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10-19 18:25赵文菊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阿帕结合部腺癌

赵文菊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03月-2019年0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1例。其中实行单一化疗治疗的为参照组,实行阿帕替尼联合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和并发症的产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优于参照组并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产生率和参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帕替尼在治疗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成效,能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和临床治疗水平,并且安全性也与单一化疗没有明显的差异,有着推广价值。

【关键词】阿帕替尼;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5-0019(2020)13--01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在我国也是恶性肿瘤死亡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疾病,会再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通常情况下,胃癌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症状,因此在我国早期对胃癌所进行的整体性小于10%[1]。晚期胃癌患者在不进行化疗的状况下只可以存活三个月。但是随着最近几年人们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所产生的变化,我国胃癌、食管癌结合全部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为胃癌初期是很难发现的,并且大部分的患者发现自己患有胃癌的时候都处在中晚期,因此多数的人也就选择进行化疗来维持生命[2]。引发胃癌的原因主要是远处脏器产生了转移,并且肝脏的转移产生率是相对较高的。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对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03月-2019年0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1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为22:19;平均年龄为(63.19±3.08)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21;平均年龄为(63.45±3.76)岁。比较两组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等的对比并不显著,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实行常规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则在常规化疗的基本前提之下实行阿帕替尼口服治疗。剂量为250-850mg,每天一次,28天为一疗程。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一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采取相依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通常情况下较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剂量调整、对症治疗和停药。按照相应的临床经验,通常在2-3个疗程就需要对用药剂量进行一定的调整,有些患者可能会产生血液学中的一些不良反应,合理停药之后这种状况就会逐渐恢复直到消失。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状态良好并且没有产生胃以外并脏转移的现象则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状态一般,并且没有产生胃以外病灶转移的状况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状态相对较差,并且产生了胃以外病灶转移的现象为无效。按照NCI标准对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一定的评估,不良反应分为三个等级,1-3级,1级为最严重,3级为最轻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资料处理,用%表示治疗有效率和患者安全性,行卡方检验,(P<0.05)时即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性

参照组患者的安全性和观察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胃癌肝脏转移是造成胃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并且大多数都是血行转移所造成的。按照转移的形式可以分成同时性和异时性两种状况。就临床资料而言,胃癌肝脏转移的发病率超过12%,并且5年生存率低于10%,因此早期所进行的诊断和预防是防止肝脏产生转移以及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方式[3]。当前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进行手术切除和全身化疗,而且胃肝癌转移手术其治疗成效不够显著,可以进行有效切除的患者低于20%,因此就需要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配合治疗。

阿帕替尼是一种能够在小分子血管中生长的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成分,并且阿帕替尼可以对晚期胃癌以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存活时间,防止肝脏产生转移[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优于参照组并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的产生率和参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阿帕替尼在治疗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成效,能够提高临床治疗质量和临床治疗水平,并且安全性也与单一化疗没有明显的差异,有着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在胃癌、食管胃结合部全部胰腺癌伴随肝脏转移的患者中有着较好的治疗成效,能够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后的明显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命,并且还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方成 , 袁青玲 , 徐娟俐 , et al.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8,14(41):568-569.

刘欣.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名医, 2019, 69(02):250-251.

卜晓倩, 裴毅.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1例[J]. 中国肿瘤临床, 2017, 44(9):460-460.

董向军.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9, 46(6):342-345.

猜你喜欢
阿帕结合部腺癌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变更声明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栓接结合部迟滞非线性建模与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