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减施对滴灌棉田NH3挥发及棉花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2020-10-13 12:37王方斌孙嘉璘侯振安
新疆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氮量氮素酸性

王方斌,刘 凯,孙嘉璘,殷 星,侯振安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环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 832003)

0 引 言

【研究意义】氮肥过量施用现象较为普遍[1]。我国氮肥用量占全球的1/3,平均施氮量达300 kg/hm2,氮肥利用率为35%左右[2]。由于氮肥利用率低,氮肥通过NH3挥发、N2O排放、淋溶和径流等途径损失数量较大,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问题[3]。其受气候条件、土壤状况、肥料种类等多种因素影响。合理的施肥措施是减少NH3挥发的有效途径之一。【前人研究进展】农田土壤NH3挥发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每年施入农田氮素的10%~30% 以NH3形式损失[4-5]。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NH3损失显著增加,而棉花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近年来,新型肥料的应用对于减少农田氮肥NH3损失产生了较好效果。研究表明,控释肥配施无机肥能够降低稻田土壤NH3挥发损失[7]。施用沼液+猪粪有机肥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减少氨挥发和氮流失风险[8]。施用控释肥可在减少施氮量、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显著降低土壤NH3挥发[9]。合理的减氮措施是在增加或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气态损失,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关键[10]。【本研究切入点】新疆是我国重要的陆地棉和长绒棉种植基地,氮肥用量平均在345 kg/hm2以上,超过棉花生长发育的实际需氮量[11],氮肥利用率降低。研究氮肥减施对滴灌棉田NH3挥发及棉花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减施对滴灌棉田NH3挥发、棉花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提高滴灌棉田氮肥利用率,减少NH3挥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市天业试验基地进行,土壤类型为灌耕灰漠土,质地为壤土。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0 mm,年平均蒸发量1 600 mm,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状:pH 8.12,有机质15.86 g/kg,有效磷20.34 mg/kg,有效钾452.58 mg/kg。供试作物为棉花品种新陆早71号。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CK,不施氮肥);(2)常规化肥习惯施肥(施N 300 kg/hm2,T300);(3)常规化肥减氮20%(常规化肥,施N 240 kg/hm2,T240);(4)酸性液体肥减氮20%(施N 240 kg/hm2,L240);(5)酸性液体肥减氮35%(施N 200 kg/hm2,L200)。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5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40 m2。常规化肥使用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酸性液体肥养分含量为20-12-0、19-9-2、19-5-5,pH值2~3。各处理磷、钾肥施用量相同,分别为P2O5105 kg/hm2、K2O 75 kg/hm2。

棉花采用膜下滴灌,1膜3管6行,行距配置为(66+10)cm,株距为12 cm,毛管间距为76 cm。棉花于2018年4月21日播种,采用“干播湿出”的方式,播种后滴40 mm出苗水。棉花生长期间共灌水9次,总灌水量450 mm。灌水周期为7~9 d,从开花前(6月19)开始至吐絮前(8月24日)结束。试验中,氮、磷、钾肥全部作追肥,在棉花生长期间分6次随水滴施(播种后59、68、77、86、95、104 d)。其他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保持一致。

1.2.2 测定指标

土壤NH3挥发:采用密闭室法,以0.01 mol H2SO4作吸收液收集。在棉花灌水施肥期间(6月19日~8月22日),进行土壤NH3挥发的全程监测。每个试验小区布置2个氨挥发监测装置,分别在棉花宽行(66 cm)和窄行(10 cm)内各安装1个。在每次灌水施肥前1 d放入装置,并于下一次灌水施肥前1 d取回装置,每个监测周期为8 d(1个灌水施肥周期)。灌水施肥期间,共取样6次。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吸收液,计算NH3挥发损失量[12]。

棉花养分含量: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采集棉花植株样品。每个小区随机取3株,自茎基部剪下,分成茎、叶、蕾铃3个部分。新鲜植物样品在105℃下杀青 30 min 后,70℃下烘干至恒重,称量植株干物质重。将植株样品粉碎后过1 mm筛,经H2SO4-H2O2消煮后,采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分别测定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13]。

棉花产量:在棉花收获前测定棉花产量,实收计产。

1.3 数据处理

数据计算和绘图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数据变异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NH3挥发

研究表明,减少施氮量可显著降低土壤NH3挥发损失。常规化肥减氮20%(T240)、酸性液体肥减氮20%(L240)和35%处理(L200)在各灌水施肥周期的土壤NH3挥发损失量均显著低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T300)。在第3、4、5个灌水施肥周期,T240处理土壤氨挥发积累量较T300处理降低22.1%~38.8%,L240处理降低67.1%~74.6%,L200处理降低74.6%~81.9%。L240处理在3个灌水施肥周期的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均显著低于T240处理,较T240处理分别降低54.6%、57.7%和58.9%。图1

研究表明,在棉花整个灌水施肥期间(6月19日~8月22日),不同处理土壤NH3挥发累积量差异显著。T240、L240和L200处理土壤NH3挥发累积量较T300处理分别减少31.1%、73.4%、78.8%。在同一施氮水平下,L240处理土壤NH3挥发累积量较T240处理减少61.4%。对酸性液体肥料而言,L200处理的土壤NH3挥发累积量较L240处理减少20.6%。图2

图2 不同处理在灌水施肥期间(6月19日~8月22日)的土壤NH3挥发累积量

2.2 棉花干物质重

研究表明,L240处理棉花总干物质重和T300处理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T240和L200处理。T240、L200处理总干物质重较T300分别降低了4.9%、9.2%。

T300处理棉花茎和叶干重最高,尤其叶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L240和T240处理棉花铃干重无明显差异,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L240处理茎、叶干重显著高于T240处理,分别增加15.6%和12.5%。表1

表1 不同处理棉花干物质重

2.3 棉花养分吸收

研究表明,T240和L240处理棉花氮素吸收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T300处理,分别增加了9.1%和12.6%。L200处理棉花氮素吸收和T300处理差异不显著。图3

图3 不同处理棉花氮素养分吸收

研究表明,L240处理棉花磷素吸收量最高,分别较T300、T240、L200处理增加了11.7%、15.8%、17.7%。T240和L200处理棉花磷素吸收量与 T300处理无显著差异。图4

图4 不同处理棉花磷素养分吸收

研究表明,各处理中以T300处理钾素吸收量最高,分别较T240、L240、L200处理增加12.0%、13.3%、23.6%。T240处理与L240处理差异不显著,L240处理较L200处理钾素吸收量提高8.2%。图5

图5 不同处理棉花钾素养分吸收

2.4 棉花产量及构成因子

研究表明,L240和T240处理棉花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T300处理;较T300处理分别提高了12.6%和9.6%。L200处理棉花产量与T300处理无显著差异,较L240处理降低11.2%。

L240和T240处理棉花结铃密度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T300处理;较T300处理分别提高了8.6%和12.2%。L240处理棉花结铃密度较L200处理增加10.2%。不同处理棉花单铃重差异不显著(P>0.05)。表2

表2 不同处理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2.5 氮肥利用率

研究表明,3个减氮处理(T240、L240和L200)棉花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T300),较T300处理分别提高了36.7%、39.8%和46.6%。L240处理棉花氮肥偏生产力与T240处理无显著差异。

T240、L240和L200处理棉花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较T300处理分别提高66.1%、78.2%和46.8%。L240处理棉花氮肥农学利用率较L200处理提高了21.4%。

减少施氮量均可提高棉花氮肥表观利用率。T240、L240和L200处理棉花氮肥表观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分别较T300处理提高了20.1%、23.9%和24.9%。表3

表3 不同处理棉花氮肥利用率

3 讨 论

施氮量显著影响土壤NH3挥发。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NH3挥发量也呈线性增加[14]。研究中表明,3个减氮处理土壤NH3挥发积累量常规化肥处理(习惯施肥)均较显著降低,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5]。研究还发现2个减氮比例相同处理,酸性液体肥减氮20%(L240)土壤NH3挥发积累量显著低于常规化肥减氮处理(T240)。可能是由于酸性液体滴灌肥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土壤 pH 值,从而减少了NH3挥发损失量。一般认为土壤 pH 值是影响土壤NH3挥发的重要因素,随着pH的增加,NH3挥发会显著增加[16]。也有研究表明,当灌溉溶液pH 值为1.5、3.5时,土壤氨挥发总量较 pH 为7时,降低了68.34%和22.39%[17]。

合理的施氮量能够促进作物植株生长,是形成高产的基础[18]。过高的施氮量会导致棉花茎叶的生长过旺,蕾铃脱落严重[19],这与研究中常规化肥(施氮量300 kg/hm2)处理茎秆生物量高而铃生物量不高的结果相似。研究中发现当施氮量为240 kg/hm2,酸性液体肥和常规化肥处理铃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说明较常规化肥施氮量减氮20%有利于促进棉花生殖器官生物量积累。也有不同研究表明,当施氮量为225~300 kg/hm2时,棉花具有较高的结铃密度和产量[20]。产生这种现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土壤状况、施肥方式等有所不同。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同一减氮水平下,酸性液体肥处理地上部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也有研究表明,液体滴灌肥有助于促进棉花的生长,从而促进高产[21]。

施氮量显著影响棉花养分吸收。过量施氮会造成植株贪青旺长,大量氮素残留在茎秆中,不利于氮素向籽粒中转移,造成氮素资源浪费;而氮素供应不足,也会影响生长发育,致使氮素吸收量低[22]。研究中的结果表明,当施氮量240 kg/hm2,氮素吸收量为最优,显著高于施氮量为300和200 kg/hm2处理。研究还发现,酸性液体肥减氮20%时,棉花磷素吸收量显著优于各处理,而减氮35%时仍与常规化肥及其减氮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酸性液体肥可以促进棉花的磷素吸收。产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磷素的固持,提高磷素的有效性[23],促进棉花磷素的吸收。研究中还发现减少施氮量,会显著降低棉花钾素的吸收。邹芳刚等[24]的结果也表明,当施氮量在0~300 kg/hm2时,植株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棉花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受施氮量显著影响。一般认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25-26],这与研究棉花氮肥偏生产力结果相一致。此研究还发现,酸性液体肥减氮35%农学利用效率显著低于酸性液体肥减氮20%处理,而氮肥生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施氮量过低,不利于棉花生长,进而降低了其利用率。也有研究表明,施氮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氮肥农学利用率(NAE)、生理利用率(NPE)的增加[27]。

4 结 论

与习惯施肥相比,常规化肥和酸性液体肥减氮20%均显著降低土壤NH3挥发,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其中,酸性液体肥减氮20%土壤NH3挥发显著降低73.4%,棉花氮磷素养分吸收分别提高12.6%和11.7%,产量增加12.6%,是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的优化措施。

猜你喜欢
氮量氮素酸性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差异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