂炭,数百年来,罕有宁日。清同治元年,陕甘回民掀起反清斗争,作为中心地带的静宁,再次遭到战火的洗劫。民国时期,创伤更为严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块土地才得以安宁,得以平静。

静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灿烂的历史,给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留下了独有的文化遗产。成纪古地,人杰地灵,不一而论。征战中的尚武精神,追求和平宁静的心理气质,在无数次民族融合与朝代更替中,静宁被岁月的长河洗炼成一块文武兼备之地,这既是历史熔炼中静宁人民的精神气质所在,又是岁月沙盘中静宁人民的共同骄傲。

英雄毕竟寂寥。在大地上构成景观的,是芸芸众生。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开门见山”,出门爬坡。一块块盐碱地浸满了他们的汗水,一面面黄土坡上遍刻着他们的艰辛。正如旧志所载,“业农颇勤……尚气力”。世代勤善,美德浩瀚。他们不管走到哪里,也无论务农、做工,还是当兵、治学、从政,都以淳朴、厚道被人称颂,以乐于吃苦受人尊敬。多少年来,贫穷、落后困扰着静宁人民,粮食不足,燃料缺乏,灾害之频繁,生活之艰辛确乎甚于他处,但扎根于静宁这块土地的人民,正如那葫芦河一样,饱含着苦涩,顽强而坦荡地奔流。历代“牧兹土者”,大多叹其地瘠民贫而又深服其人民的勤劳朴实、坚忍不拔。清知州王赐均写道:“静宁山高而气冷,民贫而役重,暑雨祁寒,咨怨闻矣”,致使其兹土三稔,“身鹿鹿无暖席之暇,心懔懔有陨渊之惧”。民国年间,这里的人民,“衣以青蓝粗厚棉布,冬则多服毡袄,无论贫富,绝少丝绸,食则以荞麦、糜子、谷子、秫秫为主要食品,蔬菜则有洋芋、白菜、红白萝卜等项。猪、羊、牛肉除城镇居民外,乡民一岁之中或难一食耳。”每遇灾年,惟草根树皮、豆壳谷衣,但“俗尚俭朴、男女均能吃苦耐劳。”多少年来,人民祈上苍之风调雨顺,盼“清官”之励精图治,然长河东流,人事浮沉,一代代的希冀,一次次地幻灭。新的历史时期,历经凄风苦雨、困难挫折的静宁人民,终于悟出,只有征服自然方可救贫,惟有普及教育才能医愚。

新的历史节点,静宁百姓有一对他们视若生命的儿女。静宁教育,是静宁人视为血脉和基业传承的儿子,殚精竭虑,只为他奠基铺路,只为他拼搏担当,却不计收获不事张扬。静宁苹果,则是静宁人几十年来精心养育视若公主的漂亮女儿,挥汗四季,奔波轮回,只为日子红火。

如今且看这片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的土地,有诗人赞叹:“千山染翠,万树摇红,硕果盈枝,香飘秋野。”

美丽山乡,娇美如画,梦想生活真图景。旧日穷乡广厦矗立,昔日僻壤直通康庄。

自来水在黄土地渐渐被养肥了的肌肤下,攀爬到山头,蜿蜒到沟底。昔日旱塬,终解水渴。

乡间油铺公路,如逶迤的黑色丝带缠绕绿色庄园。硬化路连通了阡陌村舍,路边油松垂柳一字排开,绿荫成带。

白墙红瓦的崭新屋舍,掩映在碧波荡漾之中。

乡村舞台,文化广场,飘散着乡人的闲情逸致。

笔墨所列,略举大端。菽禾飘香,花木争艳,锦绣山乡,何可尽述?

几十年谋一果,人间沧桑换人间。苹果树圆圆的叶片下,永远缀满红色的果子。

静宁,曾一度“以森林和森林草原区为主体”,及至明代,仍见茫茫野草、“居民多牧”的景象。但因战争的破坏和不断地毁林开荒、挖草根、铲草皮,以至童山濯濯,气候干燥,黄风一起,尘埃蔽天,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几十年前的静宁,在作家马步升的笔下,是何等的苍凉:“站在静宁的山头,举目四望,山川大地像是被火烧过一样,一派铅灰色。见到的男女老少,头脸和衣服,都像是刚从灰烬里滚爬出来的……”

几十年后,因为一种叫苹果树的植物,静宁大地又是何等的气象?

宁静安谧中成长的一棵棵苹果树,岁岁年年,被一双双勤劳之手朝朝暮暮摩挲爱抚。不久,果实被阳光、雨露和一双双粘着泥土的手抚摸着长大。站在田野上的苹果园,倾尽欢颜,道足喜讯,兑现收获的诺言。

一个个村庄在红色的渲染中,履行秋天的盛大宴会,走进画卷,走进硕果累累的金色家园。

“地理标志产品”“绿色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出口创汇”“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6张国家级名片,静宁苹果享有的种种盛誉,犹如它的硕果累累。面对脆甜的果子,面对沉实的大地,多少文人雅士情不自禁,低吟浅唱。

诗人牛庆国眼里的苹果树,阳光,同静宁人一并飘香:

一个人 又一个人

那么多人

在山川里站着

这么好的阳光

还穿着一身的绿蓑衣

他们的衣服里有什么秘密呢

走近了

一个人就从怀里

给你掏出一只苹果

就像静宁人说着说着

就给你掏心窝子一样

此刻 阳光飘香

每一句话都飘香

……

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吴娜深情吟唱:

“静宁的苹果红又甜,吃一口来爽一天。成纪圣地红富士,红了川来红了山。千家万户金果园,葫芦河水来浇灌,群山变成花果山,伏羲故里换新颜……”

站在北纬35度,苹果之乡孕育的诗人李满强,禁不住替他的老乡们欢欣鼓舞:

北纬35度,东经105度

那是世界地图上的一个小点

但那里是我的家乡

若是放大一些,你会看到

成纪水,葫芦河

会看到至今活着的伏羲和女娲

会看到瓦楞玉琮站在高高的祭台上

而他们的身后:黄土寡言

汉瓦斯文

若是再放大一些

你将会看到一颗微笑的苹果

她体内初恋一般

飞翔的甜,会在刹那之间

将你击中

静宁诗人王智华在其《静宁苹果歌》中吟道:

“静宁成纪右,龙脉续当年。汗洒邓林树,果香四海天。”

乡土诗人黄忠龙眼中的苹果,乃苹果中的至尊名媛:

“若夫静宁苹果,采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历四季风雨之陶冶,经岁月阳光之佳酿,食之,健体养心,饮之,颐年美容。嗟乎,百姓首选之果王,人间正道看沧桑。”

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的《静宁苹果赋》,汪洋恣肆,为果为民击节长歌:

……今言静宁苹果,实果中翘楚,乃富庶黎民之果,寐月花开,玄月果芳,朱玉颗颗,馥郁飘香,清风摇枝,泛起碧波翠浪。天地为之父母,日月为之晖光,雨露为之泽润,云霞为之游翔,蜂蝶旋舞其间,虫鸟高吟鸣唱。其色也艳,观之玲珑剔透,其味也甘,闻之沁鼻幽香,其质也醇,食之甘饴如浆,虽灵霄蟠桃,至人参圣果,难及世间此果矣。

羲皇故里,久远文明,世人勇而诚,民风质而淳,然则地势峭,沟壑横,山荒芜,草不生,满目痍,灾厄频,苦瘠甲于天下,百姓流离失所,长岁劳艰陋贫。今逢盛世,物竞天择,静宁之邑处苹果最佳宜生之地,其地也幸,其民也喜。然一业之兴,水滴石穿,终非一日之功。数任班子司职惮心竭虑,咬定青山不放松,功成毋须在我辈;三十余载众庶励精图治,立下愚公移山志,誓挖穷根奔富路。烈日炎,汗成行,理荒秽,增肥墒,攀枝头,奔垄上,育得金果百万亩,历经艰辛终得偿。百姓收入,十占八九,梁峁山川,尽披绿妆。薪火传承,吏民协力,上下同欲,众志成城。青年才俊马光远,心系桑梓,开坛必言家乡果,远播声名于寰宇。果业达人景永学,情有独钟,送果进京庆奥运,总理回书励群志。科技功臣李建明,研精毕智,苦心竭诣育新苗,田父乡谊嘉誉之。全国劳模雷托胜,富己及人,立业济困助乡邻,尽心尽力谋民祉。当今之时,静宁苹果入都市,越远洋,享誉陇上,名播海疆;成纪古地民心齐,黎庶康,同心守德,众志骋强。一业兴,百业旺。文屏山下,学宫巍峨,气势恢宏,春诵夏弦,书声朗朗,英才辈出,桃李芬芳。城郭巷里,商贾云集,南来北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政通人和,蒸蒸日上。

嗟夫!今颂一果,当赞本邑之民,虽居荒凉处,素有凌云志,艰难窘苦犹不惧,宁可苦干,决不苦熬,人一能之,我当十之,披荆斩棘,寒耕暑耘,赢得而今臻臻向荣。思昔日之凄凄,平民难以聊生;看今朝之灿灿,丽天欢歌美景;望远道之煌煌,云程万里似锦。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如今的静宁,颠覆改写了历史,将曾经凄凉的岁月彻底湮没在时空尘埃之下,还清一笔历史宿债。天地惊喜,莫过斯焉。

四季果乡,一身绿装,一身繁华,一身红妆,一身素颜,色彩斑斓走过春夏秋冬。

盛装披挂的百万亩苹果树,站在这方天空下,就站在叫静宁的这块土地上,注解所有来自大地的汗水和甘甜。(本文为“葫芦河杯”全国诗文大奖赛获奖作品)

猜你喜欢
静宁苹果
疫 后
BURNING ISSUE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静宁一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纪实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第一个大苹果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文化之地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