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0-10-14 08:46王永刚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数学

王永刚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又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感于此,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实施分层次教学,下面就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风靡三百多年后,它的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弊端呼之欲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实行了上午集体放学,下午小组和个别教学的形式;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体现。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台前工作

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而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做到“分层递进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结合这三年的教学实践,就笔者自己觉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层是前提条件,同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等细节问题。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具体做法

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及教学实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即(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在分层时这样述说,(C)层为基础组,(B)层为提高组,(A)层为竞赛组,同时还鼓励学生,(C)层为铜牌组,(B)层为银牌组,(A)层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层也不会有自卑感。对处在(A)层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能力、毅力等;对处在(B)层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乐趣;对处在(C)层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成功。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自行要求由(C)层调到(B)层,或由(B)层调到(A)层,但前提条件是他(她)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层的学习任务。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备课,确定各层目标

殊不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递进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为第一阶梯,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层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层学生“吃得饱”。

2.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作业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

(1)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在知识安排上,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让他们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2)在分层指导上以落实(C)层、(B)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A)层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总的来说,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部分作业,个别辅导重點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同时尽量把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给他们;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3)在课堂及课后作业选择中,教师也应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复习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复习题,选做B组题、尝试C组题;(A)层学生在全部掌握之外,另增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3.分层测试、及时反馈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层授课、指导、作业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即进行分层测试。分层测试中要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4.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分层测试后,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案,对各层的学生会起到激励的效果。在平时教学中,笔者自己通常采取如下考核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A)层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层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考核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层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评价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把他们的点滴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成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以求得更好的发展。“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为每位学生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前进的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新课改不再是一种形式,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陈小琴.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考试周刊, 2013(64):59-59.

[2]衡永丽.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1(11):88-89.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数学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快来写作业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