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表演中舞台形体训练的方法

2020-10-14 23:39仲睿
音乐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态表演者形体

仲睿

随着时代的进步,声乐表演已不单单是一种听觉艺术,它开始融入更多样的艺术元素、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从而形成更容易被大众所喜爱的形式。如音乐剧、舞台剧等多元化的声乐表演模式,这对表演者的形体姿态与身体语汇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演唱中,“演”、“唱”需有机结合,表演者需在不同的演唱形式中采用不同的身體语汇辅助感情的表达和情绪的渲染。结合多年声乐专业学生的舞台形体训练课程,本文将从以下三点浅谈声乐表演中舞台形体训练课程的应用。

一、了解身体结构 寻找自身问题

在体态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训练方法,而是教会表演者认识身体本身。每个人的身体结构都有其特殊性,根据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体态问题。如圆肩驼背、高低肩、脊柱侧弯、双膝不直等情况。在训练前夕,我们需要了解身体的结构,如身体构造常识知识,如关节位置以及各关节能动性,这一点极为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训练中有效的控制其角度、力度、速度。例如头部的重量决定着颈椎的承重力,手臂长度的不同,也使一些手位姿态上的角度有所不同。在表演的过程中,结合美学理论,怎样扬长避短是每位演员不可或缺的训练。

二、基础训练方法

针对舞台形体训练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适用于声乐表演训练,形体训练以辅助演员更好的完成声乐表演为目的,应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模式,解决发现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1.呼吸训练

这里所指的呼吸训练并不是声乐表演中,演唱时的呼吸训练,而是中国古典舞中提、沉、含、腆、移的元素训练。中国古典舞以身韵为基础,其中呼吸元素的训练可以有效的通过韵律使表演者感受自身身体变化。如脊柱弯曲与直立的区别,沉肩与架肩的区别,含胸与展背的区别等,这使许多表演者在进行最初的形体训练时,就可明白身体不同体态的区别与形成原因,为日后的训练打下基础。另外,练习呼吸组合时可加入舞姿、手眼的练习,因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中有许多与戏曲艺术相互交融,练习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还可有效的训练表演者的形、神、劲、律,使其在声乐表演时更加凝神定气。

2.协调力训练

在身体体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训练将进入到协调力训练的环节。在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时,这一环节对表演者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受训者大多对自身的肌肉控制力弱,反应速度较慢。在这一环节中可采用现、当代舞蹈进行训练。现、当代舞蹈训练核心为身体各部位肌肉能动性的有机配合。训练中,可采用简单的现、当代舞蹈训练组合,如地面呼吸组合、身体律动组合、重心转换组合等。除了训练表演者肌肉控制力和协调性以外,还可有效提升表演者的对自身呼吸和节奏的控制力。一些现、当代舞蹈动作也可作为声乐表演时素材,积累运用。

3.表演训练

表演训练可采用一些简单的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组合进行练习,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民间舞蹈经过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断积累、不断创造、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它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最和谐的一面,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格与它自身独特的魅力将它的存在价值不断地提高。而声乐表演的核心正是声乐与情感表达的有机结合,怎样能够更加快速的捕捉情感表达的准确性,调动情感想象力,使情感流露更加自然、恰到好处。将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舞台形体训练中,可有效帮助表演者感受音乐与表演之间的关系,训练组合难度不宜过高,以抒发情感为主。使表演者在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引领下,将表演、情感、音乐、肢体相结合,达到最佳表演状态。

三、不同风格针对性训练要点

1.民歌类作品

民歌类作品即具有鲜明民族民间风格的声乐作品。首先表演者应了解歌曲背景与民族背景,训练时可选择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体态、动律、舞姿等作为训练核心,掌握其动作风格,如蒙古族舞蹈因为其游牧生活之故具有粗犷、豪迈、低沉、辽阔、刚猛、雄劲等特点,其将游牧民族的喜怒哀乐、豪放豁达表现出来,无论是动作、音乐都具有相同特点,但在表演时要注意舞蹈动作幅度应恰到好处,不能影响歌唱。可在作品的间奏或特别需要表现的乐句中,展现出有风格特点的舞姿律动即可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美声类作品

美声唱法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又称“柔声唱法”,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常常十分细腻,要求演唱者将自身演唱激情与作品情感有机结合,将二度创作后的音乐作品更好的呈现在舞台上,从而达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在美声类作品训练时,通常采用芭蕾训练方法,使身体体态、下肢肌肉的控制达到一个最佳的表演状态。例如站姿、走姿、舞姿、半脚尖练习等,使表演者在表演时具有挺拔感和延伸感,眼神与表情的训练也可同时进行,因美声作品大多需要较高难度的声乐技巧,在处理好发声问题的同时也应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不同的面部表情可以帮助渲染不同音色给观众传递出的情感表达。如悲怆、愤怒、欣喜、悲伤等,以动作传递的情感信号,均可以采用面部表演来帮助表演者抒发。

3.合唱类作品

在合唱与歌剧类作品的表演中,对表演者的形体动作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此阶段需要更专业的指导与更多时间的练习。合唱作品表演中,演唱者不仅要牢记声部、节奏、看清指挥要求,还需要在恰当的乐句中配以形体动作抒发情感。在历届青歌赛的比赛中,越来越多的合唱队伍开始关注在演唱中形体动作的合理运用,如中国武警合唱团的《打靶归来》,作品以错落有致的打靶造型开场,在表演中加入了很多轻快的动作、表情及灵活的队形变化,表演者们随着音乐节奏轻快的摆头,整齐划一、气势如虹,使作品极具画面感。形体动作的加入并没有破坏合唱本身的和谐之美,而是增进了表演者与指挥的交流,拉近了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使作品情感流露更为自然。

4.音乐剧、歌剧类作品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各大院校在培养方案中都设立了系统的舞台形体训练课程,据调查课程的设立与课程内容上都并不完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课程设置学时较短、训练方法单一,学习者不能完全解决自身问题,从而达到舞台表演上的升华;或是训练模式没有针对性不适用于个别声乐表演专业,随着舞台形体训练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舞台形体训练系统化已势在必行,扎实的声乐功底配以系统的舞台形体训练才能称之为声情并茂的声乐表演。

参考文献:

[1]李树忠:《歌唱与声音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第234页。

[2]黄慧慧:《声乐演唱者的形体表演及科学训练方案的建立》,《民族音乐》,2013年第1期。

[3]于晓琳:《浅谈声乐演员的舞台形体表演》,《东方艺术》,201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体态表演者形体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魅力挖剪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寻找轻快的灵感
聪明的表演者
动物玩家之蝴蝶鱼
形体与空间
怎样使你更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