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技术在老年Ⅱ~Ⅲ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18 14:28王平东高辉煜马立人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换药负压创面

王平东,高辉煜,马立人

(平顶山市中医院 周围血管科,河南 平顶山 467099)

压力性损伤为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引起皮肤表层、皮下组织、肌层的局限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可能引起组织营养不良、溃烂、坏死,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治疗周期[1]。老年患者多伴随糖尿病等基础内科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行动不便,从而增加了压力性损伤的形成风险。有调查报告称我国每年压力性损伤发生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其中老年人群发生率占全部老年疾病的3%以上[2]。传统治疗以常规换药为主,等到患处肉芽组织形成后再进行植皮或皮瓣修复,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经费,而且患者还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负压吸引技术具有高效、全方位、封闭的优点,被逐渐应用于创伤后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创伤性骨髓炎、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等的临床治疗[3]。本研究旨在观察负压吸引技术在老年Ⅱ~Ⅲ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7例老年Ⅱ~Ⅲ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且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1)纳入标准:①符合Ⅱ、Ⅲ期压力性损伤的判定标准;②意识、语言清晰;③年龄≥6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活动性出血;②认知障碍;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创面过大需转手术治疗;⑤凝血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62~76岁,平均(65.89±3.12)岁;压力性损伤分期为Ⅱ期32例,Ⅲ期1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63~78岁,平均(66.23±2.67)岁;压力性损伤分期为Ⅱ期31例,Ⅲ期13例。两组性别、年龄、压力性损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清创、换药治疗,包括常规清除坏死组织及渗出物,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配合止血,根据伤口敷料渗出情况,每1~2 d换药1次。研究组接受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常规清除坏死脱落的组织,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配合止血,将负压吸引技术专用高分子医用敷料(威克伤)修剪成接近创面的大小,并进行封闭式填充,不留空隙,于敷料内放置引流管,利用缝线固定敷料周围边缘和皮肤。采用生物半透性薄膜(美国3M公司)密封贴于创面,同时将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器,压强调节为20~40 kPa,持续吸引,期间生理盐水冲洗,直到医用敷料表面塌陷,生物半透性薄膜不再渗出,冲洗时引流通畅,则认为达到有效负压。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结痂情况,根据渗出情况更换敷料。

1.3 观察指标(1)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前评估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利用压力性损伤愈合计分量表(pressure ulcer scale for healing,PUSH)从压力性损伤面积、渗液量和压力性损伤组织类型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进行评价,满分17,0说明创面完全愈合,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创面越严重。(2)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基本治疗情况。(3)采用McGill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评分为0~10,0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效果对照组患者入院时PUSH评分为(10.78±2.14),出院前PUSH评分为(8.37±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6,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时PUSH评分为(11.09±2.23),出院前PUSH评分为(6.7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9,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前PUSH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0,P<0.05)。

2.2 基本治疗情况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治疗情况比较

2.3 疼痛程度研究组无痛6例,轻度疼痛21例,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5例;对照组轻度疼痛14例,中度疼痛19例,重度疼痛11例。对照组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2,P=0.002<0.05)。

3 讨论

临床上,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差的老年患者是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其中骶尾部、足后跟、肩胛等骨隆突处部位皮肤是压力性损伤的好发部位。压力性损伤初期表现为组织坏死和细菌感染,随着组织缺血坏死加重,坏死组织及异物长时间留在创口表面,容易造成难愈合性创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负压吸引技术通过将带有多侧孔的引流管包裹海绵多孔材料贴于创面,并将创面用特殊的半透膜材料封闭,外部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形成一个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系统,从而起到减轻组织水肿和渗出,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抑制细菌,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出院前PUSH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负压吸引技术对改善老年Ⅱ~Ⅲ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显著。分析可能原因:(1)负压吸引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合成;(2)负压吸引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局部炎症反应;(3)负压吸引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机体对坏死组织及毒性产物的吸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4)负压吸引技术敷料富有弹性和多孔的设计,能够有效传导负压[6-7]。传统清创和换药治疗,一方面需要频繁地观察患者患处创面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敷料的更换,给医护工作者带来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反复地暴露创面,容易接触细菌等微生物,增加创面二次感染的风险,可能加重创面的损伤程度。因此,应用传统清创、换药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压力性损伤造成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后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将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老年Ⅱ~Ⅲ期压力性损伤患者,有利于减少患者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McGill量表是通过感觉、评价、情感与其他相关等4方面内容评价患者对治疗方式的耐受程度,这不仅能够反映治疗进程,还能体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认可程度。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说明负压吸引技术能够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有利于提高治疗满意度。该研究总结了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的注意事项,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在于早期彻底清创,必须彻底清除创面失活的组织,避免坏死组织产生毒素或刺激炎症反应,影响创面愈合,这关系到创面能否长出新生肉芽组织[8]。

综上所述,负压吸引技术对改善老年Ⅱ~Ⅲ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良好,有利于减少患者换药次数,缓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开支,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换药负压创面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