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冰刺激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2020-10-18 14:29杨兵申文琳刘慧洁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洼田持续性研究组

杨兵,申文琳,刘慧洁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1)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是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吞咽困难,慢性脑卒中吞咽困难发病率约18%,急性脑卒中约43%,改善吞咽困难状况成为护理工作关注的重点[1]。冰刺激训练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常用护理手段,大部分患者住院时能坚持完成训练,但出院后由于缺乏监督,往往不能按要求完成训练,难以取得理想康复效果。持续性护理干预将护理工作由院内延伸至院外,给予患者针对性健康指导,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选取10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冰刺激训练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依据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女24例,男27例;年龄43~76岁,平均(59.84±7.79)岁;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Ⅲ级19例,Ⅳ级18例,Ⅴ级14例。研究组女23例,男28例;年龄44~76岁,平均(60.45±7.56)岁;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Ⅲ级18例,Ⅳ级19例,Ⅴ级14例。两组年龄、性别、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中脑卒中诊断标准;③伴有吞咽困难;④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Ⅲ级。(2)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②有精神疾病或意识不清晰;③不能进食;④资料不全。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训练咽部附近肌肉、器官,做吞咽困难康复操,合理饮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持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冰刺激训练,措施如下。(1)冰刺激训练。取坐位,以经生理盐水浸湿冷冻2 h的冰棉棒涂擦患者面颊、咽后壁、舌根、软颚、上颚等部位,并配合手法按摩,动作轻柔,每次30 min,每日2次,每次结束后告知患者做空咽、鼓腮、龇牙等动作。餐前进行,若患者呛咳严重,则置胃管之后再刺激。(2)饮食指导。保证就餐环境整洁、安静、愉悦,根据患者自身喜好、吞咽困难程度食用不同食物,注意高脂肪、高酸性食物易引发肺炎,餐时、餐后保持上半身角度≥45°,每口进食量不宜过多,以一小汤匙为标准,且放缓就餐速度,一口吞咽数次,餐后以点头吞咽、侧方吞咽等方式咽下咽部残留物。(3)吞咽动作训练。将示指放进口中做吮吸动作,吞咽时可感受到甲状软骨向上移动,指导患者将手放于甲状软骨上,做模仿动作,每天40 min。(4)舌部运动训练。指导患者活动舌头,将压舌板放于唇边,让患者用舌头碰触,若不能自主伸舌,用手辅助完成,每天20次。(5)电话随访。出院前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冰刺激训练方法,嘱咐出院后坚持施行冰刺激训练,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实施跟踪护理,每天1次,必要时进行家庭探访,并评估、指导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和冰刺激训练情况。

1.4 观察指标(1)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参照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1级为能1次喝完30 mL温开水且无噎呛,2级为≥2次喝完且无噎呛,3级为能1次喝完,但有噎呛,4级为≥2次喝完且有噎呛,5级为经常噎呛且不能喝完[3]。随访3个月后进行评估,达到洼田饮水试验1级为痊愈;未达到1级,但吞咽功能上升2~3级为显效;吞咽功能上升1级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4个维度,各维度分值范围为0~100,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3)服务质量量表(service quality,SERVQUAL)评分,包括保证性、有形性、反应性、移情性、可靠性等5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5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5]。

2 结果

2.1 吞咽困难改善情况随访3个月,两组无脱落病例,研究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n,%)

2.2 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方面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方面GQOL-74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GQOL-74评分比较分)

2.3 SERVQUAL评分研究组保证性、反应性、有形性、移情性、可靠性等方面SERVQUA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SERVQUA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食呛咳,易造成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严重者可引发脱水,体循环不足,增加再次脑卒中风险,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能力[6]。因此,需给予积极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

本研究给予患者持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冰刺激训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吞咽困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冰刺激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困难状况。原因为通过冰刺激训练可协助恢复口轮匝肌、咀嚼肌功能,避免吞咽肌群过度紧张,引发吞咽反射,提高吞咽力度;通过多次吞咽动作训练,可诱发正常吞咽反射,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通过舌部运动训练,可改善脑部神经兴奋性,减少异常反射,恢复受损神经功能[7]。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干预后GQOL-74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持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冰刺激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原因为部分患者出院后不能坚持完成训练,吞咽困难恢复情况不理想,在冰刺激训练基础上给予患者持续性护理干预,通过电话随访、家庭探访实施跟踪护理,可加强监督与指导,提高患者训练质量、效果,缓解吞咽困难,减少呛咳次数,使患者能正常进食,提高生活质量[8]。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保证性、有形性、反应性、移情性、可靠性等方面SERVQUA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冰刺激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这与患者吞咽困难状况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

综上,持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冰刺激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有效改善吞咽困难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猜你喜欢
洼田持续性研究组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疗效比较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