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0-10-19 18:25赵志乾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

赵志乾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在阑尾炎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128例研究对象均是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以手术麻醉方法的不同为基准分组,64例运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为观察组,64例运用硬膜外麻醉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阻滞最高平面高、VAS疼痛评分低、牵拉反应率低(分别为6.25%和18.75%)、麻醉不良反应率低(分别为7.81%和21.88%),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术中牵拉反应及麻醉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阑尾炎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阑尾炎是以阑尾压痛、反跳痛,以及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特点的疾病,如果患者满足手术指征,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不过麻醉方法对手术效果有着一定影响,理想的麻醉方式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获得充分的肌肉松弛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是常用麻醉方式,在阑尾炎手术中应用效果不同,基于此我院围绕两种麻醉方式展开对比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此次研究的128个病例均是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以手术麻醉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各64例。观察组男女占比34:30,年龄段20-55岁,均值(36.13±2.27)岁,其中39例单纯性阑尾炎、25例化脓性阑尾炎。对照组男女占比33:31,年龄段20-54岁,均值(36.08±2.15)岁,其中38例单纯性阑尾炎、26例化脓性阑尾炎。对比两组阑尾炎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30分钟,均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3mg咪唑安定;进入手术室后及时监测血样饱和度、血压、心电监护等,手术前静脉滴注10mL/kg复方乳酸钠。

1.2.1 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患者呈侧卧姿势,硬膜穿刺点于T11-12间隙,穿刺成功后置管;患者更换为平卧姿势,注入5L利多卡因,没有不适感后,注入8-12mL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手术每增加1小时,追加5mL。

1.2.2 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呈侧卧姿势,硬膜穿刺点于T11-12间隙,穿刺成功后,针尖向着斜上方导入腰麻针,可见脑脊液后在鞘内注入3mL罗哌卡因、葡萄糖混合液,注入速度1mL/10s;如果麻醉平面低于T6,经硬膜外导管,维持1mL/5s的速度持续注入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最高平面、手术开始时的疼痛程度,其中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量表(VAS)为标准,最高10分、最低0分,越疼痛得分越高。②记录两组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麻醉不良反应率(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整理用SPSS19.0软件,t检验定量资料,用()描述,x?检验定数资料,用(%)描述,差异较大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最高平面、VAS评分

麻醉起效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短,麻醉阻滞最高平面比对照组高、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牵拉反应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牵拉反应率、麻醉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阑尾炎急性发作未及时治疗,容易诱发化脓性门静脉炎、内外瘘、腹膜炎、脓肿等并发症,所以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要应用镇痛效果好、起效快、麻醉平面高的麻醉方式。其中,硬膜外麻醉应用较广泛,是在黄韧带、硬脊膜间隙注入麻醉药物,阻滞腔膝神经根,不会损伤硬脊膜,麻醉后无头痛症状;不过因为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会抑制心肌、扩张血管,患者术中易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情况[1];且对迷走神经不起作用,手术刺激会增加肌张力,引起疼痛、呕吐等不良反应。而腰麻也是应用较广的麻醉方式,也就是在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能达到快速神经阻滞的效果,但是因为会损伤硬脊膜,麻醉后易出现头痛症状,术中也无法追加药物[2]。不过将两种麻醉方式联合应用,能集合两种麻醉的优势,快速见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术中还能避免因牵拉而增加肌张力[3]。

本次研究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组,和运用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相比较,有着较短的麻醉起效时间、较高的麻醉阻滞最高平面、较低的VAS评分,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牵拉反应率低,分别为6.25%和18.75%,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率低,分别为7.81%和21.88%,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見,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腰硬联合麻醉药物能更快发作作用,获得更高的麻醉平面,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不易出现牵拉反应,还能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麻醉不良反应的产生。

综上所述,阑尾炎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能同时保证麻醉质量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阳洋. 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阑尾切除术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8, 26(10):46-48.

王绍廷.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阑尾炎手术中应用效果对比[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 40(01):41-43.

张丽. 对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9):45-46.

猜你喜欢
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