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2020-10-13 09:47林琪
环境 2020年9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公民居民

林琪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既需要政府重视,也需要每个公民身体力行。动员公众力量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也是最具普惠性、最有效率的措施。据生态环境部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5%,且不同群体之间环境与健康素养差异明显。系统普及相关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开展公民素养提升工作十分必要。

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部署,在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公告2013年第61号)基础上,生态环境部重新修订并于近期发布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公告2020年第36号),旨在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理念。编制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知识素养水平低,不同群体间差异大

2013年9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提出环境与健康素养概念,围绕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筛选出30条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内容。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我国首次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现更名为“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调查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覆盖15省(区、市)的90个县/区、180个村/居委会,对我国15~69岁42015名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404份。

调查结果发现,2018年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5%。也就是说,平均每100个15~69岁的人群中,不足13人具备了基本的环境与健康素养。

不同群体间差异明显。城市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分别是16.9%和8.1%;男性居民素养水平高于女性,分别为13.9%和10.9%;20~29岁人群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18.3%。在城乡、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人群中,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增高而明显升高。

科学知识素养水平低是素养水平提升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分类素养看,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素养分别为25.3%、5.8%和25.4%,基本知识素养水平远低于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科学知识素养水平低的问题尤为突出。

调整素养定义,强调知信行合一

2019年7月,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这一重大行动中。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任务分工,生态环境部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在2013年版本基础上研究修订形成《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及其释义。考虑历史的延续和现实工作用语的变化,本次修订将“环境与健康素养”修改为“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旨在使公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

本次修订的《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设置了30个条目,其中,基本理念7条,强调正确认知、科学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突出预防理念和责任意识;基本知识13条,涵盖空气、水、土壤、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辐射、噪声多个方面;基本行为和技能10条,包含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相关信息获取、理解、運用及应急、监督、维权等技能。

与2013版相比,本次修订对原环境与健康素养定义进行了调整,仍然保持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的基本构成,强调知信行合一。在基本知识中新增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的关注,在基本行为和技能中扩充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内容。但总体上,《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主要是对2013版中存在交叉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新分类,进一步完善逻辑关系,内涵和总体框架与2013年版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工作连续性以及素养测评结果的同质可比性。

筑牢基本理念,提高素养水平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行动目标,2022年和2030年我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要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这需要进一步筑牢基本理念。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问题尽管正确回答率比较高,但也值得关注。比如,对“良好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健康的保障”等问题的正确回答率较高(接近80%),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近20%的受访对象不能正确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基本关系,理应所有人都具备这些最基础的认知,基本理念仍需加强。

需要加强基本知识方面的传播。空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众多因素是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和关注的问题,已有调查内容都有所涉及。尽管问题不难,但要了解如此多的相关科学知识,确实不容易。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还是个新的领域,围绕环境与健康话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做好沟通对话。

在各年龄段人群中,15~19岁居民基本知识分类素养水平最低,仅2.2%。这一人群绝大多数为在校青少年,不能忽视青少年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还应加强对风险、暴露等基础科学概念、基本科学知识的理解,以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理念。

农村居民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对各项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也显著低于城市居民,这与人群受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宣传普及覆盖程度等有关,开展素养提升工作应努力走进乡村、深入村居。

提升居民素养,建立风险沟通机制

促进公众理性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高风险交流效率和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是开展素养提升工作的重要目的。

有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风险、暴露等有关基础科学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比较低。如果公众普遍掌握了这些有助于正确判断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基础科学知识,将有助于提升风险沟通的效率,有利于澄清并避免谣言传播、化解邻避效应等环境有关社会问题。

对风险、暴露等知识的掌握,是理解并采取措施防范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基础。比如说暴露,没有接触就没有伤害,受到影响的大小和暴露时间、暴露量相关。另外,风险时时刻刻与我们相伴、谁也躲不开,只能尽量将风险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而相对安全就是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理解风险、如何防范风险,使之对健康的影响处于可接受水平。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还需要结合常见热点问题,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加强环境健康风险沟通工作,引导对风险因素的理性认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公民居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活用物理基本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磁场基本知识汇总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更好地对团内外青年进行青年团的基本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