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2020-10-14 22:11骆天升
乡村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农村

骆天升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实现自我价值与时代担当的现实需求,也是满足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民众过上美好生活愿望的必然选择,同时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简要论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农民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0-41-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呈逐年提升态势,但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发展状况明显落后于城市。一直以来,我国现代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乡村发展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对农村发展予以大力扶持,立足于乡村的具体资源(产业状况、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对乡村的自然优势进行开发与利用,建立对农民农业农村发展更有利的机制,全面促进乡村发展[1]。乡村振兴能对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对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1.1 有助于有效贯彻发展新理念

要想发展农业农村,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并创新技术,如此方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遵循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和开放),与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实际相符,也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符。例如,立足绿色发展,可促进生态经济发展,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立足开放发展,可找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原因;立足共享发展,可使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1.2 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能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信息化则可以给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提供推动力,“四化”相互影响、同步推进有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升。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三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借助现代技术、金融、信息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传统产业,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衔接个体户(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3 有助于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即对农村改革予以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其中深化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助于把农村固有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进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与大学毕业生的注意力,使之回乡创业,吸引并留住更多人才。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有助于城乡之间各要素的自由流动,以提供新的要素和活力促进农村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2.1 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导向

对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言,人才是关键。在农业建设中优秀的人力资源可有效运用科学技术,促进农业迅猛发展。农村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培养农业技术型人才是重点。将先进的农业知识与技能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当地农民,并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同时,利用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培养一大批擅经营、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是构建强国的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创新型、技能型、知识型农业人才,加强政策扶持,激发农民创业激情,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2.2 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要想更好地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稳定长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全面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受益主体、建设主体、治理主体地位。人民是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所在,每一届共产党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人民的主体作用。鉴于此,一方面要想方设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实业中。要听取农民的意见,深入群众,竭尽全力促进农村发展。大力支持人才培养,带帮农户、扶持大户,集体经营、共同进步,使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亮,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使其切身体会到成就感,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共同富裕的目标。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农民群众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加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提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将人民的文明素养、道德水准、思想觉悟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当前,除了注重城市居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村群众也不容忽视。当农民有了坚定的信念及思想,才能明白“精神富裕才是真富裕”的真正内涵,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落实“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思想。要注重精神文明教育,让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理想、有思想,为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人类应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不得肆意破坏大自然。优化农村居住环境、构建优质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构建优质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广大农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一方面,农民不仅是构建生态宜居乡村的参与者,更是最终受益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农民是主要参与人员,也是最大的受益群體。生态宜居建设有利于农民身心健康,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受益于子孙后代。目前,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变化,农民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要帮助其摆脱贫困,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其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对此,不仅要想方设法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优质生态环境的需求,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优化农民生存环境,延伸农村发展空间,积极创建一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家园。

另一方面,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宜居不仅要求村容整洁,而且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下的乡村振兴,不仅要积极为广大农民造福,而且对城市居民有各种好处。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乡均衡发展尤为关键,城市居民逐渐意识到农村的重要性,对其需求不断增加[3]。乡村振兴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可忽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及时发现不足并有效予以改善,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游玩。农村清新的空气吸引着城市居民,远离城市喧嚣,使得他们身心舒适。同时,城市居民十分渴望能品尝农村独特的食物。

对农村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迎合城市居民对美丽乡村的需求,不仅要加强乡村建设,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不得肆意破坏,不得为了吸引城市居民及盈利而对自然进行恶意改造,也不能为了得到短期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与浪费资源,而应降低能耗、物耗,循环链接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

2.4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打好“绿色食品”牌。以工业化理念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着重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重点内容,加强创新驱动,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发展生猪、牛羊、蔬菜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跨境农业、乡村旅游等,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加大农业经济新业态培育力度;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积极落实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3 结语

乡村振兴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今后在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并贯彻落实多项原则,争取到2050年,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将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腾飞。

参考文献

[1]张照新.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34-39,77.

[2]何敏.乡村振兴战略引領新时代农村改革不断向前推进[N].青海日报,2018-01-30(004).

[3]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4-14.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农民农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