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丽莎白一世终身不婚的原因

2020-10-14 16:00潘峰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托马斯

潘峰

摘 要:伊丽莎白被称为“童贞女王”终身未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皇室婚姻的欺骗性,导致伊丽莎白对婚姻充满恐惧,甚至痛恨结婚;二是青春期的早恋心理,让伊丽莎白形成了固定的择偶标准,甚至影响其一生。

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原因;托马斯·西摩

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位传奇的女王,她亲手缔造了都铎王朝的繁荣。而她又是一位有争议的女性,终身不婚。引发当时人们的诟病,后世的猜测。伊丽莎白为何终身不婚?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伊丽莎白权力欲望极重为了获得至高无上的王权,她宁愿放弃婚姻;也有人持“狸猫”换公主的说法,认为“女王本身就是男儿身”[2];还有学者认为,伊丽莎白为了英国的强大不惜以婚姻为赌注达到英国、法国、西班牙政治制衡的目的[4]。而笔者认为伊丽莎白一世终身不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皇室婚姻的欺骗性,导致伊丽莎白对婚姻充满恐惧,甚至痛恨结婚。

当时的英国和中国一样,皇族婚姻都会披上特定的政治色彩。伊丽莎白从出生到登基所见到的婚姻都带有欺骗性。

女王的出生不是偶然的,是她的父亲亨利八世所策划的一场阴谋。当时的都铎王朝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需要冲破教权对封建世俗王权的束缚,而当时亨利八世的王后正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姨母,查理五世控制着罗马天主教,亨利八世想废后,却心生忌惮。因为对于国王来说失去教籍就等于失去统治地位。因此,要想废后就必须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思来想去,亨利八世终于抓到王后凯瑟琳的把柄——生不出男孩儿作为王位的继承人。最终,凯瑟琳被废,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博林入住皇宫。[1] 这件事对于亨利八世来说是一箭双雕的美事:第一,废后就会惹怒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向罗马教皇施压,罗马教皇将开除亨利八世的教籍,亨利八世利用这个机会创立了英国国教,摆脱了教权对世俗王权的束缚,实现了中央集权;第二,废后迎娶安妮,也是为王位继承人做打算。事与愿违,安妮生下的是公主而不是王子。“伊丽莎白的出生并没有让亨利八世的情绪有所好转,反而为其母的前途带来了悲剧的下场,在女王两岁零八个月的时候安妮被处死”[1]由此可见,亨利八世与安妮的结合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出于政治发展的需要。这场婚姻的欺骗性给从小没有得到母爱的伊丽莎白造成了心理阴影。

亨利八世死后,伊丽莎白心里的恐惧并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这种恐惧心理的加剧主要是源于她的姐姐玛丽一世的婚姻遭遇。

玛丽是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女儿,伊丽莎白与爱德华的姐姐。爱德华死后玛丽继承王位,称玛丽一世。她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在位期间做了一件让时人诟病、令伊丽莎白恐惧的事情——与西班牙王室菲利普结婚,并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地位。菲利普与玛麗结婚也不是出于爱情,而是通过政治联姻达到抵抗法国的目的。因而,婚后菲利普离开了英国。这桩婚姻对于玛丽来说也是她恢复天主教,打击新教徒的重要步骤。“婚姻的巨变使得玛丽变得极其疯狂,她先后屠杀了三百多个新教徒”从而获得血腥玛丽的称号。[1]玛丽的行为惹怒了信奉新教的资产阶级,他们要求推翻玛丽的统治,拥护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因为这件事伊丽莎白被关进伦敦塔。玛丽的不幸让伊丽莎白对婚姻产生了恐惧,甚至痛恨。这一点在她对待身边人的婚姻态度可以看出。女王身边有个侍女叫阿伦德尔,她喜欢上一个男子,并把这件事告诉女王,希望得到女王的祝福。但是女王却呵斥她是个蠢货,强烈反对这桩婚事[2]。而女王的另一名侍女“玛丽.谢尔顿同詹姆斯秘密结婚的消息传到伊丽莎白耳朵里的时候,女王龙颜大怒地将新娘扼死”[2]伊丽莎白不仅要求侍女们守身如玉,对待皇室宗亲也是如此。她的一位表亲叫凯瑟琳.格雷,与爱德华.塞穆秘密结婚,由于这场婚姻没有得到女王的首肯,所以女王知道后将二人以叛国罪论处并关进伦敦塔[2]。

伊丽莎白的经历使她对婚姻不抱任何希望,甚至萌生出痛恨的心理。这种痛恨不是源于幸福的嫉妒,而是她无法走出皇室婚姻的欺骗性对她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所以,伊丽莎白登基后与很多人传出恋爱的绯闻,但对于结婚的事却只字未提。

二、青春期的早恋心理,让伊丽莎白形成了固定的择偶标准。

虽然伊丽莎白的经历让她对婚姻产生了恐惧,但是女王并没有拒绝爱情。她也渴望经历爱情后再进入家庭,然而她却摆脱不掉情窦初开时那个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男人的影子。他“容貌漂亮,体格魁梧,四肢健壮,勇敢、善战、擅长马上比武。热情、坦诚、健谈、固执”[1]他叫托马斯·西摩。是伊丽莎白的弟弟爱德华的舅舅。他与亨利八世的第六位妻子凯瑟琳·帕尔结婚。因为伊丽莎白的母亲被处死时她还很小,所以女王由凯瑟琳.帕尔来抚养。伊丽莎白受到母亲安妮.博林的牵连,一直都没有得到亨利八世的疼爱,导致幼年的伊丽莎白非常依赖养父托马斯·西摩,并萌生出不该有的情愫。进入青春期后,伊丽莎白与托马斯的关系显得更加暧昧,托马斯经常进出伊丽莎白的卧室“与她嬉戏,打闹”,他们二人的行为直接“导致伊丽莎白与继母关系的破裂”[1]。在凯瑟琳.帕尔去世后,托马斯曾向伊丽莎白求婚,为此女王也非常激动。但是,由于一场政治斗争,托马斯于“1549年以谋反罪名被处死”,这就是“西摩事件”。“人们也曾怀疑伊丽莎白参与了这场阴谋,在这之后,她对自己的言行变得更加谨慎”[3]。

西摩事件发生时,伊丽莎白还没有登基,只能看着自己的心上人被处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待到伊丽莎白掌握政权后,又传出她有一个新的情人,叫罗伯特·达德利,他“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仪态庄严,容貌俊美......”[1]俨然就是托马斯·西摩的影子。

伊丽莎白与罗伯特从小青梅竹马,二人曾一度谈婚论嫁。但是,由于罗伯特的父亲在帮助珍.格雷争夺王位时被处死,因此,罗伯特被称作“叛徒者的儿子”关进伦敦塔。在伊丽莎白继位后,罗伯特专门负责宫中马匹的喂养,在女王骑马时常伴左右。1559年罗伯特被任命为嘉德骑士。[3]由此可见,伊丽莎白对罗伯特宠爱有加,而且感情非同一般。美国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展览过罗伯特写给女王的一封情书,在信中称呼伊丽莎白“我最亲爱的女士和最甜蜜的女王陛下”,女王则称呼罗伯特为“甜蜜的罗宾”。通过这些称为可以判定伊丽莎白和罗伯特的关系非常亲密,完全超出君臣范围。但是,女王并没有嫁给他。在女王与罗伯特交往的过程中,罗伯特的妻子不慎从楼梯上掉下来摔死了。然而,社会上普遍认为:罗伯特为了和女王结婚而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这件事对伊丽莎白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女王并没有因为此事断绝与罗伯特的来往,这也说明伊丽莎白与罗伯特有很深的感情基础。在1588年英国对西班牙无敌舰队取得历史性胜利后,罗伯特病逝。这个消息让伊丽莎白几乎崩溃,做出了非常反常的行为“她把自己锁在卧室里,好几天不眠不食”[1]情急之下,大臣们不得不破门而入将女王抬了出来,这种仿佛丧失“爱侣”的痛苦再次证明了罗伯特在女王心目中的位置。

罗伯特的死让女王痛心疾首,但是,不久女王又有了新欢。此人“长相英俊而且勇敢”[3]甚是讨女王的欢心。他是埃塞克斯伯爵,罗伯特·达德利的义子。女王对埃塞克斯伯爵的欣赏不仅是因为他是罗伯特的义子,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依然能看到托马斯·西摩的影子——“英俊、勇敢、善战”,女王为了培养埃塞克斯伯爵让弗朗西斯.培根负责锻炼他,并且为埃塞克斯提供了多次立功的机会。可见,伊丽莎白对他的宠爱程度之高。

无论是罗伯特.达德利,还是埃塞克斯伯爵最终都没有和伊丽莎白结婚。但是,从他们身上能总结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英俊、勇敢、尚武。这个特点成为影响伊丽莎白一生择偶的标准。

总之,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既有政治上实现大国间制衡的需要,又离不开其自身的经历给她所造成的对婚姻和择偶标准的固定看法。她的选择创造了一个传奇,缔造了一个大国。

参考文献:

[1] J.E尼尔 著 译者 聂文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传.[M]商务印书馆.1992.

[2] 迈克尔.法夸尔.童贞女王为何不婚:女王更喜欢独揽大权.[C].中信出版社.

[3] 海野弘.世界丑闻史.[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4] 付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J].历史教学。第48期2004.

猜你喜欢
托马斯
枪口
拳击手的秘密
怎样与一只熊分享
画与理
托马斯的一节课
灯塔
小小英雄
小小英雄
殊途同归
无私的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