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临床疗效的对照观察见解

2020-10-19 18:25张洪光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疗效

张洪光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研究对象:我院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n=9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进行分组:比对组(n=40,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研究组(n=50,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比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经过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比对组患儿在经过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2.5%,相比较来说,研究组较高,P<0.05;与比对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在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8%VS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相比,布洛芬混悬液药物的退热效果更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布洛芬混悬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的是人体鼻、咽、喉部位受病原体侵犯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属于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患儿在发病后极易出现咳嗽、发热、流涕、鼻塞等一系列的不良表现,如若不及时救治,还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因此,改善预后,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就成了本病的核心内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布洛芬混悬液与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选取我院伴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n=9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进行分组,具体资料如下。研究组:n=50例,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4~8岁,平均在(6.13±1.07)岁,腋下体温39.5℃~41.0℃。比对组:n=40例,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9岁,平均在(5.98±1.23)岁,腋下体温39.5℃~41.0℃。比对2组一般资料,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比对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国药准字:H34024094;生产厂家: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ml*10支),剂量:2岁以下:0.5~1.0ml/次,2~5岁:1~2ml/次,>5岁:2ml/次,利用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1次/d。

[研究组]-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布洛芬混悬液(规格:100ml; 国药准字:H19991011;生产厂家: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剂量:1~3岁,体重10~15kg:4ml/次,4~6岁,体重16~21kg:5ml/次,7~9岁,体重22~29kg:8ml/次,10~12岁,体重28~32kg:10ml/次,用药间隔时间保持在4~6h,24h内不超过4次[2-3]。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2组患儿在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显效:用药4h后,患儿的咳嗽,流涕等症状基本消失,体温下降>1℃;有效: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各项临床不良反应均有了明显的好转,体温下降幅度为0.5~1℃;无效: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不良症状无任何变化,体温下降幅度<0.5℃。②分析2组患儿在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在SPSS23.0软件下进行,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接受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接受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的比对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5%,相比较来说,研究组较高,P<0.05。如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数据显示:研究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4/50),比对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10/40),2組患儿相比较来说,研究组较低,差异有显著性,=4.89,P=0.03。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在发病后患儿极易出现高热的现象,如若不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发展成惊厥,进而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对此,医院相关部门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本次研究中,相关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儿在经过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比对组患儿在经过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2.5%,相比较来说,研究组较高,P<0.05;与比对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在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8%VS25%],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布洛芬混悬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所涉及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在肌内注射过程中易引起疼痛,退热速度较慢,患儿难以接受;而布洛芬混悬液则属于一种橙色混悬液,味甜,使用方便,退热迅速,同时,它还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解热镇痛及抗炎的作用[4]。

总而言之,对于伴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使用价值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金海华, 卢洪萍. 布洛芬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内皮素水平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3):307-309.

张广源, 索生红, 杨森林. 布洛芬用于儿童和青少年骨折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 39(7):650-657.

黄雅莹, 田航, 宋兴荣, et al. 不同容量治疗方案对患儿日间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6):712-714.

黄智峰, 江姗, 孙盼盼, et al. 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自发性肠穿孔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9, 34(5):358-362.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