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中构图的形式与心理分析

2020-10-13 12:24许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绘画艺术

许锋

摘 要:构图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形式,具有指导性与价值意义,文章通过对构图形式与心理特征的梳理与总结,以期更好地运用构图来服务画者与观者,使之有效地把控作品与认知作品。

关键词:绘画艺术;构图形式;心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课题“基于新时代艺术的新使命新境界探索中原地域性油画抒写新时代文化风貌的可行性”(SKL—2019—1736)研究成果。

一、关于构图

《辞海》对构图的解释:“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图从广义角度上讲,是指构造、配置以及位置的安排,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行为与思维过程。为突出表达某种观念,作者主动且有构思地组织安排物象在画面上的各种关系,以形成具有表现力的整体形象。构图从内在角度上讲,可以理解为画面的结构,关注主体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分割,是绘制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是造型、线条、明暗、色彩等组织形式在画面上的布局。它集中体现了形式美的构成原则,具体外在展现了绘制者的思考方式。

在中国传统绘画论述中,构图有“章法”“布局”之称。作为创作作品的第一步,构图被称为“画之骨骼”,其含义可以追溯到东晋时代,画家顾恺之在著作《画评》中将构图称之“置陈布势”,其中“置陈”指的是物象的放置与陈列,是排列多样的形、色在画面中的陈设展示,具有空间性。而“布势”指的是画面气势的架构布局,是绘画中的元素,如形、色内在力的交流、融合、运动、平衡和呼应,具有流动性。“置陈布势”概念的出现,使得中国绘画构图研究进入新的领域,特别是“置陈”二字更体现了构图与物象间的内在关联,确立了构图这一形式要素的精髓。到了南朝时期,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六法”中提出“经营位置”的理论,较早地提出了颇为系统完整的绘画理论,在“六法论”中,他把构图称为“经营位置”,将构图与形态、颜色、用笔等要素结合,最终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提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指出构图在绘画各种形式要素中的主导作用。经过历朝历代画家的承袭、探索和创造,其后中国的构图理论已基本形成,有了较为完整且具有中国地域性特点的构图法则。直到西方绘画的传入,构图一词才真正被引入,将构图称为“结构”“构成”。从形式上理解构图,西方古典绘画的构图是以透视法则为依据,与准确的透视关系相结合,在西方传统科学精神观念的影响下,体现出西方绘制者的知性与理性,可以看到西方绘画的构图整体显现出有理有据、合理交织的形态。从文艺复兴开始,达·芬奇绘制的肖像画展示出“构图法则”,至16世纪中期受荷兰风景画的影响,三角形构图与“S”形构图成为主流,追求稳定真实的客观性。进入19世纪,传统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开始瓦解,现代派画家开始打破物象再现的真实性,转而追求主观的表现,准确的透视被抛弃,逐渐平面化,消解了三维空间的呈现。如未来派画家塞万理尼曾说:“构图就是内容,表现的是生命。一件艺术品即暗示着全部的和谐。”自绘画诞生起,艺术作品的构图涵盖了绘制者各自的感情观念,不同的观看方式,不一的表现形象,因而我们看到了千姿百态、形式各异的构成画面。虽然构图有着千变万化的样貌,我们从中还是能够找到一些规律。

二、构图的意义与价值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表示,绘画作品必须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要求完善的布局,在内部划明界限。事物的界限,就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之间的分界。一幅艺术品,应该是独立的,只有布局合理完善,才能是有机的,有机,是艺术品的生命。这段话明确了构图的地位与意义。在中国绘画、西方绘画中,在人物画、静物画、风景画、民俗画中,构图都具有主导地位,构图呈现的样式常常是影响整个作品的完成度、瞩目度的关键所在。构图作为油画表达的重要一步,体现着绘制者的审视态度,凝聚着绘制者的情绪与看法,在绘画作品中充当着一种方法,一种抽象出来的思维,展示着作品不同的感染力。

从古至今,中外画家们不断在构图上反复探求与实践,并非无意识照搬、模仿某种样式,而是不断探索出各样有效的、有使用价值的构图形式,使不同的作品有了不同的构成形式,达到百花齐放、熠熠生辉的效果。

三、构图的形式分析与心理分析

构图能主动表达情绪,服务于表现作品的意图,显现出特有的形式意味。人们对于构图感知,既有形式上的感知,也有因着形式上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充满迷幻的生理与心理上的感知,就像是看待不同粗细、曲折变化的线条以及颜色斑斓的色彩所感应的那样,体会出不一样的感情属性。不同的构图往往也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享受。画面内容是情感的一部分,构图亦是,它会主动引导观者欣赏画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方向。我们通过分析以下不同的构图形式,了解不同形式的心理状态。

(一)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作为最常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三角形构图无论如何处理,画面的形成都将是稳定与平衡的所在。尤其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其头部就成为身体与肩部的天然顶点,自然而然地包含了三角形的构成。当深入了解三角形构图的用意之后,我们会发现想要表现平衡的作品,多采用三角形构图。

正三角形构图一般是主体形象的高点置于中间,在其左右位置安排其他形态以达到均衡,形成左右对称、安定稳固的金字塔式,使观者在心理上感受到稳定与崇高,具有稳重、沉静、端庄的特点。达·芬奇的《巖间圣母》里的圣母与圣子、天使之间的关系以及安格尔的《里维耶夫人肖像》的构图就是很好的例证。

倒三角形构图是将构成线的三角形进行倒置,顶点成为接地的一点,使得主体形象下沉,具有不稳定和险峻的动感形式。塞尚的《苹果与橘子》中水果与衬布间所形成的倒三角形关系,就显示出了流淌的动态感。恩斯特的《人们将莫知其然》中运用了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的结合,同时体现了不安稳的超现实主义梦幻般的气氛。

侧三角形构图一般是将画面分割为具有黄金比例关系的三角空间,既有变化,也有稳固的视觉与心理感应,具有指向感和奋力感。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中风帆边线和人像头部及身体底部组成侧三角形,指向远方隐约可见的船只,表达了落难者强烈的求生欲望。

(二)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的中心(圆心)在构图中最为明确, 其视觉特点是中心突出,视觉重心自然而然地向圆心部位转移,因中心点处在圆形周围构成上任何位置,视觉上似乎都有着收拢、闭合的流动性, 因而在心理上具有饱满和完整的感觉。圆形自身具有的张力与均衡,具有永恒、圆满、秩序、生命、和谐等象征意味。拉斐尔的《椅中圣母》中圣母、圣婴、圣约翰三个人物在圆形构图中,与周围其他物象形成大小各异的曲线与圆形,营造出亲密有爱的和谐与美满,画面展现出了温润、圆满的温存之感。

(三)“S”形构图

“S”形构图是画面中的主体或表现物象所形成的具有曲折、回转、延伸且变化丰富的穿插交错关系。“S”形线体为达到平衡之意,会在此基础上寻找呼应与关联的物象,以达到弯曲、扭转的变化,通过透视空间的诱导视线形成“曲径通幽”,使观者在看到画面时产生了韵律、优雅、精美之感。布莱克的《约伯记》系列插图之一“约伯之梯”将众多身穿长袍的人物站立在“S”形的楼梯上,运用人物的走向,由近及远、从大到小,构成隐现断续的观看视角,形成了蜿蜒、迂回的画面结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神圣之意,使人感到趣味无穷。

(四)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构图是最基本的布局,在视平线范围内对画面形象进行上下关系的分配,展现出平衡、稳定、宽广的特性,犹如辽阔的大海、延伸的沙漠,给人一种平静、辽阔的感觉。唐居伊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弧的增值》中用一条地平线将抽象的、没有生命力的冰冷物象与远处阴沉的天空分为两部分,形成疏远、静止的时间梦境。

(五)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是将水平线构图进行纵向变化,形成自上而下的图形方式,这种形式具有屹立、崇高、威严的特性,通常使我们联想到树木、纪念碑、塔等建筑物,使观赏者产生庄严的心理感受。

(六)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构图是绘制者运用水平线与垂直线相交呈“十”字形,水平线的平稳性与垂直线的高耸性相结合使画面具有了双方的宽广、威严特性。同时两线交叉留给画面较大的空间,在体现其特性与功能上,更显得简洁、纯粹。将十字形构图运用在肃穆、神圣、端庄、庄严、悲壮、神圣的题材上,无疑是合适的。达利的《哥伦布之梦》将帆船、栏杆、人物、海面等形象垂直水平放置,垂直线条象征着生命蕴含的高耸入云的纵深感,而水平线则具有抵达彼岸的平静感。莫朗迪所画的静物作品中大多可以看到画家在瓶瓶罐罐构建的十字形构图中,所描绘的纯净朴素的禅意。

(七)放射形构图

放射形构图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向四方扩散出多条直线,该形式同时兼具向外的扩张力与向内的吸引力, 彰显出构图的中心部分, 带有强烈的动势与速度感。因作品主题的不同,绘制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构成方式,如选取放射线方向由内向外,会给人以空间愈加放大的膨胀、扩大之感;如选取放射线方向由外向内,则给人以空间愈加狭小的收缩、压迫之意。卡勒波特的《刨地板的工人》,其半裸上身的工匠伸展的手臂與同方向的地板线条形成强烈的由内向外的放射状构图,凸显出三个主体人物,使画面有强烈的整体感, 展现出劳动者的辛苦劳作。

四、结语

构图形式与心理特征的梳理与总结是为了更好服务于画者与观者,使其更有效地把控作品与认知作品。构图作为绘制者创作物象前的首要思路与组织形体的重要策略。我们需要掌握与理解其中的形式的语言,便于更好地运用。一切的构图形式与心理展现,都是为了表现内容、突出内容,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然而艺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绘画构图同样需要在实践总结中不断探索发现,勇于尝试,打破常规,寻求适合的构图形式与感性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燕晓冬,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粒子.世界名画中的构图精粹[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焦作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绘画艺术
浅析齐白石绘画艺术风格
浅析甘孜县东谷寺唐卡文化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天长天官画的俗信主题与文化阐释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诗中有画:顾城诗歌的绘画艺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