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房地产究竟有没有“后浪”关注三条线

2020-10-14 23:24李迅雷
投资与理财 2020年9期
关键词:后浪房价分化

李迅雷

2019年出生率跌至有记录以来历史最低水平,仅达10.48‰——对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应该没有任何争议。那么,房地产的未来前景如何,究竟有没有后浪呢?

从五个维度考证房地产“后浪”

决定房价的因素很多,人口变化确实是决定房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房子主要是用来住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会降低对房地产的需求,流动人口减少,会导致城镇化进程的放缓,进而减缓城镇房地产需求的增速。

人口维度: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流动人口下降,城镇化进程放缓;

经济周期维度:2011年以后GDP增速持续下行;

居民收入维度:中低收入组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M2增速;

政策维度: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房住不炒;货币超发导致资产价格膨胀,近期M2增速上升;

估值维度:租售比、房价收入比过高,总体高估,区域分化加剧。

我之前也多次提到:判断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多少水平,不能只看我国城市化率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还得考虑人口老龄化水平,年纪越大,越不愿意流动,中国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未富先老”。

因此,我对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并不太乐观,例如,从2011年起,城镇化速度明显放缓,过去城镇化率每年平均提高1.4个百分点,2018-19年就降到1.06个百分点。

从经济周期看,我国GDP增速自2010年出现反弹高点后,便开始回落,至今已经持续回落了10年,明显是处在下行周期中。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回落也与GDP增速同步,在2010年达到33%的高点后,持续回落。但跌至2015年接近零的水平后,2016年开始反弹,不过幅度不大。今年估计为负增长。到今年3月末,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1.8亿平方米,房地产广义库存持续上升。

那么,为何开发投资增速回落而房价依然坚挺呢?因为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除了我提及的五个维度外,还有消费升级、土地投资偏好等因素。此外,还有时滞效应,如美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是在2000年见顶的,但房价是从2006年才开始下跌。

很多人看好房地产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货币超发,但实际上,我国M2增速在2009年达到26%的高点后,持续缓慢回落。尽管回落,增速还是不低,而且高于居民收入增速。当然,居民收入也出现了分化,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2016-2019年,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29%,而中等收入组的累计增长只有19%,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之间的差距均在扩大。

但是,中等收入群体应该是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主体,中等收入户的收入增速持续下降,不仅低于M2增速,还低于GDP增速,这对于房地产的需求端而言,并不是利好。例如,从新增房贷规模看,2016年达到高点后,过去三年都没有超过2016年的水平,估计今年会更低。

当然,2016年以来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显著提升,这也是支撑高端房产价格坚挺的重要因素。而且,按我们的估算,高收入群体的官方统计收入存在一定低估,因此,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房价估值高低,会存在偏差,而用租售比则更加客观些。

2021年后我国将步入深度老齡化

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增速均在2011年开始下行

2016年后居民新增房贷规模下降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居民住宅的租售比很少能超过4%的,大部分都在1-2%之间,如果再扣除折旧等其他费用,则租金回报率更低。从投资角度看,大城市住房的租售比逼近1%,租金回报率如此低,何言投资价值?

从消费角度看,小年轻每月租房支出要占到消费总支出近50%,不堪重负。这种高房价与居民收入严重不匹配的扭曲现象,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弊端。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居民对于房地产的偏好却胜过其他大部分国家和民族,这是否与中华民族的祖先为农耕民族有关?如根据央行的最新调查报告,拥有一套住房的家庭的总资产中住房资产的占比为64.3%,有两套住房家庭的住房资产占比为62.7%,有三套及以上住房家庭的住房资产占比为51.0%。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低,比美国低22.1个百分点。

此外,住房市场经历了20年的上涨,实属全球罕见,这与我国经济模式依赖“土地财政”有较大相关性。房地产的发展,直接加上间接贡献,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很大。因此,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已经成为一大国策,地方政府也希望借土地增值获得更多收入。

在房住不炒、不搞大水漫灌和防止房价大起大落的大政方针下,今后维持房价稳定的政策导向应该不会变,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及居民家庭的主要资产配置,也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不能接受大动荡。

不过,这不改变房地产周期的下行趋势,也就是所谓的“后浪”不会比前浪更高,而是“一浪更比一浪低”。这不仅是因为少子化现象,更是由于家产传承原因,因为房子不是一次性消费品,也不像汽车那样需要更新,它属于不动产。当老人们过世之后,把房子传给了下一代,代代相传,那么,“后浪”还得经受“前浪”的反扑,更使得供大于求。

结构分化:既是风险,也是机会

当房地产的牛市持续那么长时间后,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对房地产的“信仰”,即相信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然后罗列上涨的理由:通胀、货币泛滥、改善型需求等。但为何股市却总是跌跌不休呢?

1996年时我在深圳,当时我也想买房子,但很多人跟我说千万不要买房,为什么呢?因为深圳房价走势与香港一样,新房买了之后都是高开低走的,买了就要套住。所以那时候买房的人很少,大家宁可租房也不买房。

故从逻辑上讲,这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资产,只要把历史拉长了,各种现象都会出现。但人们往往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套路来演绎未来,这在行为学里叫“思维定势”。看看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土地价格下跌了26年;看看美国房价下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说明凡事皆有可能。

但是,从2018年后,日本的土地价格又开始上涨了,而美国房地产复苏得更早。因此,房地产行业随着周期起伏,机会总是存在的。对于中国而言,这些年来,经济增速依然名列全球各国前茅,但经济结构的分化却在加速,人口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的流向变化与产业集聚,都会对不同区域乃至同一区域不同地段的房价带来显著影响。

如今,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持续10年下行,粗放经营已经难以为继,需要通过集聚和产业配套来降低成本。因此,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以寻求最佳配置是大趋势,人口有导向性流动正是顺应这一趋势。

从2019年的数据看,山东省净流出人口为20万;河北为零增长,天津、北京也是净流出,辽宁人口继续为负增长,那么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还能继续看好吗?我认为,京津冀不同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前者看,北京在发挥虹吸效应,导致“环京落差”,后者则出现辐射效应、协同发展,形成城市群。

即便如此,在“一体化”的区域,也存在分化现象,如长三角地区2019年浙江人口净流入85万,江苏只流入2.5万,安徽净流入量为4.5万。珠三角各大城市中,只有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东莞等人口净流入较多,其他大部分城市人口净流出。而且,深圳净流入人口数量也首次被杭州超越。

中国经济板块的集聚与分化

从人口流向看,应该相对更看好“线”而非“面”,即更看好三条线:粤港澳湾区、杭州湾湾区和长江经济带,因为人口是在向这三条线上的核心城市集中,而非向更大的“面”上弥散。

今后,人口一定会朝着“新经济”发达的城市集中,去年浙江净流入人口超过广东,杭州人口流入规模超过深圳,就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案例,因为杭州信息产业更加发达,而成都、武汉、西安等高校资源集聚的中西部省会城市,在发展新经济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会吸纳更多的人口流入。

对中国而言,东北人口大量且持续地流出,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重工业的繁荣期已过,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去过度反思东北的衰落,因为在存量经济下,此消彼长是铁律。或许正是由于东北的衰落,才给了珠三角制造业的崛起契机。总体看,中国人口的流向已经从过去的从西到东,演变为从北到南。东南、中南、西南的发展机会大于东北、华北和西北。

历史的演进都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而来,在工业革命之前,水运的便利性决定了城市发展前景;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建成,让矿产资源发达的地区出现大城市;如今,科技、金融和信息流越来越多地左右城市的命运,人口的集中度在提升,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都在拉动,房地产投资想必也要循这一逻辑展开。

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征看,整体城镇化已经步入后期,而大城市化则方兴未艾,尤其要看好与时俱进的大城市。例如,虽然长期以来深圳的房价收入比总是全国最高的,但已经从2009年的36倍,略降至2019年的35倍,但全国的房价收入比,却从2010年的12.5上升到了13.3倍。

这说明深圳十年前的房地产“市盈率”虽然高,市盈率却没有再上去,但房价仍涨了十几倍,说明深圳经济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买房子和买股票其实是一个道理,即贵有贵的道理,A股中不少市盈率高的股票,反而涨幅高,市盈率低的股价反而会越来越低,核心逻辑还是在于对“未来前景”的预期。

为何新经济成分高的城市,或与时俱进的城市房价就能上涨呢?因为房价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关,信息技术、高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收入水平高,而大部分传统产业由于出现产能过剩等,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相对低。例如,刚公布的美国4月份失业率为14.7%,而4月份的从业人员时薪同比增速却达7.9%?这是因为失业人员大部分是酒店、批发零售和建筑业,薪酬水平较低。

最近国内也有类似案例,如数据显示,我国4月份土地市场量价齐升,300城土地成交均价创2018年以来新高;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环比涨幅均超100%,同比涨幅超过20%;宁波、南宁、厦门、昆明、福州、佛山、徐州、绍兴等城市平均成交溢价率超过30%。

从逻辑上看,交易量飙升是因为一季度交易清淡,属于报复性反弹;而成交均价创新高,不见得是土地拍出新地王,而是三四线城市、差的地段不好卖,“头部”土地反而好卖。就像白酒销量下降、品牌白酒销量上升是一个道理。疫情加速分化,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

刚需购房减少、改善需求购房增加,这与茅台、五粮液股价创新高的道理是一样,即高收入阶层更加偏爱消费高端品牌商品,但中低收入群体却减少了对可选消费品的消费。

因此,今后恐怕要防范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產投资风险,从2019年数据看,三线及以下的大部分城市人口出现净流出,不少这类城市或许会面临住宅供给过剩而需求减少的风险,因为人口在流出、资金在流出、企业在迁出。通过这次疫情,不难发现,不少传统产业打击很大,但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品牌类产品(服务)厂商却反而受益。

我们正经历当今这样一个分化时代,人口在分化、居民收入在分化、行业在分化、企业在分化,此次疫情则加速分化,带来新的风险和新的契机。

猜你喜欢
后浪房价分化
中国“后浪”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后浪,后浪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MQ-25:我就是后浪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后浪一浪浪大了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