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0-10-14 20:44何若雪张世凭姜自莲祁萌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培养

何若雪 张世凭 姜自莲 祁萌

摘要: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之一,对新建本科高校尤为重要。但由于对培养工作的重视不够、条件不足及培养手段自身的限制,导致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效果不佳。成都工业学院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各部门联动,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进体系、健机制、入人心”的工作,推动了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顺利展开。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20)03-0100-04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and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However, due to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raining, insufficient condi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raining methods, the results of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work are not good. Combining the reform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has actively explor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By incorporate it in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to form a linkage among various departments to serve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Through the three-entry work of “entering the system, entering the mechanism, and entering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was promoted smoothly.

Keywords:newly-bulit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國家《高等教育法》规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明确指出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要求高等教育“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2]。对本科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指1999年以后,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进步需要,通过普通专科学校升格、合并等形式设立的地方普通高校[3],截至2018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共有700余所,其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均占到了普通高校同口径指标的50%以上[4]。新建本科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多项空白,但囿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等因素,在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方法不多,培养的人才一定程度存在“应用有余、创新不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校本实践,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探讨。

1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与现状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开展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掌握研究手段、开展研究活动、形成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与素质[5]。对在校本科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内外高校、尤其是高水平院校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即开始了探索与实践。

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始资助本科生参与科研,创设了“本科生研究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Fred Shair教授创立了暑期本科生科研奖学金项目(Summ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Fellowships Program)。1989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万花筒项目”(Project Kaleidoscope),倡导本科教育实施基于科研的探究式教学[6-7]。据美国博耶报告2001年披露,在研究型大学中,16%的学校有约75%的本科生参与了科研,26%的学校有超过50%的本科生在特定领域参与了科研活动。[6]相信20年后的今天,美国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数量更大、程度更深。

1995年,清华大学设立SRT(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项目,开创了国内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先河,随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陆续开设了针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训练的项目[5]。2007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120所高校实施“国家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同年资助了3 000余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项目。进入新世纪后,部分地方高校开始加入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院校行列,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设立面向本科生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在校本科生可以通过项目申报书形式自由申请;江苏大学制定了专门的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训练进行规范和引导。2016年底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在四年制本科院校中,有36.4%的大四学生有过科研相关活动经历,其中研究型大学该项比例为55.2%[8]。

2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基础上,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尤为重视。特别是一批办学定位清晰、办学理念先进的地方高校,通过整合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等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取得了一定实效。

2.1 利用双创教育进行培养

近年来广泛开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通过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项目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中,将双创项目与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设立科技创业苗圃等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利用科研训练项目产生的成果进行创业孵化;同时面向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发展需求,寻找面向应用的科研训练项目。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如成都工业学院2018—2019年“挑战杯”参赛项目中,就有“基于稀疏相机阵列的3D拍摄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是来自于学校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延伸和孵化。同时在校内设立的学生科研专项“青苗计划”申报中,10余项是与学校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项目。

2.2 利用教师科研项目进行培养

实践经验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大部分新进本科院校尚未具备研究生招收资格,教师也需要一批具有参与意愿、基础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本科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协助工作。事实上,相当数量的新建本科教师科研团队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助手,在老师指导下参与一些基础性科研工作,如文献检索、基础实验、数据处理等,通过此类工作使学生了解科研工作基本流程,掌握科研开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獨立思考等科技创新必备的基础能力。

2.3 利用学科竞赛和独立项目进行培养

学科竞赛是以专业教学为基础展开的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和应用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数学建模、程序设计、机械创新等,能有效提高各学科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层级上,一般分为校、省和国家3个级别。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已有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能为不同需求的院校和学生提供适合的参赛选择。同时学科竞赛一般以围绕1个核心问题、以项目制方式展开,与科研活动开展的方式高度相似。因此学科竞赛也成为了新建本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的重要抓手。部分院校还设立专门经费,资助3级竞赛,实现“周周有赛事,人人能参与”的广谱式竞赛模式,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作用。

近年来,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还设立面向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组织学生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全面承担科学研究的核心工作,全面主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到协调团队分工、把控项目进度等工作,保证学生接触完整的科研工作过程,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2.4 存在的主要不足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主要采用上述3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工作开展较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以课堂教育为主,与专业教育脱节。教师科研项目的学术性和结果导向性较强,导致过程培养有局限性。而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项目也往往因为学生思维、研究条件等的局限,培养效果不尽理想。同时整体来讲,国内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高校对培养本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认识上存在偏差,将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解狭隘化,将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对立起来;另一方面是条件上存在不足,相当比例新建地方院校的软硬件条件不足以支撑对本科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

3 成都工业学院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成都工业学院于2012年独立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9]。

3.1 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谋划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手段[10]。学校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进行整体谋划,首先改革培养目标,将“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改革培养方法,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等纳入学分管理。如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2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和2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获得一定级别的学科竞赛奖励可以冲抵一定量的学分。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鼓励教师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2017—2019年,共有学生400余人次参与到教师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工作中;二是推动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师在校级项目立项和结题中吸纳本科生参与的成效,以及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讲义)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三是设立学生科研训练专项“青苗计划”,资助本科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体验科研开展的全过程。

3.2 从全方位育人的广度,推动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管理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既是教学工作,又兼具科研管理的特点,还可能涉及到学生管理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从全方位育人的广度进行思考。与教学系统联动,对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学生,除经费支持外,还在实验室开放、实践学分认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对结题获得优秀评价的学生科研项目,可直接推荐参加上一级的学科竞赛。与人事系统联动,将科研育人成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加分条件。与科研管理系统联动,将教师指导学生发表的论文、专利等成果计入教师科研工作量。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培养
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怎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