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的护理体会

2020-10-19 19:44周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护理体会高血压脑出血

周静

【摘 要】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间治疗的37例高血压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性护理下实施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预后效果,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目前在我国各类高发性疾病中发病率占首位,临床上对该病采取高度重视[1]。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是一种目前针对于该疾病病理病机的相对有效的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采取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体会,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间治疗的37例高血压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8.13±9.72)岁,脑出血量20~60mL,平均(38.13±3.72)ml。观察组男10例,女9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8.27±7.31)岁,脑出血量21~58ml,平均(37.12±5.73)m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如定时打扫病室、及时更替床单、监测患者生命特征等。

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术前:患者住院后,医护人员需掌握患者基本资料,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判断病情严重性,为患者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向患者讲解病情、治疗方案及相关护理方法等,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度。提前准备好各项手术器材。2)术后:患者在手术结束后3d内,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体温及瞳孔等变化情况,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患者体温发生持续性异常,则诊断为感染性或中枢性高热,医护人员需备好药物进行降温救治。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指导患者正确体位摆放,及时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等,备好呼吸机实施辅助治疗。术后4~6h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打开引流管,进行引流时应对引流速度及流量采取适当控制,避免造成不良事故,并密切观察每次对患者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结合诊断患者发生持续性出血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支持治疗。3)预防性措施:注意患者病房内清洁卫生,尽可能减少探视次数及时间,避免出现感染事件;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及擦拭身体;加强对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的清洁,清洁护理中采取无菌操作。4)心理护理:增加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时间与次数,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为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增加其信心。5)康复训练:加强患者语言和肢体的训练,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语言功能恢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训练强度及时间,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改善认知与运动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临床预后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临床预后效果通过神经恢复功能判断,恢复85%以上为治愈;恢复60%-85%为显效;恢复30%-60%为有效;恢复30%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院内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采取评价,评价等级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比较采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比较:观察组临床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预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作是因患者从事体力或脑力活动过度导致,或情绪异常因素造成血压持续异常,致使脑血管发生破裂[2]。该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患者造成生命与健康安全威胁,因此,临床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显得至关重要[3]。目前,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措施,但患者临床预后效果相对不乐观,随着医学的进步,护理模式不断完善,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从仅仅治疗疾病提升到需求高质量身体及精神的护理,在患者生命安全保障上,不仅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疗,还应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于临床上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采取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提升临床预后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陈怀欣.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6):3730-3731.

杜春雪.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要点分析[J].智慧健康,2017,3(22):87-88.

劉霞.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7):140-141.

猜你喜欢
护理体会高血压脑出血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