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 女性价值探讨的当代性

2020-10-14 22:23
综艺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小妇人金色家庭

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美国第一次妇女运动时期的小说《小妇人》曾六度被改编为电影。影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个普通家庭的四姐妹,在寻找真爱和理想时,由女孩逐渐成长为女人的故事。四姐妹自我意識的不断觉醒,展现出迥异于当时社会主流观念的价值观,迄今仍能引发共鸣。8月25日,2019版《小妇人》在国内上映。本片除了豪华的明星阵容和2020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项的看点,关于女性价值探讨的当代性也值得一看。

以作家奥尔科本人童年经历为基础创作的小说,也是本片导演格蕾塔·葛伟精神自传的一部分,“乔是我渴望成为的人,我从她身上看到我自己。这是关于女性艺术家,关于女人和金钱的故事。对我而言,本片比我拍过的其他任何电影更像自传故事。”

影片《小妇人》有两个迥然不同的家庭,劳里家庭和乔家庭。仅从房屋外观而言,两个家庭就完全不同。劳里的家宽阔,男性化十足,桌椅都高大粗粝,色调冰冷而违和。劳里和爷爷祖孙二人生活在一起,连家庭教师也是男性。

而乔家庭,房屋矮小,相比之下,家具摆设也简陋得多。母亲和四姐妹、老保姆生活在一起,生活略显拮据,但柔美的裙装、色调柔和的家居和老保姆温暖的照料,使这个家庭温馨幸福。富有的单身姑姑与她们若即若离,一边为侄女提供财力支持,一边谋划为侄女们找到良婿佳偶。

南北战争的背景设定,为乔的父亲游离于家庭生活找到借口。影片中,父亲的出场不超过三分钟。他的缺失在叙事上的好处是,凸显出母亲的地位。乔的母亲仁慈善良,除了照料女儿的生活起居,还做志愿者,带着四姐妹为贫苦的邻家母女送去圣诞礼物。母亲犹如领航灯一般,为四姐妹照亮人生的道路。

影片中有两个时间轴——四姐妹的少女时期和成年时期。少女时期使用了滤镜,场景散发金色的光芒。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则需要一生去治愈。四姐妹的金色童年为她们的一生奠定基调。成年时期去掉滤镜。四姐妹分别有表演、文学、音乐、绘画的天赋和才能。从少女到成年,她们从“相爱相杀”到相互支撑,彼此扶持度过人生至暗时刻。四姐妹的人生各有不同,为爱、为钱、为事业、为艺术,导演不带倾向性,似乎每个选择都合理。

和金色少女时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残酷的现实。乔在纽约努力艰难地写作,听闻妹妹贝丝染病,不顾一切赶回家乡,全力照料贝丝,带她到海边疗养,并产生放弃写作的念头;温柔敦厚的贝丝鼓励乔继续写作。事实上,正是贝丝成就了乔的成功。

片尾的处理,是导演在改编时夹带的小小“私货”。众所周知,原著作家终身未婚,而乔和出版商谈判时,明确说不为女主安排结婚的戏码,最后却不得不妥协,给所谓的大团圆结局赋予了非常明确的间离效果,即女主真正的结局也许和结婚无关。

不过,结不结婚又有什么关系呢?

导演在拍摄本片时怀孕,仿佛是现代女性对女性价值的一种有趣回答——拼事业,我可以拿奥斯卡;拼感情,我可以家庭和美;我更可以一边拿奥斯卡一边生孩子。也许,这就是2019版《小妇人》关于女性价值探讨最好的回答。

猜你喜欢
小妇人金色家庭
《小妇人》: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
金色七夕节
家庭“煮”夫
金色十年
《小妇人》的写作特点探究
恋练有词
穿一双闪亮耀早秋的金色鞋子
金色的秋天
觉醒
从《小妇人》看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