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几点思考

2020-10-15 01:24汪菁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微课

汪菁

【内容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情谈谈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 微课 物理實验

引言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最本质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既要巩固基础知识,还要最大程度上地鼓励他们乐于思考,不断自主创新,解决生活实际等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验,实验探究是一个由经验现象到抽象的概括,再到分析与归纳实验结论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由事物的定性分析到科学本质规律的认识能力,这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微时代”悄然兴起,它给教育领域的改革带来了积极有利的影响。微课逐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感受到了这股春风。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一部分正逐渐在教育领域兴起狂潮,特别在新冠型肺炎的特殊时期,“微课”对于足不出户的学生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微课”为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当然,这对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课教学,如何使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更高效?这是物理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并完善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物理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究过程无法最大程度的施展。笔者结合实验教学经验,感受到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学科任务重。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学科任务比较繁重,导致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学生在实验课前要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仪器选择进行预习和思考,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较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实验中关键问题。比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学生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地预习,教师讲解实验后,部分学生面对光具座等实验器材还是手足无措,实验过程毫无目的性。

2.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预设问题和协助实验为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讲解过多,那么探究性实验的意义就失去了。学生既要完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同时还要归纳总结”,这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任务可以完成,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来说,这节课的预期效果一般很不理想的。那么,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实验课就是不成功的。

3.物理实验课复习效率不高。实验结论来源于数据的分析,而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大多只能做一遍实验,有些学生可能勉强明白整个实验的过程。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遗忘。到了测试时,学生只能硬背实验的原理和结论,实验要求或者器材稍作修改便无从下手。可见,物理实验课及时有效地复习的重要性。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而开展的远程教学活动。笔者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把微课有效糅合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从而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1.提前预设课堂情境,清晰再现教学细节。教师利用微课预先演示示范性实验,配以文字、音乐、以及有趣的动画等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增强了学生预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微课直观的表现形式,学生可以预设性的构建课堂细节,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以便能充分自主的设计并探究实验过程。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无论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还是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能在远程端自主加强和补缺补差。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先了解实验的器材和熟悉实验中可能预设的问题,微课还可以结合Flash软件,电子白板,以及希沃软件利用动画效果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于整节课的好奇心。对于该实验中“实像”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虚像如何寻找呢?u=f时,凸透镜能成像吗?如果不能成像,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呢?这样的问题预设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做实验的欲望。因为微课视频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来回答预设性的问题,所以,课堂上能较大程度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大大地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同时,由任务的驱动到实际情景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

2.关注体验与感悟,高效呈现探究过程。完整的科学实验探究会经历一个比较漫长和复杂的过程。由于初中生生理发展规律导致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教师凭借一节课的时间有效地完成整个探究过程的引领且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每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高效地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结合科学素养对于实验探究的七要素层层突破。比如,笔者进行《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内容时,重点分解为:器材的选择和电路图的设计,实验步骤的讨论,分析论证等环节,分别进行微课录制并实现层层突破。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巩固探究环节。通过微课关注到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的程度,这是学生由现象到问题的本质认识一个关键点。

3.教学主题突出,增加知识趣味性。微课教学的目的性强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能实现分层教学。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如果学生对实验方案等不明白,可以重复回顾与思考,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会有新的疑问和思路。这就达到了实验教学创造性的目的,避免了一味地接受知识。比如,利用电能表测量电功实验中,笔者利用微视频介绍了电能表的使用,它不仅直观,更加高效地了解了在身边却很陌生的事物。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微课还可以围绕简单电路的实验设计(红绿灯的设计原理,楼道的声光控电路,小型可调控台灯等),简单的电路故障维修,家庭电路与铵全用电,电路的创新发明等主题培养学生实验思维、技能与过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由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充分凸显。而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能够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它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微课视频如何更有趣更科学的表

达?由于物理实验结论注重用科学的语言表述物理本质问题,它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每一位教师对于微课的录制过程要有着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它需要与电子白板或希沃软件平台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配合,给学生提供平台,还需要家长和教师监督每个学生在平台上完成任务的情况,这需要团队的智慧和合作,这个工程比较庞大。对于,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面向进城务工子女,家长可以在客户端陪伴孩子学习,教师结合省级教育资源平台中的班级作业实时发布相关微课视频以便家长能够及时监督,教师通过留言功能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和进行答疑解惑。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科学素养的过程,以学科实验教育为载体,结合微课等新技术为平台,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和技能。作为教师,学生个体在变化,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改进,不断地科技创新,微课已经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基于物理核心素养下,它既能凸显物理学科价值和应用价值,又最大程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注释】

①斐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12):89-102.

②张萍.聚焦核心素养变革课堂教学——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核心素养教学【J】.考试周刊,2018(18):177.

③田培银.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J】.中学物理教学,1997(3).

④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核心素养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概念教学
基于“感悟”的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策略
基于践行物理核心素养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