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盐铁论读本》校语引书考

2020-10-14 20:44于潇怡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于潇怡

摘要:《盐铁论》含有丰富的史料价值,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对其整理校勘,出版《盐铁论读本》。该书考据详实,引文繁富,是整理研究《盐铁论》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共218个注,采用7个本子,参考10位前人研究成果,引用经、史、子、集共53种文献,153次引用。引书、引文亦存有商榷之处,引书有书名篇名不统一、漏标误标书名,引文有异文、句读讹舛、节引原文等情况。

关键词:《盐铁论读本》;校语;引书引文

中图分类号:G2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20)03-0108-04

Abstract:The Salt and Iron is rich in historical value. Guo Moruo collated it in the 1950s and published the Salt and Iron Reader. This book is well-documented and the citations are rich, and it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in the collation and study of Salt and Iron. The book has a total of 218 notes, using 7 books, referr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10 predecessors, citing a total of 53 documents of classic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belles-lettres, and 153 cit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itations and quotations, such as the titles of the citations are not uniform, the names of the titles are omitted, and the names of the titles are incorrect,citations include different texts, incorrect sentence reading, and quot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text.

Keywords:Salt and Iron;proofreader;quotation

《盐铁论》由桓宽根据汉宣帝盐铁会议的记录整理编著而成。郭沫若非常重视《盐铁论》的史料价值,为便于阅读,对《盐铁论》标点、分段、校勘、注释,于1957年出版《盐铁论读本》。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写于《序》中,指出“《盐铁论》是处理经济题材的对话体的历史小说”,为后世研究开辟新思路,如王永《〈盐铁论〉研究》从对文学角度挖掘《盐铁论》意义,这一研究路径和结论观点多受郭老《序》的启发。《盐铁论读本》校注简明、眉目清楚,学界对其评价甚高,洪光荣指出《盐铁论读本》为“此前通行一时的本子”[1]300;劉守刚表示“1949年后《盐铁论》的研究,则以郭沫若所著《盐铁论读本》(1956)、杨树达所著《盐铁论要释》(1957)为代表”。[2]16张海楠认为“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校注《盐铁论》成为主流,普遍将盐铁会议视为儒法思想斗争的会议。其中以郭沫若校订《盐铁论读本》、王利器《盐铁论校注》成就最大”。[3]59《盐铁论读本》考据翔实、引书丰富,尚未有学者对其引据的书籍种类和数量进行梳理研究。本文即考证其引书情况,探析其引文特点。

1 引书种类及频次

全书共218个注,采用7个本子,参考10位前人大家研究成果,引用经、史、子、集53种文献,共153次引用。引书包括郭老引书和郭老引用前人校语所含引书,引用前人校语表明郭老对其研究成果的认可,故将两类引书分类统计。郭老引书23部,引用64次。郭老转引前人校语所含引书46部,引用89次。按四部分类法列举如下,凡所引古籍皆列出书名,引书如含篇名则列出,为避免行文繁芜,不引述具体材料。

1.1 郭老引书

1)经部引书见表1。

2)史部引书见表2。

3)子部引书见表3。

1.2 前人校语引书

1)经部引书见表4。

2)史部引书见表5。

3)子部引书见表6。

4)集部引书见表7。

由上述两类引书可知:

1)引书种类及频次,前人校语引书均多于郭老引书。经部多《易》《书》、小学三类;史部多杂史、目录两类;子部多艺术、道家,但郭老引书有小说家类,前人校语引书无;郭老引书无集部,前人校语引书有《文选》及《文选注》。

2)郭老引书,经部共5小类,11本书,引用27次;史部共2小类,5本书,引用21次;子部共4小类,6本书,引用13次。经部征引书籍种类和次数最多。《春秋公羊传》,征引11次,为郭老征引频率最高的古书。除征引先秦经学原著,郭老还吸收后人的注疏经解,如《春秋公羊传》何注、《左传》杜注,可见郭老征引丰富严谨,“言必有据,论必有证”。但郭老引用经部时,极少标出征引篇章。其次为史部,征引种类虽少,但多标出征引篇章,征引频率较高的是《汉书》和《史记》,分别为10次和5次,仅次于经部《春秋公羊传》。子部也多标出征引篇章,征引频率最高的书为《管子》和《盐铁论》,分别为5次和3次。

3)前人校语引书,经部共7小类,17本书,引用32次;史部共4小类,11本书,引用19次;子部共6小类,16本书,引用38次。经部引书种类最多,但亦极少标出征引篇章。征引频率最高的为《春秋公羊传》6次。除引用《周礼》郑注、《论语》王肃注、《春秋公羊传》何注等注本,还征引疏本,有《周礼》贾疏。史部征引频率最高的亦为《汉书》和《史记》,分别为5次和4次,且多标出征引篇章。子部征引次数最高,引书种类仅次于经部,多标出征引篇章。征引频率最高的为《盐铁论》,共15次。其次为《淮南子》,共5次。

郭老尊重古人,重视同代。前人校语引书溯至明清,后至近代,博采众家,求得真知。引书多征引经部书,经学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以经为主,引经释典,征而有信。征引频次较高的书为《春秋公羊传》(17次)、《盐铁论》(16次)、《汉书》(14次),《盐铁论》大量称引《春秋公羊传》中的文字,双方论说中也多有对《公羊传》中事例的举证,故郭老对其详加阐述。《盐铁论》本书征引频次高,表明郭老对“本校”的重视。郭老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擅长以史书溯清探明史实,故《汉书》对阐述《盐铁论》中的西汉史实十分重要。除此,郭老还多次征引《管子》,《管子》是郭老古籍整理的代表作,此见郭老引书是将自身多项研究成果交叉融合、融汇贯通。

2 引书商榷

郭老治学严谨,但征引注疏条目多,难免有误,分类列举如下:

2.1 引用书名、篇目存有问题

1)引用书名、篇目不统一。如《管子》,有的是书名和篇名,《管子·牧民篇》《管子·国蓄篇》。有的仅为篇名无书名,《轻重篇》《侈靡篇》;再如《春秋公羊传》,有的名《公羊》,有的名《公羊传》;注本格式亦不统一,有的是人名加注本名,如何休《公羊传注》。有的仅为人名加《注》,如杜《注》。有的仅为《注》,没有任何前缀。

2)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未言书名。114次引用前人校语,但仅1次标明“杨树达《读盐铁论札记》”一书,其余皆曰“张敦仁云”“据王先谦说”。

3)不是书名,误标书名号。如校语“张引《汉书·江充传》如淳《注》曰‘《令乙》乘骑(二字今本倒)车马行驰道中,已论者没入车马被具”[4]619令乙为天子诏令,汉代为诏令编号,编为令甲、令乙、令丙等,方便官吏检索。汉贾谊《新书·等齐》:“天子之言曰令,令甲、令乙是也。”再如校语“张衡《西京赋》云‘盘庚作《诰》,帅人以苦”[4]481此句意为盘庚将迁都于殷,士民嗟怨,乃作《盘庚》三篇诰民。诰,上对下曰诰。

4)篇名有误

校语“《淮南·修务篇》‘衣阿锡”[4]482中《淮南·修务篇》应为《淮南子·修务训》。

2.2 引文有误

引文存有异文、句读讹舛、节引原文的情况。

1)异文

《老子》曰“善建不拔”。[4]498

按:《老子》:“善建者不拔。”[5]299引文“者”脱。

《公羊》桓十五年“秋七月郑伯突入于栎。栎者何?郑之邑也。曷不言入于郑?末言尔。曷为末言尔?祭仲亡矣。”[4]497

按:“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栎者何?郑之邑。曷为不言入于郑?末言尔。曷为末言尔?祭仲亡矣。”[6]88“七”为“九”之讹文。

前《通有篇》云“富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4]519

按:《通有篇》:“多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富”为“多”之讹文。

《韩非子·八说》云“古者寡事而简备,朴陋而不尽。故有珧铫而椎车者。”[4]497

按:《韩非子·八说》:“古者寡事而备简,朴陋而不尽,故有珧铫而推车者。”[7]516“简备”为“备简”之倒文。

《相刺篇》“昔鲁穆公之时,公仪子为相,子思子厚为之卿,然北削于齐,以泗为境”。[4]601

按:《相刺篇》:“昔鲁穆公之时,公仪为相,子思、子柳为之卿,然北削于齐,以泗为境。”应为“公仪”,引文“公儀子”“子”字系衍文。

《公羊》闵二年、《谷梁》隐元年《传》俱云“缓追以逸贼,亲亲之道也”。[4]625

按:《传》:“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8]4引文“以”字系衍文。

2)多类错误混合

《左传》昭元年“犹诈晋而驾焉”,杜《注》“驾、陵也”。[4]484

按:《左传》杜《注》:“驾,犹陵也。”[9]691引文“犹”字脱,且句读讹舛。

《管子·轻重乙》载其事云“桓公曰:强本节用可以为存乎?管子对曰:可以为益愈,而未足以为存也。昔者纪氏之国强本节用者,其五谷丰满而不能理也,四流而归于天下。是则纪氏其强本节用适足以使其民谷尽而不能理,为天下虏。是以其国亡而身无所处”。[4]484

按:《管子·轻重乙》:“桓公曰:强本节用,可以为存乎?管子对曰:可以为益愈,而未足以为存也。昔者纪氏之国强本节用者,其五谷丰满而不能理也,四流而归于天下。若是,则纪氏其强本节用,适足以使其民谷尽而不能理,为天下虏。是以其国亡而身无所处。”[10]405引文“若”字脱,且句读讹舛。

《潜夫论·巫列篇》“此犹人之有奸言卖平以干求者也”,与此“行奸卖平”同义。[4]482

按:《潜夫论·巫列篇》:“鬼之有此,犹人之有奸言卖平以干求者也。”节引原文,且句读讹舛。

《淮南子·缪称篇》云“目之精者可以消释而不可以昭忌”。[4]536

按:《淮南子·缪称篇》:“目之精者,可以消泽,而不可以昭忌。”[11]166,“释”为“泽”之形讹,且句读讹舛,当断未断。

3 小结

《盐铁论读本》引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均有涉猎,非博览群书者不能为之。征引原著时多标出书名、篇名,以方便读者查找核对。引书引文精详完备,虽有疏误,但绝大多数是与原文一致的,且异文、句读讹舛、节引原文等情况均出自前人校语,应为郭老疏于核对所致,瑕不掩瑜。

参考文献:

[1]洪光荣.中国历代文学书目举要[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2]刘守刚.财政经典文献九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张海楠.《盐铁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学价值[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4.

[4]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陈徽.老子新校释译:以新近出土诸简、帛为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6]王维堤,唐书文.春秋公羊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7]韩非.韩非子[M].王先慎,集解.姜俊俊,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8]范宁,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左丘明.左传[M].杜预,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0]戴望.管子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1954.

[11]刘安.淮南子[M].顾迁,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