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

2020-10-14 13:51雷洪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雷洪

摘 要:交流是教育活动的起源。在某种程度上,它也解释了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师生之间仍然很少或根本没有互动。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不好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们只是盲目地听课。学生们很安静,没有活力。教室里的气氛不活跃。此外,就数学而言,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互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因材施教

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得到加强,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调动大学生的竞争力和表現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沟通,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平台。接下来笔者将从培养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激励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相互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师生之间的桥梁。在课堂上,当学生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会情绪高涨、不由自主地身体坐直、眼神更加认真,听课的效果更加显著。相反,学生会情绪低落,对老师讲的内容视若无睹,甚至有的在下边做其他的事情。

例如,以学习《三角形》为例,讲完三角形的知识后,我让学生们总结一下:根据三角形的角和边,三角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解释一下原因。 班上有40多名学生举手不到10个,正确答案少于5个,说对原因的少于3个。课下找学生们谈话才知道,有的学生可以回答的很好,也不说,有的根本提不起兴趣,对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是他们不感兴趣,觉得很乏味,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个平台,我会用双手握住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锐角,让学生猜猜:”学生们,请猜猜我手里拿的是什么三角形? 谁猜对了,也说出了正确的原因,今天的测验我就给他5分哦! 这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全班学生都举起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回答,每个人都在为某事而努力。学生对教学过程感兴趣,参与度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很快掌握了边三角形的几种特征。这说明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接下来的课程更加轻松有趣。

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因情引导,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不同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避免弱点,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史为鉴,使学生有思维、测试和创新的过程。而且不能机械地照搬,直截了当地得出结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学习刻板的技能,缺乏创新的特点。

例如,以学习《圆》这一课为例,在学习了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之后,许多学生只记得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老师可以画两个圆圈。(1)直径为5厘米的圆;(2)半径为5厘米的圆。学生们能比较一号圆和二号圆的直径吗? 圆2的半径等于圆1直径的一半吗? 相比之下,有些学生惊呆了。 此时,教师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原因,并指出“只有在同一圆或等圆内” ,“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半径等于半径的一半”是可以建立的。

三、摸清底细,对症下药

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深入了解不学生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摸清底细,认真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教育、耐心辅导。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扬长避短、掌握时机、把握分寸,适当惩罚奖励,把主导作用与教学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面对学生,真正地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例如,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为例,先让成绩好的学生把算式的意义读出来,再让中等成绩的学生把计算步骤划出来,让底差学生把算式读一读。然后,教师归纳讲述,再抽学生板演,并说出它的计算过程,这样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和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常把“爱答问,考分高,表现好”的学生划为优等生;把“不爱答问,考分低,表现不好”的划为低差生。前者经常表扬,后者经常批评,因而导致,优生中的骄傲自满,成绩慢慢下降;低差生中,有的丧失信心,成绩越来越下滑。出现这种状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摸清优生中有的学生的底细,优生中那些傲慢的学生,往往是比较虚浮,学习功底并不十分扎实的人。针对上述状况,作为我们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而言,必须先摸清底细,然后对症下药,该鼓励时要鼓励,该批评时要注意方式,适当批评,让学生既能接受又心情愉悦,既听从教诲,又无所畏惧。这样方能达到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方式,如果要真正反映其有效性,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其在概念上的重要性,还应该重视其在实践中的相互作用形式与本质的关系。我们应该用师生平等的观点,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引导与学生的交流过程,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即“学习共同体”。只有通过理解和抓住自己在角色中的作用,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杜丽芳.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J].学周刊,2020(05):84.

[2]高文莉.浅析师生互动共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71.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