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构建

2020-10-14 16:25刘洋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探究式教学初中生物

刘洋

摘 要:本文基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可行性及教学设计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验设计

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使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这样的教学模式既科学又高效。

一、提出问题

1、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只有对课程内容产生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引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自发地调动起自身感官参与到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当中。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应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来合理运用一切教学资源,激活其问题意识和学习思维,进而促进接下来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源于建构主义理论,相关研究中指出“学生只有在对未知的知识产生认知层面的冲突后,才会有效地调动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而为如何将这一未知知识纳入到自身知识结构中进行探究。”这一点也表明了教师运用教学资源来激活学生思维的意义。以“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种不同的哺乳类动物,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细致的观察,比如两种动物毛皮颜色、五官特征、身体结构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太多地去计较学生答案的正确或是合理,仅是为了将学生全身心地带入到课堂之中,便达成了这一环节的目的,接下来再引入正课的教学内容也就水到渠成。

2、问题的深刻化

教师有意识地去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产生质疑,以问题引发问题,这会更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在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会充分的调动其自身原有的认知经验,尽管避免不了一些学生会提出一些比较低级的问题,但此教学行为的目的已经达到,教师接下来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分析过程进行梳理归纳,得出答案,形成认识。例如,在“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课中,教师进行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供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如果在新鲜的蔬菜叶子上撒一些食用盐,会产生什么变化?在菜叶即将枯萎时将其放入到水中浸泡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现象逐渐过渡到对本质的探究之中,使问题变得愈发深刻。

二、猜想与假设

1、提出依据

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能是随意的,而是要具备十分的依据,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所做出的猜想和假设有科学依据,进而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展开深入探究。提出依据引发猜想与假设具体需要经历三个步骤,首先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来搜索解决问题可能会用到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来对问题答案做出初步猜想和假设。比如大葱暴露在地面外部的鳞茎和叶子都是绿色的,但埋在土里的部分却是白色的,这是为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能会得出“光照影响植物叶绿素分布”“与土壤接触的表面部分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叶绿素分布不同”等等假设。这时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对其加以简单验证即可完成探究,因为学生所做假设是完全合理的。

2、展开验证

假设与猜想并不是提出之后就没用了,教师除了要确保学生所做的假设是具有合理性的之外,还要具备实验可验证性,即能够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反复试验,从而得出结论,并证明它的可靠性。例如,“鲫鱼在水中是依靠鱼鳍来保持平衡的”这一假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板和细线来束缚住鲫鱼的鱼鳍,再进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加以验证。

三、设计探究实验

1、确定变量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实验变量是其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标来确定变量,从而更好地实施探究实验,反之则容易使学生在进行实验假设的过程中不知所措。例如,在进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影响”的对照试验中,甲组实验中添加甲状腺激素,乙组不添加,这是因为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多少”,以及蝌蚪自身也会产生甲状腺激素,所以实验可以如此设计。

2、控制条件

排除无关的变量是增加实验可信度,证明实验结论正确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常见于初中生物的大部分实验当中。例如,在“培养真菌与细菌的一般性方法”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进行该实验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学生在经过一定思考后会发现如果不设计对照实验,那么很难确认细菌的培养条件,得出的實验结果也是不完整的。再如,在“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这一验证实验中,教师可以呈现三个不同的实验方案来让学生选择。第一种试验方案是选择同一棵树的落叶进行分组实验,通过不同用量的蒸馏水来保证每一组树叶的湿度呈现出不同情况;第二种方案是将两组树叶都进行杀菌后,其中一组树叶放入无菌环境之中,另一组在空气中自然放置。很明显,第二种方案在排除外界微生物对于实验结果影响这一方面做的很好,因此选择第二种实验方案得出的实验结果也会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和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应基于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生物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进而满足多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敬国.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54+67.

[2]万剑月.探究优化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89.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探究式教学初中生物
创新实验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