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视角下文旅深度融合逻辑演进及路径研究

2020-10-15 00:08沙吉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沙吉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社项目(2015SJB283):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

摘 要:通过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科技赋能的视角下,文化和旅游产业从“技术赋能—共创价值—生态共建”的逻辑演进深度融合机理。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从理念创新为引领、职能融合为保障、服务平台为基础、文化传承为依托等四个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路径,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技赋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018年3月,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随后国办发(2019)41号进一步提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旅融合研究成为业界研究热点领域之一。文旅融合早期研究主要围绕文旅产业融合类型、融合动因、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近年来,学界围绕融合机理、融合动力、机制创新等领域展开。这些研究为文旅深度融合研究打下基础。

已有研究多数从旅游的功能与产品出发,集中论述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活动等与文化的关系。但文旅深度融合不能只是停留在功能和产品等层面。功能和产品层面融合使文旅产业相对脆弱,易受特殊事件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负增长56%,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69%。预计2020年底全国游客人数下降到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文旅产业虽在疫情期间受很大影响,但借助科技赋能的文旅融合新业态,如线上博物馆、虚拟景区等用户访问量激增,在后疫情时代,得到快速发展。文旅深度融合是在科技引领下,对优秀地方文化挖掘, 传统文化传承,实现文化自信,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商业革命,催生更多新兴业态,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是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实现彼此交融,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使其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文旅深度融合逻辑演进

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通过技术赋能不断转型升级跨产业、跨行业的融合,是双向动态融合。两者融合由单层级互动、彼此交融到多层融合跃迁递进;通过“技术赋能—共创价值—生态共建”的逻辑演进(见图1)。在演进过程中,技术赋能是切入点,强化新技术对文旅融合运行逻辑进行改造;用户需求是重点,对企业、市场进行经济和人性化赋能,深度参与研发、生产、消费等过程,实现价值共创;最终打破文旅产业边界和壁垒,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价值最大化。

(一)技术赋能:产品价值活化

产品价值活化是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下对有形和无形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旅游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活化,化解了传统文化消费所面临的新内容匮乏、模式单一、少数文化遗产难以传承等问题;克服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旅游和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活化,在保留传承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让产品适应现代人的需求,促进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等场所,通过市场手段让消费者参与其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技术赋能使文旅消费趋向不断被技术重新塑造,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游购观娱各环节,彰显文化元素,增强了文化消费在体验、交互、分享等层面的张力,把更多历史文化积淀、各地独有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注入景区景点,创新文化展现形式,通过旅游过程传递给消费者,使文旅产品具有丰富的体验感,为文旅产品消费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敦煌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据独特地位,因地域和气候等原因,有效旅游时间相对短。但利用数字技术创建数字敦煌,把敦煌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充分激发敦煌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通过技术赋能,弱化不同代际的消费能力,使中老年等群体的消费能力持续释放,夯实文旅融合产品的消费基础。技术赋能使文旅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借助网络提供各种文旅服务,推进各类文旅产品的生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生产者—消费者融合、企业—消费者融合等不同的形式,有效增加了文旅产品的供给,实现了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产品价值活化,最终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二)价值共创:产业结构再造

我国旅游产业收入以景区门票收入、餐饮收入和交通收入等基础性收入为主,产业结构相对低端,抗风险能力弱。科技赋能一方面将文化创意作为生产要素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赋予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和创意元素,利用文化产业附加值高和变现能力强的特点,提升了旅游产业价值属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彼此跨界融合,通过“扩散—交融—重组”等形式,相互融合渗透,生成新的价值链,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如AI、大数据、VR/AR等技术赋能游戏、直播等行业,使它们成为了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衍生出了沉浸式场景、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后,重组旧内容,催生新内容,推动全新体验体系的形成,共创新的价值。如短视频、直播、VR/AR等文化新业态对传统旅游体验模式的改造,解决了传统文旅消费市场细分问题。线上旅游通过分众化、垂直化、圈层化对线下旅游的再造等实现价值共创。

(三)生态共建:区域价值优化

文旅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产品(内容)生成一大部分由独立的个体产品(内容)生产者完成。这些产品(内容)生产者不一定是专业人士,他们既是消费者又是产品提供者。这些主体间的互动融合关系伴随价值流动,这些价值因果链多成环形,即是结果又是原因,它突破了产业组织原有的封闭运作,开放组织边界,通过利益相关的主体间交叉融合形成生态系统。

文旅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不同产业间经济主体一一供应商、商业伙伴、同盟者、消费者等群体界限正在模糊。文旅产业内部企业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竞争或者合作的关系,而是形成以平台为主导的企业群落,企业之间从“产业关联”“地理集聚”等传统连接关系走向“产业生态”“虚拟集聚”的新型连接关系。文旅企业也通过生态共建并融入特定生态位。生态系统囊括文旅产业内外的厂商、辅助厂商、支持机构、消费者以及周围环境,促使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業态,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

二、文旅深度融合实现路径

推动“技术赋能—共创价值—生态共建”的逻辑演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应从理念创新为引领、职能融合为保障、服务平台为基础、文化传承为依托四个方面进行。

(一)理念创新为引领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因其本质属性和特征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都具有经济、文化双重属性的产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地对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化的开发,也不是简单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加文化元素,而是一种发展理念。是在承认差异、尊重行业主体特质基础上的深度融合。因此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念。

(二)职能融合为保障

2018年3月国务院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但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只是职能融合的开始,应在理顺管理机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打破文化和旅游行业边界,设计好内设部门职能和跨部级旅游政策协调机构,确保职责到位。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要着力推进区域间政府部门职能协调和合作,建立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通过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一体化建设。密切关注文化旅游产业的动态发展, 对过时的规制政策进行精简整合,调整产业规制的着力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向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全景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发展,形成一些区域性集上游、中游以及下游一体化的生态系统。

(三)服务平台为基础

文旅深度融合应以集成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由于文旅产业由数量众多、规模中小型或微型企业及自由职业者构成。搭建文旅企业之间、文旅企业与文旅从业者之间的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可实现不同行业、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和个人与个人的跨界合作,实现各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形成合理分工与协作局面。随着技术赋能,消费者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文旅产业生产链中,从产品设想的萌发到最后产品消费意愿和倾向。因此,服务平台将消费者和非营利机构融入,帮助推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动,鼓励消费者参与到文旅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组织推动、消费者参与的集成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综合服务平台。

平台要依托现有各类文化基地(园区)和景点景区,加强规范引导、政策扶持,加强公共技术、资源信息、投资融资、交易展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园区基地和景点景区提高效益、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成为文旅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

(四)文化传承为依托

注重文化传承,满足美好生活。发展旅游产业,需依托优秀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优秀文化资源融入不仅能增强当地文化旅游的特色性和吸引力,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旅游资源。对传统文化要依据新理念进行新诠释,在保留文化历史积淀的精华基础上,进行适应现代需要的整合与创新,形成文化自尊与自信。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04):322-326.

[2]花建.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16(04):26-35.

[3]李凤亮,谢仁敏,发展创意产业:解放文化生产力文化科技融合:现状业态路径——2013年中國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56-65.

[4]冯晓棠,张爱英.文化要素为核心的产业融合新趋势分析[J].经济问题,2016(04):84-89.

[5]李凤亮,宗祖盼.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化业态创新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33-141.

[6]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经济地理,2016,36(01):178-185.

[7]关旭、陶婷芳、陈丽英.我国大型城市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路径及选择机制——企业层面的扎根研[J].经济管理,2018(01):26-35.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