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对策

2020-10-15 00:53伊孜孜古丽·艾尔西
时代人物 2020年17期
关键词:促进新形势对策

伊孜孜古丽·艾尔西

关键词:促进;新形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是全国民族工作大区,天山南北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2523.22万人多万群众。而特殊的区位境域、特有的战略位置与特定的地缘政治,则决定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仅关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乎祖国统一、边防巩固、国家安全,更关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大势

2010年2月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榮发展、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交往交流交融”理念。此后,2010年6月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予以重申。2014年召开的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继续使用这一提法并加以完善。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三交”理念,强调指出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趋势,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各民族在历经迁徙、贸易、婚嫁,甚至矛盾冲突、碰撞对立过程中,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到东中部地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内地汉族到民族地区开发建设、旅游观光的人逐年增加,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地区封闭的打破,民族交往交流增多,会极大地促进交融,这是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新疆历史证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条主线一直贯穿着新疆发展进步的全过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上共同谱写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雄浑篇章。无论在哪个时期,当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水平高、范围大,各民族间愈团结,发展进步愈迅猛。相反则停滞、萎缩、衰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仅成为新疆发展的动力,也日益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新形势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新态势

新形势下各民族交流新态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中、东部地区城市长期工作与生活,通过交往交流,有利于消除民族偏见和刻板印象,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因此,就民族关系而言,来自西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往城市,对促进民族交融,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我国每年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000万人,大部分以进城务工经商为主,特别是一些沿海开放、经济发达地区,是少数民族群众大量、快速流入的区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在城市的增多,改变了民族人口比例,使少数民族得以进入全国各个地区的就业市场,进入各地的经济结构,这样他们得以更加广泛地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成员接触,加强彼此的文化交流,拓展了交往交流领域,强化了民族之间的了解与认知,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发展进步。

新形势下各民族交流交融新态势。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有全国的普遍性特点,又有特殊的民族性特征,在许多具体权益方面,尤其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民族之间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磨擦。当这种矛盾涉及民族因素时,受到部分人的煽动就容易转化为民族问题的诱因,容易使经济问题转化为复杂的民族问题。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事件时有发生。

新形势下各民族交融新态势。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扎实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和加强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民族之间的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密度进行,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更加复杂,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易发高发。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对策

大力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各族人民了解掌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容要求,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促进人们的思想进步、观念转变和行为自觉。特别是要澄清一些错误观点和想法,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是消灭文化、同化民族等,讲清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时代的要求、进步的阶梯、发展的必由之路,宣传教育要在理念、手段、载体、方法上创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用得上的方法、摸得着的事实来教育和引领,从而变为各民族的自觉行动。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中华文化建设,增进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命运共同体,使各民族心心相印、血脉相连。强化国家文化认知,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增进各民族对国家疆域和地理文化的认同,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意识,强化国家象征符号的宣传与教育,增进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继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与健康等素质。

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帮助打通与其他民族进行经济互动的动脉,不断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兴边富民打好基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给予优惠政策安排,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投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互动,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开展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弘扬爱国主义与新疆精神,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在和谐共居中,力促交往交流交融。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要把握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环节抓起,营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

防范、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各族人民利益,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坚决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把网络建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网络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善加运用;要加强研究、应用,坚持疏堵结合,亮出底线,画出红线,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造谣生事、挑动民族情绪的行为,鼓励有利于密切各民族感情、增进各民族了解的做法,把网络建成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之网。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现有的舆论管理体制机制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必须切实加以改进。关键是快人一步,第一时间主动及时发布真实、准确、权威的信息。要坚持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虚拟社会引导处置能力,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要重视开发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媒体节目、知识竞赛等形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比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众多网络媒体已经成立各自的民族频道,形式亲民、故事动人,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好的反响,推动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新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多,“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猜你喜欢
促进新形势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