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2020-10-13 12:23高吉祥周天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良反应

高吉祥 周天梅

[摘要] 目的 探討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9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于治疗前后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同时对脑梗死面积、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比较,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变小(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大(P<0.05),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则CD3+、CD4+、CD8+水平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良好,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关键词] 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淋巴细胞;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24-003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on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99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n=48) and study group(n=51).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study group used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lymphocyte subsets were detected befor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Barthel index(BI)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calculat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D3+, CD4+, CD4+/CD8+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 and the levels of CD3+, CD4+, CD4+/CD8+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 BI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 NIHS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 and the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BI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NIHS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9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17%),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butylphthalid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CD3+, CD4+, CD8+, recover the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reduce the area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restor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and it has a good safety.

[Key words] Butylphthalide; Acute ischemic stroke; Lymphocytes; Adverse reactions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起病隐匿,病因复杂,易导致死亡、残疾,有研究指出,过度失衡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可起到重要作用[1-3]。临床治疗目的在于保护脑细胞、恢复神经功能,而良好恢复、有效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则有助于更好实现此治疗目的[4-5]。丁苯酞则能作用于疾病发生的多个病理环节,可重构缺血区微循环、增加血流,抗血小板聚集,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控制炎症因子释放,平衡机体免疫反应等,从多个方面减少脑组织损伤,收获确切治疗效果[6-7]。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中,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6~75岁,平均(60.52±12.7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20 h,平均(6.43±1.62)h,合并症:高血压20例,糖尿病14例。研究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45~74岁,平均(60.55±12.7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19 h,平均(6.45±1.64)h,合并症: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经头部CT或MRI证实;②发病时间均不超过48 h,且均为首次发病;③非肿瘤患者,并不存在颅内或胃肠道等出血性疾病史;④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已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患或存在意识障碍;②脑出血或活动性脑出血倾向;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出现严重功能障碍;④对本研究所用相关药物存在过敏症状或为过敏体质;⑤急需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者;⑥在纳入本研究前已接受相关药物治疗。

1.3 方法

依据病情实际所需,遵照医嘱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其他对症药物。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主要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用法用量:口服,1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20 d。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 0299,规格:0.1 g),用法用量:口服,0.2 g/次,3次/d,连续治疗20 d。

1.4 观察指标

1.4.1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比较  利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型号:FACSCalbur)测定下述观察指标:CD3+、CD4+、CD8+。

1.4.2 脑梗死面积、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  ①进行CT平扫观察脑梗死面积,脑梗死面积(cm2)=直径(cm)×横径(cm),依据面积大小分为腔隙性梗死(梗死灶面积<1.5 cm2)、小面积梗死(1.5 cm2≤梗死灶面积≤3.0 cm2)、大面积梗死(梗死灶面积>3.0 cm2)[8];②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则利用Barthel指数,评定分值≥60分:生活可基本自理;40分≤评定分值<60分:中度残疾,需要给予其一定帮助;20分≤评定分值<40分:重度残疾,存在明显依赖,需要给予其极大帮助;评定分值<20分:完全残疾,完全依赖[9];③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则利用NIHSS评分,0分≤评定分值<1分:正常;1分≤评定分值<5分:轻微卒中;5分≤评定分值<15分:中度卒中;15分≤评定分值<21分:中重度卒中;21分≤评定分值≤42分:重度卒中[10]。

1.4.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记录胃肠道不适、睡眠质量不佳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涉及相关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加以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脑梗死面积、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脑梗死面积、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变小(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大(P<0.05),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1例出现胃肠道不适、1例出现睡眠质量较差,研究组1例出现睡眠质量较差,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1/51)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9,P=0.522)。两组上述不良反应均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

3 讨论

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习惯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会极大威胁健康的多见心脑血管疾病,表现出“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受损,如言语障碍、偏瘫等,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为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神经功能保护等,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时间窗内予以溶栓治疗。由于溶栓治疗存在尤为严格的时间限制,许多患者在就诊时往往就已经错失时间窗,普遍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1-13]。临床认为可通过干预其他病理环节,以更好恢复脑血流供应,使神经功能尽可能恢复[14-16]。

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涉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过度失衡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低下可能起到重要作用[17-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机体会出现血清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在内的一系列病理反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异常改变,会引起脑动脉损伤、引起全身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临床治疗难度增加。有研究指出,抑制炎症反应、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则有利于减少神经细胞损伤。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与缺血状态、出现脑水肿等,均对影响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使其程度增大,炎症因子释放增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程度的加剧可损伤神经细胞,CD3+、CD4+、CD8+水平出现异常改变,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异常紊乱状态,病情恶化程度加剧,预后不甚理想[19]。淋巴细胞亚群是评价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其包含CD3+、CD4+、CD8+在内的多样化组分,生物学功能强大。依据CD3+水平改变情况,能够较为准确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如果其水平下降明显,则表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发生异常改变,较为低下,感染风险大;在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过程中,CD4+细胞作用的发挥需要依靠分泌细胞因子来实现,其可辅助T淋巴细胞,使之转变成为效应细胞,影响B淋巴细胞,使之更好生成抗体,此外,在细胞免疫过程、体液免疫过程中均可起到确切诱导作用、辅助作用;与CD4+细胞作用相反,对T淋巴细胞、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体液免疫过程来说,CD8+细胞则可发挥抑制作用。三者互相诱导、互相制约,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维持机体免疫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可见,依据CD3+、CD4+、CD8+等因子变化情况,能够较好判断机体免疫状态,把握疾病发展,判断预后。同样,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调节CD3+、CD4+、CD8+等因子水平意义重大,上述因子水平越接近于正常值,则表明机体免疫反应越接近于一种稳定、平衡之状态。

丁苯酞既可发挥确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之作用,又可发挥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效果强大。此药物为消旋正丁基苯酞,主要由人工合成,结构与天然的芹菜甲素十分相似,其可改善线粒体功能,进而使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水平、前列环素水平发生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谷氨酸释放进程,维持细胞内钙浓度于合理范围内,抗氧化酶活性大幅提升,对血小板聚集、细胞凋亡等进程均产生确切抑制作用,脑组织循环得到改善,能量代谢逐渐恢复正常,对脑损伤的有效恢复产生积极意义,对多个病理过程、生理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减轻过度失调的炎症反应程度,改变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之状态,实现“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之目的[20-2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大于对照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丁苯酞,CD3+、CD4+、CD4+/CD8+水平改善程度更优,有利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发挥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更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使日常生活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且安全性高,使患者获益更大。

[参考文献]

[1] 陈忠宁,罗桂金,陈远博.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6):614.

[2] 徐玉婷,李若照,符文雄,等.化瘀通脉汤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9,28(15):55-58.

[3] Li FF,Ma QF,Luo YM,et al. L-3-n-Butylphthalide reduces ischemic stroke injury and increases M2 microglial polarization[J]. Metabolic Brain Disease,2018,33(6):1995-2003.

[4] 李虹,陈娜,陆连生,等.不同疗程的丁苯酞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 39(1):130-132.

[5] 杨秀生.丁苯酞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16(10):1464-1465.

[6] 程明,王跃.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丁苯酞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6):946-950.

[7] 侯娇玉,阚波,高成恩,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115-3117.

[8] 黄社磊,马捷.CT和MRI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7):147-149.

[9] Collin C,Wade DT,Davies S,et al. The Barthel ADL index:A reliability study[J]. Int Disabil Stud,1988,10(2):61-63.

[10] Dunning K.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J]. Encyclopedia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2011,9(1):1714-1715.

[11] 李园园.丁苯酞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1):22-24.

[12] 符惠芳,余丹,王良,等.丁苯酞对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9):2072-2075.

[13] Zhang P,Xu RX,Guo Y,et al.DL-3-n-butylphthalide promotes dendrite development in cortical neurons subjected to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J].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2018,42(8):1041-1049.

[14] 范益偕,商建青,陈鑫浩,等.丁苯酞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8):905-909.

[15] 陈思,尹文伟,毕堃,等.盐酸噻氯匹定片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0):934-936,949.

[16] Yang LC,Li J,Xu SF,et al. L-3-n-butylphthalide promotes neurogenesis and neuroplasticity in cerebral ischemic rats[J]. CNS Neurosci Ther,2015,21(9):733-741.

[17] 侯园园,梁志刚,孙旭文.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19):103-108.

[18] 张晓璇,朱江,李佳佳,等.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5(4):843-848,后插2.

[19] 容偉,严勇,伍新田,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14-116.

[20] 刘舒,李永秋,刘桂玲,等.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 27(7):538-541.

[21] 黄光位,岑雄图,黄树栋,等.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5):247-250.

[22] 刘鸿,王莉敏.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0):63-66.

[23] 王芳,顾大东.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55-57.

[24] 丁宇飞,杨洁琼,肖勇辉.早期应用双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0):40-44.

(收稿日期:2019-09-09)

猜你喜欢
丁苯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良反应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