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社区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处置与体会

2020-10-14 23:57焦召峰蔡兰平朱敏慧刘丽军赵静
上海医药 2020年18期
关键词:登革热

焦召峰 蔡兰平 朱敏慧 刘丽军 赵静

摘 要 目的:分析社区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处置过程,为今后更好的做好登革热疫点伊蚊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发生的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开展包括成蚊控制、幼蚊控制、蚊虫密度监测和入户宣教等处置措施进行总结,并分析疫情处置效果。结果:经过连续3 d灭蚊后,蚊虫密度迅速下降,12 d后核心区叮咬指数降至控制阈值;孳生地处理9 d后布雷图指数达到控制阈值;疫情发生后25 d疫区内未发现新发登革热病例。根据《上海市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终止疫点应急响应。结论:根据常规成蚊监测结果,做好日常蚊虫密度控制,并在疫情发生后做到规范、有序、有效的成蚊及蚊幼虫消杀,同时配合健康促进,能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

关键词 登革热;输入性;疫情处理

中图分类号:R52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18-0052-04

Management and experience of an imported dengue fever epidemic in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JIAO Zhaofeng1, CAI Lanping1, ZHU Minhui2, LIU Lijun2, ZHAO Jing1(1.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of Xinzhuang Community Health Car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99, China; 2.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Division of Minh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n imported dengue fever epidemic in the community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better control of Aedes in dengue fever foci in the future. Methods: A case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was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adult mosquito control, young mosquito control, mosquito density monitoring and household education in Xinzhuang Community,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in 2019, and the effect of epidemic management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3 consecutive days of killing mosquitoes, the density of mosquitoes dropped rapidly. After 12 days, the biting index of the core area decreased to the control threshold; after 9 days treatment, the Breteau index reached the control threshold; no new cases of dengue fever occurred in the affected area 25 days after the outbreak. According to the “Shanghai dengue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plan”, the emergency response of epidemic areas was terminated.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outine adult mosquito monitoring, the daily mosquito density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standardized, orderly and effective adult mosquitoes and mosquito larvae should be eliminated after the outbreak, and at the same time, with health promotion, the dengue fever epidemic can be controlled.

KEY WORDS dengue fever; imported; epidemic management

登革熱是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是由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引起。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报道。该病主要是由蚊虫传播,5—11月(尤其是夏季)是一年之中发病率最高的时候[1]。夏季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的出现对辖区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做好积极的防控措施,避免本地疫情发生。上海地区登革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叮咬进行传播,目前尚未发现大规模登革热疫情发生,但是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为所在地提供了传染源。本文主要针对辖区内2019年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处置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和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来源于对疫点的伊蚊成虫和幼虫的监测数据。

疫情均按照《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预案(2018版)》的要求完成疫情处置[2],并按要求整理监测数据和处置资料。

1.2 方法

1.2.1 组织发动

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后,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由政府牵头,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害部门、疫区居委和疫区物业共同参与。疫情监控、人员防护、卫生整顿以及灭蚊灭虫工作同时进行,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2.2 划分疫区

以病例住所为中心将疫区划分为核心区和警戒区。核心区:以病例住所为中心,半径200 m之内的空间范围;警戒区:在核心区外扩展半径200 m的空间范围。

1.2.3 控制成蚊和幼蚊

采用空间超低容量喷洒和滞留性喷洒结合的灭蚊措施。在空旷区域、低矮灌木丛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空间喷洒。核心區频次为:从疫区划定的第1天开始,1次/d,连续3 d,以后1次/3 d;警戒区频次为:从疫区划定的第1天开始,1次/d,连续3 d,以后每1次/周。每次喷洒作业于15:00—18:00施行。在灌木丛、草丛等伊蚊栖息处,使用低容量喷雾器进行滞留性喷洒,频次为:从疫区划定第1天开始,核心区和警戒区均1次/周,如遇到大雨则补加1次。

组织物业保洁和志愿者,在疫区内对卫生死角、散落容器积水进行随时清理,对不能清理的大型积水、雨水井、集水井等投放杀灭蚊虫孑孓的药物,频次为1次/周,如遇到大雨则补加1次。组织社区居民对家庭内水生植物至少换水1次/3 d,并注意植物根部清洁,对久放储水容器进行除水处理,避免蚊虫孑孓孳生。

1.2.4 蚊虫密度监测

对疫区内蚊虫密度进行监测,频次为核心区监测1次/3 d,警戒区监测1次/7 d。成蚊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在核心区和警戒区的4个象限中随机选择3个象限,设置3个点作为监测点,在15:00—18:00时间段用电动吸蚊器捕捉30 min,计算白纹伊蚊成蚊叮咬指数(只/h)。幼虫监测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核心区和警戒区各检查不少于100户,查看其室内外积水容器,记录白纹伊蚊幼虫阳性容器数,计算BI=(阳性容器数/检查户数)×100。

1.2.5 病例搜索和入户健康宣教

对疫区进行主动病例搜索,搜索范围为核心区所有居民户。主要询问两周内有无发热、出疹、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可疑症状和有无疫区外出史,对可疑症状者进行就诊提醒,对有登革热疫区外出史者进行追踪随访,直到排除登革热。在病例搜索的同时,对居民进行蚊虫传播疾病的知识宣教和防蚊灭蚊指导。

1.2.6 疫点处置终结指标

(1)登革热病例治愈出院后,疫区(核心区、警戒区)范围25 d内无新发病例。(2)疫区(核心区、警戒区)BI连续2周小于5,同时双层叠帐法成蚊密度帐诱指数不高于2只/h。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病例A,女性,38岁,于2019年6月28日凌晨和母亲及其他4名亲属自外国旅游回沪。次日℃出现发热(体温39.0℃)。2 d后出现骨痛,无其他症状。3 d后(7月2日)前往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就诊,因病例自述从登革热高发区回沪,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采集血液标本送上海闵行区疾病控制中心检测。7月3日检测结果显示登革病毒核酸Ⅳ型阳性。

病例B,女性,66岁,和病例A为母女关系。于7月4日发热(体温39.0℃),1 d后前往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因病例A已确诊登革热,闵行区中心医院采集血液标本送闵行区疾病控制中心检测。7月8日检测结果显示登革病毒核酸Ⅳ型阳性。

两名病例确诊后均被隔离治疗,其他同行人员经过25 d的医学观察期内未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症状。因两名病例是同一居住地址,合并为一个疫点处理。

2.2 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A、病例B和其他4名亲属一起于6月15日—6月28日至泰国旅游,主要行程为泰国清迈、普吉岛,并在曼谷转机。病例自述在普吉岛附近民宿住宿时有蚊虫叮咬史。回沪后,6月28日—7月2日两名病例均一直待在家中,未外出,无蚊虫叮咬史。病例上海家中的防蚊措施良好,未发现蚊虫幼虫及成虫活动。

2.3 控制效果

2.3.1 伊蚊成蚊控制效果

灭蚊前,蚊虫成虫密度较高,超过控制阈值,核心区叮咬指数为8.6只/h,警戒区叮咬指数为48.6只/h。经过连续3 d灭蚊后,蚊虫密度迅速下降,12 d后核心区叮咬指数降至控制阈值(图1)。

2.3.2 孳生地控制效果

孳生地处理和入户健康教育前,BI超过控制阈值,核心区的BI为54,警戒区的BI为58。经过连续孳生地处理,9 d后BI达到控制阈值(图2)。

3 讨论

上海市属于登革热非流行区,上海市莘庄镇既往未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但是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近年来时有发生,为登革热防控增加了难度。本起疫情是莘庄镇辖区2019年第一起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由于及时处置和控制蚊媒,未发生二代病例,可见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领导管理、防蚊灭蚊以及健康宣教等措施落到实处的重要性。接到疫情后的25 d持续蚊虫密度监测和防蚊灭蚊,保证登革热传播媒介密度控制在登革热传播风险以内,对防控登革热疫情是同等重要。本次伊蚊成蚊控制12 d后,核心区叮咬指数才降至控制阈值,孳生地9 d后BI才降至控制阈值,可能与连续阴雨天使药物喷洒效果下降、灭孑孓药物被雨水冲走和小型积水存在处理死角有关。

在登革热疫情控制中,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疫情控制。(1)预防先行。上海市建立了完善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体系,特别是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进出口博览会以后更加重视了对成蚊、幼蚊密度的监测工作,监测数据为进行成蚊、幼蚊密度控制(如喷洒药物灭蚊、投放灭杀孑孓药物)提供了依据。同时组织居委和物业及时清除卫生死角,管理好池塘、景观水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处理蚊幼虫孳生地,避免蚊虫大量滋生。(2)规范实施病媒生物控制。超低容量喷洒和热烟雾喷洒都是快速杀灭携带病毒蚊虫的空间喷洒技术,是阻断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3]。疫情发生后快速的将疫区内蚊虫密度降至安全阈值,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空间喷洒。在白纹伊蚊活动的高峰时间段,使用正确的喷雾器械才能保证喷出的药液雾粒小于50 mm,起到最佳的灭蚊效果。另外采用空间喷洒和滞留性喷洒相结合也是快速杀灭蚊虫的有效方法。(3)做好科学有效的宣传。白纹伊蚊孳生在各种水体中[4-6],城市中位于公共区域的大中型积水、集水井、雨水井及各种小型积水均可组织物业或者志愿者进行定期的清理、处置。但是位于居民家庭内的各种水生植物、小型容器积水则需要组织动员社区居民自行完成清理,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才能做到定期、全面的处理,同时也需指导居民正确的防蚊灭蚊。

参考文献

[1] 姜进勇, 郭曉芳, 唐烨榕, 等. 云南省2004-2014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与防控对策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1): 5-8.

[2] 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预案(2018版)[S]. 上海: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

[3] 王飞, 陆珏磊, 徐劲秋, 等. 扑力菊超低容量喷洒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1): 38-40.

[4] 张巧利, 袁汝钊, 黄勇, 等. 东莞市一起IV型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 25(9): 1100-1102.

[5] 冷培恩, 高强, 刘洪霞. 公共环境治理与蚊媒控制[J]. 上海预防医学, 2016, 28(10): 687-691.

[6] 王飞, 高强, 吕锡宏, 等. 上海市地面排水系统2017年蚊虫孳生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3): 259-262.

猜你喜欢
登革热
孟加拉:登革热来袭
一类具有时滞的反应扩散登革热传染病模型的行波解
登革热知识问答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健康教育在登革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登革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
航空旅行导致登革热扩散
登革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