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辽宁民族民间舞“双创”路径探索

2020-10-14 23:39刘译诗金春昌
音乐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间舞当代人辽宁

刘译诗 金春昌

辽宁省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间舞正是其中優秀的代表,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代表性的舞蹈样式,而且很多舞蹈种类都入选了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辽宁民族民间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保护和推广,这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与外部支持相比,这些民族民间舞只有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逐步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双创”则正是实现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辽宁民族民间舞“双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辽宁民族民间舞“双创”的必要性

辽宁民族民间舞“双创”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着深刻必要性的。首先是自身传承和发展的需要。辽宁民族民间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发展中,形成了一个自身的文化系统,这既是其价值和特色所在,却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被当代人所接受。其之所以遇到传承和发展困难,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这种时代上的脱节。而通过“双创”,则可以使其形式和内容得到改造和丰富,真正为当代人所喜闻乐见,为其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其次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后,世界文化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凸显。辽宁民族民间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集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精神风貌和文化品格。通过“双创”,可以使其价值和内涵得到当代化的展示,形成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文化的繁荣和复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辽宁民族民间舞“双创”的可行性

辽宁民族民间舞的“双创”并非是天方夜谭,而是有着充分可行性的。具体来说,可以从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解读。首先是自身特点。辽宁民族民间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身是具有包容性和超越性特点的。其蕴含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是永不过时的,并可以给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发展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所以这种包容性和超越性特点,正是“双创”的条件和基础所在。其次是外部环境。辽宁民族民间舞之所以遇到了传承和发展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然而在今天,外部环境则又一次产生了变化,而且是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变化。近年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了“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的高度,全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繁荣,辽宁民族民间舞正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二、新时代下辽宁民族民间舞“双创”路径 

(一)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辽宁民族民间舞的“双创”,是以当代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脱离了这个背景,“双创”也无从谈起。所以要将辽宁民族民间舞与当代社会生活全面融合在一起,使之真正为当代人喜闻乐见。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首先是面向日常生活。一提到辽宁的各类民族民间舞,多数人都有古老的、土味的感觉,这并非是其自身的错误,而是当代人对其创新、推广的不力。所以要将“时代”作为辽宁民族民间舞 “双创”的一个关键词,在保留其形式和内容的特点上,注入全新的时代因素。比如辽宁的多个城市都对传统秧歌进行了改编,以广场舞和健身操的形式重新推出,获得了理想的推广效果,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双创。其次是面向市场经济。产业化发展是辽宁民族民间舞“双创”的必由之路,通过产业化发展,可以为“双创”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逐步摆脱对外界输血的依赖。而且产业化发展也是有多种路径可选的,早期可以以旅游演艺、专场演出的形式发展,后期则可以逐渐向交通、住宿、餐饮等其它产业延伸,逐渐形成一个上中下游分明的产业链,获得集群发展效应。最后是面向现代传播。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当代社会带入了全新的传播时代。对此要积极利用各种新的传播技术对辽宁民族民间舞进行推广和宣传。以手机APP为例,这是当代人最常用的信息工具,对此就可以开发专门的辽宁民族民间舞APP,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对其进行全面的展示,并开设转发和评论功能,让受众成为新的传播者。此外还有各类公众号、数字电视等,都可以让古老的民族民间舞以全新的风貌呈现在当代人面前,展示出其特有的价值和魅力。

(二)打造旅游演艺精品

辽宁民族民间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个关键就在于全新元素的加入,只有内容上的丰富,才能为“双创”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历来都被视为是最佳的文化体验方式,但是受到历史等原因的影响,文化和旅游却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融合。而在当代,从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到各类指导意见的出台,文化和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入融合着。为传统文化注入了全新的元素,使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丰富和扩展,两者互动的过程,也正是传统文化“双创”的过程。所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民族民间舞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突破口,以秧歌为例,辽宁各地几乎都有代表性的秧歌形式,对此就可以在一些景区融入专题秧歌表演,或者重新编排秧歌作品,观众白天可以游山玩水,晚上则可以观看演出,成为文旅融合中的一个亮点。同时,为了保证旅游演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选是植根地方舞蹈文化。舞蹈旅游演艺的推出,一定要以民族民间舞文化本身为基础,否则就失去了灵魂,更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其次是坚持自我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化演出,一定要注意自我创新,避免一次性消费。从实际情况来看,可以从局部和外围两个方面入手。局部是指对演出的某一个的环节进行创新,以积少成多,实现整体创新;外围则是指不断将新的地方景观、舞蹈文化等融入到作品中来,给观众以常见常新之感。

(三)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辽宁的各类民族民间舞,从诞生之初就是依附于人或群體的意识和实践而存在的。所以“人”既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双创”的关键。缺少了从事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充分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中,则要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其“双创”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首先是对内。对内主要是指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传承人的帮扶力度。要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鼓励他们收徒传艺,让他们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事业,既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也可以获得周边人以及整个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他们的这种努力和坚持,可以唤醒当地人对本土文化的记忆和热情,形成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氛围,并有更多人主动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其次是对外。本地人的传承固然重要,但是他们的素质、审美等相对滞后,难以为民族民间舞注入新的元素,并非是“双创”的最佳人选。所以还需要眼光外放,培养更多喜欢和认可民族民间舞的人才。对此地方高校则是一个最佳选择。高校音乐、舞蹈院系的学生,均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对此可以将民族民间舞引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校内期间便对民族民间舞有充分的了解,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相关工作。条件成熟后,还可以与相关机构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等。这些新生力量的培养和加入,正是辽宁民族民间舞“双创”的基础所在。

(四)探索网络IP模式

IP是“知识产权”的直译缩写,具体到辽宁民族民间舞来说,就是放权给不同的平台、机构和媒介,允许和支持对方进行全面的开发。特别是在“互联网+”的今天,网络IP模式更为辽宁民族民间舞的“双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是加强和完善数字资源建设。要对现有的各类民族民间舞资源进行梳理,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为其在网络世界办理一张通行证。早在2015年,中国非遗保护联盟就成立了大数据中心,旨在对每一项非遗进行编码注册,便于全世界的用户进行查阅,包含项目名称、特点、发展情况等,所以要畅通数字资源渠道,避免各种阻碍的出现。其次是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展示。当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新发展,人们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得信息。这无疑是辽宁民族民间舞展示和推广的新渠道。对此可以在专题网站或APP中,加入直播、VR全景展示等,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拉近其与当代人的距离。最后是发展数字产业。“互联网+”时代下,应通过与电影、动漫、游戏的结合,打造辽宁民族民间舞音乐剧、纪录片等,并将其以数字产业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受众群体的扩展加快“双创”的进度。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目标,既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更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辽宁民族民间舞来说,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且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保护,更应该抓住这个新契机,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双创”路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展示,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参考文献:

[1]王艺霖:《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知行关系为例》, 《党的文献》,2016年第1期。

[2]杨丹妮:《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探讨》,《北方音乐》,2019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民间舞当代人辽宁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读辽宁 爱辽宁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消除失语状态
《当代人》成就了我的“小小说”
人生哲理等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