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价值体会

2020-10-19 19:44于洪基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

于洪基

【摘 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价值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标准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标准组采取标准急救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标准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标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工作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标准化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急诊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治和抢救,专门负责急诊的科室称为急诊科,是医院用来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危重症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且病情变化快的一类病人。研究表明在抢救过程中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给予标准化的急救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的抢救工作的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1]。因此本次研究将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价值体会,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7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法为常规组和标准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为(50.12±9.86)岁;呼吸系统疾病8例,脑血管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9例,外伤患者8例。标准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为(51.48±10.12)岁;呼吸系统疾病7例,脑血管疾病9例,心血管疾病10例,外伤患者9例。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根据常规的抢救流程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和就治。标准组采取标准急救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接到急救电话时立即安排救护车接诊患者,配备好急救所需的药品和仪器,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病情及时开展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建立静脉通路、处理外伤、心肺复苏等院前抢救工作;(2)在患者的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简明有效的评估,并及时将基本信息反馈给急诊室,使急诊室准备好相应的抢救工作;(3)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快速分诊,保证患者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得到救治,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明确分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工作,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作出紧急处理;(4)待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将患者转运至病房,并跟术后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療的药物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交代术后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的焦躁、恐惧心理,才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工作质量,包括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时间。(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采取本院急诊室自制的问卷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5~89分为比较满意,6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比较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录入至SPSS22.0版中处理,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表现形式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工作质量比较:经统计比较,常规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8.57 %,标准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4.29 %,两组抢救成功率相比较,差异微小无统计学意义(=0.7292,P=0.3932>0.05);常规组的抢救时间为(47.56±11.84)min,标准组的抢救时间为(34.29±10.47) min,比较可得标准组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t=4.9671,P=0.0000<0.05)。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比较:标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急诊存在的意义是在面临突发疾病和意外时能够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科学有效的救治,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急诊危重症这类病情往往极其复杂,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一旦在抢救过程中出现偏差,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要确保抢救的质量,而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抢救的质量[3]。

标准化急救护理是以患者的紧急抢救和治疗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护理人员分工明确,通过对患者进行现场接诊、快速转运、快速分诊、交接安排等四方面的护理干预,确保护理工作的及时性、条理性、规范性以及针对性,以确保抢救工作的稳定进行[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标准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标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工作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邵荣华,陈晓丽,黄琴.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3):82-84.

曾萍.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16(03):162-163.

许静锋.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1):104-106.

刘少银,权秋香,陈锦秀.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效果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40-4241.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理念对胆结石患者的应用研究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继发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