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语境下的政务中心设计

2020-10-13 09:44尹剑波孙启豹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9期

尹剑波 孙启豹

【摘要】城市发展浪潮下推动下的建设中,文化和精神诉求愈发重要。公共建筑承接了对人文、地域的设计要求。我们通过为民服务中心项目的在地性打造,努力实现文化性表达的同时,实现一个开放的、公共的政务公园,实现时代背景下的开放型政务建筑目标。

【关键词】政务中心;在地性;政务公园;融合自然

在城市化进程中四五线城市的城镇人口聚集度不断增加,政务业务诉求也不断增加,因而带了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需求。从对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多个为民服务中心的設计观察中,发现设计师在处理政务类建筑时仍然存在着思维限制,为民服务的为民性体验不佳,过于着墨于稳重、威严的建筑性格,很难让市民产生亲切感,对于贯彻为人民服务思想存着一些困难。如何处理行政建筑与为民服务的平衡关系成为设计的重点。

在政务中心的设计中,要实现市民的亲切性体验感,建筑的心理归属感的同时,保证行政人员办公环境的纯粹性成为设计的难点,如何在场地中实现流线的分离,如何让建筑给与市民归属感和亲切感是这次的政务中心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要素。

1、破题

规划用地为4.8万㎡,建筑规模约1.5万㎡,且用地南侧为约7万㎡城市公园隔路相望。在用地及其富裕且周边环境极佳的条件下,我们否决了上位规划的集中式建筑形式,意欲通过分散式建筑布局实现功能流线的组织。分散式建筑布局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相互融合,而建筑之间通过交通连廊的置入,来实现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意境。

建筑功能诉求中,要实现行政办公楼、文化中心、报告厅、为民服务大厅、后勤服务等功能。这些功能之间的联系本身具有了以行政办公为中心的卫星型关系。即,以行政办公为中心,四大服务功能分别联系行政办公,当卫星型布局中寻找最短的交通联系时,九宫格成为了最佳的规划格局。因而我们得到了两个主题方向:园林式、九宫格。

2、在地性思考之文化性

功能诉求带来的卫星型联系,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不谋而合。将“九”置于设计中,将场地以九宫格的形式均匀式布置功能,剩余四个“空格”正好位于场地四个方向的中间位置,为市民广场、公园的塑造提供极好的环境品质。总图格局上得到了造城理论的支撑。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差异也会通过建筑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快速化发展的建筑行业过分的忽视建筑的地域文化性,带来了很大的文化体验缺失。在地性要求在设计中积极的将先进的技术与传统的地域特色相结合,保持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因而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挖掘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从建筑材料、形式中体会千百年来当地人在建筑上的智慧;二是关注传统建筑关于建筑空间的营造,通过对空间组织方式的认识,实现地域文化的唤醒作用,让建筑成为本该就在这里的文化认同。

场地通过院落的设置,将场地构成了进深方向的三重院落,有别于传统四合院,却带有异曲同工,由公共到私密,空间过度自然合理,同时让建筑流线完成了起承转合的空间时间轴体验感。在建筑形式上,考虑到北方传统建筑文化,尤其项目地为孔子故乡,要对传统文化给予呼应。因而建筑采用四坡屋顶、挑檐等元素,将传统元素以现代化的平板瓦、金属挑檐等来实现文脉的继承。建筑主体遵从传统建筑三段式模式,保证建筑的端庄稳重,又不过分的宏伟气势。底部以灰色石材塑造出传统建筑稳重的基座感,中部白色石材立柱的序列性象征中国传统建筑的檐柱,与屋顶的挑檐,形成现代中式建筑的文化特色。

确切来讲,文化是建筑给使用者人文体验的载体,是建筑表达对使用者的心理和情感的关注和照顾,使用者在建筑中的空间体验感,以及使用者在自我认知中抽象出的情感诉诸。

3、在地性思考之场所感

政务中心的在地性通过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实现。现代工业是征服自然的,而建筑不同,脱离了自然的建筑将是场所性的缺席。人类建筑史表明建筑与自然是个永恒的话题,建筑大师赖特的有机理论认为形式是对场地理解中自然呈现出来的。基于扎根场所的建筑,我们通过弱化建筑的体量感,用散落的形态将建筑“藏”于场地。场地中的景观全部于场地四边,构成对城市开放的公园形象,亲民、用于民的政务中心,实现了新时代的政务部门一直在努力追求的:官民一家亲。

小结:

面对公共服务型建筑爆发式建设的时代,我们要严谨的态度,利用好这个机遇,对已经被快速建造的城市增添些文化记忆,塑造地域认同感。摒弃不假思索的复制,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地域人文情感的呼应,在尊重在地性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扬建筑的地域文化,塑造物质、精神协同发展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华黎.起点与重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吴玲,白旭,谈昭夷.华黎式在地建筑中的“起点”和“重力”探讨[J].城市建筑,2018(36):107-109.

[3]王志涛.浅析有机建筑理论与其形式形成的关系[J].华中建筑,2005,23(3):16-18

[4]卢峰.地域性创作——当下生活与在地性[J].城市建筑,2018(22):3.

[5]刘征宇.中国建筑设计在地性策略初探[J].山西建筑,2017,43(08):11-13.

作者简介:

尹剑波(1978—),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单位: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孙启豹(1990—),男,汉族,山东枣庄人,建筑师,单位: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