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暴力中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020-10-14 12:47冉昕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摘 要:网络时代,信息肆意,网络暴力频发。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暴力案例入手,旨在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现状。

关键词:网络暴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从网暴事件来看网络暴力

何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网民在网络空间中的暴力行为,是施暴者利用网络空间,用语言文字等形式对受害人进行恶意中伤。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得到高度关注,通过大量的“加工”,在网络上发酵,形成热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当事人的“深度挖掘”。不少“热心”网友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大肆评论转发,其中不乏过激的言论,试图通过激烈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果有其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则心生不满,甚至攻击谩骂、威胁恐吓。

娱乐化的时代,“娱乐至上”成为不少網民的座右铭。有事就炒作,没有就无中生有地造出来。2020年轰动一时的娱乐圈著名网暴事件,最初是因为某明星的部分粉丝举报了某平台上一位撰写同人文的作者引起,该作者利用该明星的名字及外貌特征进行文学创作,其中不乏低俗淫秽的词句。本是维护网络环境的举动,但却被不少职业黑粉和营销号恶意带节奏,造谣粉丝举报平台。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事件及该明星被推上风口浪尖。一时间,该明星成为众矢之的,引来很大一部分网友的攻击。职业黑粉开始恶意挖掘该明星的所谓“黑历史”,并通过恶意截图来引导舆论,部分恶意营销号也火上浇油,网暴愈演愈烈。最初造谣的黑粉,被无数“吃瓜群众”推上神坛,他们一边喊着“自由”,一边大肆攻击他人。只要“领导”一声令下,下面的追随者马上开始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仿佛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精神领袖”才是对的,根本不在乎事情的真相,以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不参与白不参与、法不责众、造谣没有成本的思想来进行无休止的活动。甚至不少黑粉,用恶毒的话语诅咒别人,恶意P遗像,在微博、微信、QQ空间、豆瓣等大肆传播造谣。更由甚者,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的一句话,都能成为“证据”,对于不确定的信息,都能大肆进行发酵,对毫不相关的其他人员进行打击报复。恶意攻击谩骂、给艺人的演艺作品打低分、伪装成粉丝进行恶意言论、刻意挑起多方之间的矛盾,似乎成为网络暴力的常规操作。对于应该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不理不问,而对于无中生有的造谣言论交口相传,仿佛昭示着目前网络环境的一种病态。

特别是不少未成年人,他们的身心正处在发育完善的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难以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对某一行为的正确与否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判断。对于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缺乏有效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由于未成年网民的内心修养尚未成熟,抵御外界不良信息的能力也有待加强,所以容易出现迷失自我现象的发生。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价值观扭曲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1]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时空的限制,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仅限于一定范围内,同时,由于信息手段不发达,人们可以接触到的媒体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其内容进行指导,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界限。网络信息有好有坏、鱼龙混杂,各种思潮充斥其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传递不同的价值观。但网络中充斥的各种精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极易对缺乏辨明正确价值观念的网民产生不良的影响,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冲击,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严峻的挑战。加之网民群体年轻化、低龄化,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主体行为失范

网络行为失范是指该群体的行为违背了其应遵循的相关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该群体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出现与一定的社会规范相违背的各种行为偏差。[2]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网络语言不文明。网络语言不文明是当前网络行为失范中突出的表现,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不少网民在进行网络活动时常常“放飞自我”,出口成“脏”,发表言论时毫无顾忌,完全违背了合法公民应该遵守的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另一方面,网络谣言肆意。因为互联网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给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再加上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更拓宽了谣言传播的平台。很多网民不了解事情的真相,缺乏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被网络舆情冲昏头脑,失去了进行正确自我判断的能力,盲目加入传播谣言的“大流”,成为传播谣言的“主力军”。

(三)学校和社会舆论引导缺位

学校应该是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培育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理所应当的承担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责任。但在实际情况下,学校的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或者很少引导学生,只专注于自己的教学,仅仅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能上去,而忽视了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却往往也忽视了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具体的管理中,有的则采用“放任自流”式状态,只要不是特别出格,任由学生发展,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和监督管理,而他们所做的大多只是在事情发生之后的教育,即“事后教育”,出了问题之后才想到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是采取“堵”的办法,控制信息的传播,防止负面影响的扩大,而没有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高度自律意识的形成。

社会是所有人生活的环境,相关部门就更应该承担起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绿色网络生态的重任。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本来就十分迅速,浮躁的人心、激烈的竞争、利益的冲突,催生了不少营销产业。恶意营销、用舆论来博眼球、赚取流量和点击率、刻意夸大事实或者无中生有、挑起多方矛盾,拉踩无下限等。虽说一直在强调网络净化,但效果并不明显,垃圾广告、恶意营销、低俗色情等内容在互联网上并没有消失,甚至某些时刻,官方引导的效果并没有营销号的影响大,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也暴露出了在网络生态治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要实现网络生态治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2]肖建国.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第3期(总第787期)2014年1月下.

作者简介:冉昕(1996-),女,四川巴中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