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实现全面振兴

2020-10-15 01:25于飞史彦泽杜爱萍王丽
奋斗 2020年16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东北地区城市群

于飞 史彦泽 杜爱萍 王丽

依托哈长城市群建设构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黑龙江省作为承担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重任的重要省份和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阶段紧抓东北地区唯一国家级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的发展建设契机,利用省内哈牡、哈佳高铁环线经济圈建设基础,挖掘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所形成的产业带动力和体制机制创新潜能,既能为黑龙江省推动哈尔滨一大庆一齐齐哈尔工业带加速发展、促进东部煤炭资源型城市群整体转型升级、带动佳木斯等粮食主产区产业链延伸构建、促进新时期全省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提供重要抓手,也为黑龙江省以哈尔滨市为核心进一步融入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建设、构建现代化核心都市圈、培育东北地区协同发展典范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此,应以推进“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哈长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利用推广哈长城市群建设成果和经验带动哈大齐工业经济带及煤炭资源型城市群等一批省内主要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逐步形成黑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优先推进“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据《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以哈尔滨、长春两市为核心,以榆树、五常、双城、德惠、扶余、舒兰等市(区)为基础的“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首要突破口,突出重点、统筹谋划,深化、拓展省际合作的领域空间。支持示范区重点交通项目统一规划、联合审批、同步建设,协同布局铁路、公路、航空网络,围绕“示范区”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加速基础设施共建互通;着力实施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一体化,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一体化机制、退休人员实现异地年审互认等人社一体化机制等,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速打破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等领域的省际间壁垒,推进食品药品准入许可互认,企业诚信信息、产品质量信息、产销信息共享,实现注册登记数据互通、商标名录对接、登记核准互认,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全面做好“示范区”一体化建设,为哈长城市群实现全面一体化发展做好示范引领。

二是推动黑龙江省相关城市加快融入哈长城市群一体化。除哈尔滨市外,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四城市也在《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所设定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范畴中,在推进“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应牢牢把握区域协调发展进程,加快推动黑龙江省相关城市全面融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中来。首先,着力发挥哈尔滨市在黑龙江省的人才、科技、资本要素资源优势,加快哈尔滨、长春两地间产业对接协作,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取长补短挖掘两地产业合作契机,整合各类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资本并利用混合所有制等手段培育壮大跨省经济联合体,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核心都市圈的产业支撑力。其次,以旅游资源共享和公路同步改建升级为抓手,推进宁安、五常等与吉林省相衔接地区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组建旅游联盟,加快实现跨省全域旅游产业构建。再次,助力哈尔滨市及其他有关地市关于落实《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加快落地,集中梳理汇总各市(地)在参与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中所形成的项目、资金、机制改革等方面诉求,统筹调配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鼓励改革试验,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打破障碍,创造条件。

三是辐射带动黑龙江省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推广利用“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及哈长城市群建设成果和经验,统筹加快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带及抚远一同江沿边开放发展地区及农业主产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包括:一体化推动东部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带转型升级,以区域一体规划、產业一体布局方式,优化整合国家和省级政策、项目、资金资源配置,一体推进这一地区新兴产业构建,尽快形成区域产业转型合力;推动抚远一同江沿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同步改建升级,协调两地共享共建对俄境外园区、产业平台,一体打造沿边开放合作经济带;延伸哈长城市群辐射力,推动绥化一佳木斯农业相关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入哈长城市群发展建设进程,一体探索推进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改革创新试验。

四是强化顶层设计保障区域一体化顺利推进。首先是着力做好区域协调发展的统筹设计,紧抓“十四五”谋篇布局契机,推动城市群各地市及各类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实现资源配置统筹兼顾、产业谋划科学布局、改革措施一体推广;其次是建立各区域行政会商机制,研究确定重大合作事项、协调解决主要矛盾、磋商共建产业项目;再次是把握省际对口合作抓手,合力向外,在产业承接、资本引入、技术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领域实现内外交流,利益共享。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边疆发展研究所)

“内循环”背景下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重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仍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但也应清醒认识到国际环境正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基于这样的客观因素,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便成为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必要措施。在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将会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出现巨大的变化,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重组势在必行。东北地区应在变革中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内循环”必然带动区域产业格局变革。基于对未来一个较长阶段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我国需要在关键领域、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实现产业链的内部完善,逐步降低这些环节的对外过度依赖。而这种国内产业链的完善不可能由我国某单一的经济区域来实现,也没有任何一个区域可以单独完成全产业链的最优配置。因此,越是强调经济“内循环”,“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就越显得重要,区域间的空间结构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就越显得重要。在以往的产业链配置上,东北地区并不占优势,但是在经济“内循环”背景下,东北地区可以进入原本外部配置资源的领域,特别是在基础产业领域,东北地区比较优势就会凸显出来,承接其他发达地区技术外溢的能力也会凸显出来。抓住这一机遇,重新科学定位自身的产业空间和产业布局,将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全新背景下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经济“内循环”重在引领国内消费升级。“内循环”的核心要义在于拉动国内需求。与提出实行扩大内需方针的1998年相比,如今我国的经济条件更加成熟,特别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让我国具备了通过消费升级拉动内需的可能性。但我们对消费升级的理解绝不应该是简单的消费“高端化”。经济“内循环”背景下,消费升级不仅有“高端化”方向,也应有“差异化”方向。这种“差异化”体现为区域差异、代际差异、人群差异等多个方面,其中区域差异将最为明显。东北地区可以借助这次经济“内循环”的发展契机,重点突出消费“差异化”升级方向,打造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的特色。

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大背景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东北地区应结合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变化,在经济空间结构的打造理念、关键环节和区域特色等方面进行优化,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准确定位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放宽视角,用更大的格局来定位东北地区经济的空间结构。在经济“内循环”背景下,突破以往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切实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国的经济发展之中,将自身的经济空间结构扩展到全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在经济“内循环”带来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中,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弱化局部区域空间划分的差异性,突出整体、协同、互补、联动理念,以基础产业和差异化消费升级为链接,加快融入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中,依托《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用对口合作的方式,优化自身经济空间结构,与相关区域经济尽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二是注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提到了“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任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增长极的带动,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增长极既是区域内产业发展和集聚的中心,也是区域内消费的中心。纵观东北地区,多个城市都具备成为增长极的潜力。在经济“内循环”背景下的经济空间结构重组中,东北地区部分城市应突出承接技术外溢功能,在承接技术外溢的基础上,迅速将自己塑造成为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增长极”,并逐步丰富“增长极”内涵,使东北地区在“增长极”的带动下,形成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均衡发展。

三是突出经济空间结构的特色。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经济“内循环”背景下新均衡过程中的比较優势。只有融合经济空间结构中的特色,东北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技术外溢才能逐步转化为独特优势;只有突出经济空间结构中的特色,东北地区的消费升级“差异化”方向才能走通。东北地区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农业。特别是在经济“内循环”背景下,农业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中的地位将更加特殊。东北地区一定要坚定信心,在经济空间结构优化过程中,突出农业优势,一方面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深挖农产品的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在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嵌入新的商业模式,用“特色产品+特色模式”的方式促进东北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用自身特色与经济发达地区优势互补,用自身特色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两新一重”赋能黑龙江区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深刻阐述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为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实践路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从省情出发,以“两新一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赋能提供了重要引领。“两新一重”是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体现的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民生为导向的要求,是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的重大举措。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时指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协调性不断增强。但在城镇化建设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过程中,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短板依然突出。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暴露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等短板弱项,强烈表现出完善和提升县域城镇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尊重客观规律”的思路要求,应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黑龙江省“新基建”布局,向构建新的产业生态、推动消费升级和经济转型聚焦,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与新基建融合发展发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思路要求,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发展公共平台和平台经济,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居民持续增收,激发新消费需求和生活新时尚。按照“完善空间治理”思路要求,应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安居、入学和就医,打造以县城为龙头的带动、辐射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要向前看,但不求“齐步走”。“两新一重”作为以民生为导向、支撑内需扩大的重大方略举措,就是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引导、带动和激发社会资本,补短板促协调、强弱项稳投资,在补齐短板和发掘潜力上构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通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发挥价值创造作用。通过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保障民生底线,补上此前城镇化建设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短板。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东北地区城市群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崛起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