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河道精细刻画中的应用*

2020-10-18 10:49刘志峰杨东升朱石磊陈少平
中国海上油气 2020年1期
关键词:广义振幅河道

李 楠 刘志峰 杨东升 朱石磊 陈少平 张 莹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8)

地震属性能够凸显解释人员用肉眼难以识别的地质现象,可增强沉积体、特殊岩性体、断裂系统成像效果,强化地震资料中隐藏的、解释人员用肉眼难以识别的地质信息,辅助完成地质体刻画、储层分析、断裂系统展布特征分析等工作。地震属性可大致归纳为时间、振幅、频率、衰减等4类。频谱分解技术属于频率类属性,是利用数学变换将地震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从而使解释人员能够以特定频率来描述地质特征的方法,其常用算法有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连续小波变换(CWT)、S变换(ST)、广义S变换(GST)等[1-5]。

广义谱分解(Generalized Spectral Decomposition)与频谱分解不同,其算法提供了将傅里叶变换与连续小波变换混合的方法,通过频率、循环次数和相位来对子波进行控制,类似于滤波器,通过子波对地震数据进行“相关”和“褶积”运算,从而有效提高和控制分辨率,并最终得到受控于频率的三维振幅域数据体。该算法生成基于频率控制的振幅类属性,属于混合属性。本文以渤中凹陷东北部东营组末期河道为研究对象,在精细解释基础上,基于Petrel软件,首先通过实时调参功能对比了10种常用属性,大致识别出河道、断裂分布情况,最终基于广义谱分解所得分频体,通过RGB混色技术完成河道精细刻画。

1 研究区概况

图1 研究区构造位置Fig.1 Structural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研究区位于渤中凹陷东北部(图1),石臼坨凸起东段延伸至研究区内部,将该区分隔为南北两部分,面积约1 300 km2。该区自上而下发育第四系,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东营组整体发育上升半旋回,为曲流河沉积砂泥岩互层,早期富砂,晚期以泥岩沉积为主,砂岩含量约30%~50%,存在优质储盖组合。虽然该区三维地震资料满覆盖,但主频低、频带窄,分辨率不足,不利于地质体识别和精细刻画,为河道展布研究带来了挑战。

2 常用地震属性识别河道

2.1 时间类属性

方差属性利用相邻地震信号之间的相似性来描述地层、岩性的非均质性,辅助体现数据体中的不连续信息,是识别断层、河道和特殊岩性体的常用时间类属性[6]。东营组沉积晚期,湖水扩张,研究区以泥岩沉积为主,河道在剖面中呈下切谷特征,反射同相轴不连续。方差属性提取效果取决于计算参数。原始默认参数为:地震道(INLINE、CDP)范围3、垂向平滑采样点数15。所得方差体沿T20反射界面(东营组顶面)拾取,断层、河道均不清晰(图2a)。地震道范围决定了横向参与计算的数据宽度,数值越大,参与计算的数据范围越大,成像越清晰(图2b、c)。但增加到最大值10左右(图2d),干扰明显增加,现象难以区分。垂向分析窗口影响参与计算的数据高度:窗口越小,细节越清晰;窗口越大,噪声压制效果越好,但过大会导致过渡平滑、图像模糊。随数值增加,垂向切穿多套地层的断层愈清晰,而局限于特定层段的河道成像受到明显压制(图2e、f)。通过以上对比,“7-7-15”的参数组合对河道刻画较合适(图2c),“5-5-100”的参数组合有助于凸显断层特征(图2f),同时可适当叠加倾角校正。

倾角、方位角、倾角照明、曲率、混沌、边缘检测等属性极为敏感,常用来辅助微小断层识别,但对河道刻画效果较差(图3a、b)。

瞬时相位是衡量地震同相轴连续性的属性,与能量、振幅无关,能够有效体现相位突变,相对其他属性更清晰体现了南北向河道轮廓(图3c),在南部临近洼中地区,可观察到多条河道相互交切,且研究区东部为高弯曲度的“河道”。

90°相移属性是将地震相位旋转90°。常规剖面地震反射同相轴对应于地层顶底界面,通过90°相移可以将地震反射同相轴与地层对应,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意义[7-8]。对该属性沿层拾取,可清晰识别出大量南北走向河道,且在凸起南部发育两条近平行的东西走向弯曲河道(图3d),可与瞬时相位属性相互印证。

图2 研究区不同参数组合下方差提取效果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variance attribute extraction effect using different parameter combin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图3 研究区常用属性对比Fig.3 Comparison chart of common attributes in the study area

2.2 振幅类属性

均方根振幅属性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方,反映振幅的平均变化水平,对强振幅较敏感,常用来体现储层性质,辅助识别亮点,区分岩性特征,在三角洲和河道砂体识别中经常应用[6]。由该属性可知,本区确发育近东西走向大型河道(图3e),并在东部形成“扇体”。结合已钻井,推测强振幅对应富砂地层,弱振幅对应富泥地层。均方根振幅属性很好地体现了东西走向大型河道特征,与时间类属性所体现的近南北走向小型河道形成鲜明对比(图2c)。

振幅差异属性代表相邻地震道间的振幅强弱差,将肉眼难以识别的差别进行放大(图3f),与相干、方差属性有一定相似性,但清晰度略低。

甜点属性是反射强度与瞬时频率平方根的比值[9-10],对强振幅、低频率有明显反映,突出振幅异常,体现岩性差异、地层孔隙度变化,属性效果与均方根振幅类似(图3g)。

2.3 频率类属性

主频是预测储层的常用属性,主频横向变化能够体现地层厚度变化。由于地震资料频带较窄(0~40 Hz),且缺乏高频成分,通过主频来刻画河道效果较差(图3h)。

瞬时频率是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地层厚度和岩性变化能够引起瞬时频率变化。图3i中左侧两条南北向小型河道较清晰,在凸起南部相交,呈现“X”形,颜色为纯白色,对应低频,与周围高频界线清晰;东西走向河道为中频,以灰色为主,较难识别。

3 广义谱分解技术原理

广义谱分解(GSD)是将傅里叶变换与连续小波变换混合的方法,通过频率、循环次数和相位来对子波进行控制,然后基于子波对地震数据进行“相关”和“褶积”运算,从而有效提高和控制分辨率[11]。“相关”算法即计算特定子波与地震的相关性,消除负相关,提高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但地震资料会发生畸变。“褶积”算法为子波与地震波的褶积运算,相当于一个滤波器,与子波相关的信号被输出,其他无关频率都被衰减,其特点是保幅,即振幅和相位不会发生畸变。广义谱分解的两类算法与常规的频谱分解技术不同,最终得到数据体并非频率域,而是与计算过程中所选主频密切相关的窄频振幅域数据体。

以研究区地震资料为例(图4a),通过广义谱分解,选择频率为40 Hz的“相关”算法,沉积地层之间的顶底界线更清晰(图4b),但由于消除与子波无关的负相关,部分信息缺失,成像发生畸变;主频为40 Hz“褶积”算法,地震资料在保幅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了分辨率(图4c)。

地震资料可识别厚度为Z=1/4λ=v/(4f),其中Z为地层厚度,λ为波长,v为层速度,f为频率。当v=3 000 m/s,f=20 Hz时,Z=37.5 m;当v=3 000 m/s,f=50 Hz时,Z=15 m,可见随主频提高,地层可分辨厚度更薄,分辨率大幅提高,有助于凸显地震资料中隐含的地质信息[12-13]。但该方法是否存在假象?将常规振幅剖面与“褶积”后的振幅剖面叠加波形显示进行对比,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短时窗内实现了均衡,能量较弱的反射同相轴得到增强,较强的减弱,但反射同相轴并没有凭空增加(图5中,所圈部分为7个正相位和7个负相位,常规振幅剖面(a)与谱分解之后剖面(b)相位数量一致)。常规剖面主频较低,仅能识别相位变化,难以识别河道形态。高频广义谱分解技术提高地震分辨率,精分地层结构,有助于河道特征识别,降低解释多解性。

图4 研究区地震剖面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seismic sections in the study area

图5 振幅剖面叠加波形显示对比Fig.5 Comparison of amplitude profile together with waveform

地震资料具有调谐现象,一定厚度的地层在某一频段范围内会有清晰显示,在其他频段反而显示不清,因此不同频段体现地层信息具有差异性:低频段多反映较厚地层,一般对应河道中心沉积较厚部位;高频段反映较薄地层,多对应河道边缘(图6),因此单频体比常规全频带振幅体更能有效体现沉积特征变化[15-19],而将多个单频体进行融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完整河道形态。

图6 薄层调谐和振幅谱分量的关系[14]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 layer tuning and amplitude spectrum components[14]

4 利用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技术精细刻画河道

综上所述,研究区时间类属性中方差、瞬时相位及90°相移属性对河道形态识别效果最佳,可清晰识别出多条河道自凸起向南汇入低洼地区(图2c、3c)。方差及瞬时相位属性中东西走向河道不清晰,而90°相移属性对南北向、东西向两个走向、级别的河道均有体现,且在研究区东部隐约体现出河道特征。振幅类属性中南北走向河道呈现断续特征,但可清晰识别出东西走向大型河道发育,且在东部形成“扇体”,两类属性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图3)。

受限于地震资料品质,常用属性虽然大致框定了研究区河道分布,但难以在一种属性中同时识别各类型河道,且具有多解性。由于研究区地震资料频带窄,主频低,频率类属性识别效果大多较差,而频谱分解对于薄层及地震横向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可将传统属性难以识别的现象在不同频段进行凸显和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效果。

4.1 利用广义谱分解识别河道

图7 研究区沿T20反射界面提取不同频率广义谱分解属性成果Fig.7 Extraction of generalized spectral decomposition attribute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along T20 seismic reflection interface in the study area

对研究区沿层拾取分频数据体(图7),色标红—黄对应强振幅,白—黑对应弱振幅(若白色从-2 000调整为0,整个图件发白,亮度太高,难以观察现象)成像清晰度与所选频率密切相关。主频从10 Hz到35 Hz,低频信息与东部沉积地层对应,随频率升高,高频成分在西部体现(图7)。这与凸起在西部,凹陷在东部的构造单元分布吻合。当频率过低时(10 Hz),难以体现有价值信息(图7a)。当频率升高至主频,两个走向的河道逐渐清晰:南北向河道在15~25 Hz分频体中为白色,边界清楚,弯曲度较低,结合已钻井,推测为窄而深的泥质顺直河道(图7b、c);东西走向河道在这个频段中多为黑—灰色,仅能观察到大体轮廓。在频率高于20 Hz范围内,东西走向河道为红—黄色,边界清晰,与南北走向河道呈切割关系,弯曲度较高,且在研究区东部入湖呈“扇体”形态,与振幅类属性结果相似(图3h)。随频率继续升高至有效频带的最高频率,东西走向河道特征发生变化:河道边界更清晰,且宽度加大,河道弯曲部位有颜色充填,与边滩对应,局部可见决口扇,为典型曲流河沉积(图7d—f)。高频对应河道宽度明显大于低频对应宽度,这与高频对应薄层、低频对应厚层的认识吻合。

综上所述,高、低频分别对应不同的地层厚度和沉积特征,仅单一频率还不能完成全区河道刻画,且对于研究区东部“扇体”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将不同频段的数据体进行融合混色。

4.2 基于广义谱分解的分频混色技术精细刻画河道

通过RGB混色技术,将低频段15 Hz、中频段25 Hz、高频段35 Hz分别以红、绿、蓝3色融合混色,使不同频率反映的地质特征在同一个属性体中表现出来,形成一个相对单一频率更完整,具有通频信息的彩色数据体[20-22],这一技术也称为“分频混色技术”。

将数据体沿层拾取,通过三维立体显示,研究区至少发育15条河道(图8)。河道7、8、15影响范围较广,宽度约800~1 000 m,为贯穿全区的主河道,其他分支河道宽度约100~400 m。在走向方面,除河道7、8为近东西走向外,其他河道均为近南北、北东走向。研究区西部多发育南北走向顺直河道,影响范围小,在凸起南缘被东西走向河道切截,后与河道15汇流向南流入低洼地区。上文振幅类属性中反映的东部“扇体”实为贯穿全区近南北走向的“河道15”及东延的“河道7”边界,宽度较大,影响范围广,各类微相发育。“河道15”在中部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结合已钻井分析,河道7、8、15可作为下一步钻探的有利方向。

石臼坨凸起继承性发育,近东西走向倾末端作为分水岭,将秦南凹陷和渤中凹陷分割,作为物源区,向南、东、北三个方向发育多条河流。方差属性与东上段沉积厚度叠合,可识别出黄色为凸起区,也是河流发育区;蓝色为洼陷区,为汇水区(图9a)。结合分频融合属性与厚度叠合图中的河道展布特征(图9b),研究区及其周缘发育3个汇水区,其中凸起以南的渤中凹陷为主要汇水区,凸起以东和以北为次要汇水区。

5 结论

图8 研究区分频混色属性沿T20界面提取立体图Fig.8 Spectral decomposition RGB blending attribute along T20 seismic reflection interface in the stydy area

1)研究区方差、瞬时相位及90°相移属性对河道形态识别效果最佳,振幅类属性可清晰识别大型河道,多种属性之间形成互补可大致框定河道展布情况。

图9 研究区及周缘属性与东上段厚度图Fig.9 Thickness map of upper section of Dongying formation together with seismic attribut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s

2)研究区通过广义谱分解所得单频体分辨率有明显提高,相对全频体揭示了更丰富的地质信息。基于广义谱分解的分频混色技术有效降低了解释的多解性,可清晰识别研究区至少发育15条河道,优选出3条河道作为下一步勘探方向,并进一步识别出研究区及其周缘发育3个汇水区。

猜你喜欢
广义振幅河道
L-拓扑空间广义模糊半紧性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广义仿拓扑群的若干性质研究*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从广义心肾不交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河道里的垃圾
一类特别的广义积分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