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卡式交叉配血的影响观察

2020-10-19 18:05孔秀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孔秀红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2019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50例患者标本和30例有凝块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使用血清与血浆、不同的离心方式、抗凝不完全血样的使用、不同浓度红细胞悬液的对比。结果:抗凝不完全血样和未进行抗凝处理的血样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当红细胞悬液浓度高于1%时易引起假阳性。结论:标本的处理方式不当,可造成微柱凝胶试验假阳性;未抗凝标本由于纤维蛋白短时间难以析出,不宜急诊配血;红细胞悬液不可过浓,且抗凝不完全血样红细胞最好洗涤后使用。

【关键词】卡式法;微柱凝胶;交叉配血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在临床治疗与抢救生命中,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要保证输血安全,必须保证供血者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与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相吻合匹配[1]。常规来讲,就是双方的血液血型必须具有相容性,否则在对患者输入不匹配的血液后,会导致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与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形成血液凝块,激活补体导致溶血。在临床中,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是对输血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三项方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血液输注后,不会造成供受者的红细胞破坏,从而引发严重输血不良反应。交叉配血中通常应用微柱凝胶试验,该种试验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免疫血清检测与凝胶技术结合,操作方法更为简便,但同时试验标本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临床配血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6月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50例患者标本和30例有凝块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9-56岁,平均(34.6±1.3)岁,全部进行输血治疗,对所有患者采集抗凝血与促凝血,血样经过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显示正常,RhD检出结果均为阳性,与供血者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显示吻合度高,同时选取30例抗凝不完全血液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经由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ABODE血型检测卡(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所有微柱凝胶卡在使用前均1000r/min离心1min;凝聚胺试剂盒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IgG抗D(效价大于或等于64)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以上所有试剂均在效期内使用。TD-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均由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2 操作方法 将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离心分离血清,进一步离心分离红细胞,分别将二者红细胞配成0.8%生理盐水悬液,将50μL受血者血清与50μL供血者红细胞悬液混合加入主侧凝胶管中,将50μL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与50μL供血者血清加入次侧凝胶管中,加样后的凝胶试剂卡(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S20150036)置于免疫微柱孵育器中37℃孵育15min,孵育后的凝胶试剂卡使用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BYL型,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离心(900r/min,2min)后再离心(1500r/min,3min)。探究血样抗凝与否对试验结果影响时,将EDTA-K2抗凝管中血样、普通促凝管中血样和不完全抗凝血样作为受血者样本使用MGT分别与供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并比较3组样品阳性率;探究不同红细胞悬液浓度对试验结果影响时,将EDTA-K2抗凝管中血样作为受血者血样,且将受血者红细胞悬液浓度用生理盐水依次调整为0.5%、0.8%、1.0%、2.0%、3.0%、4.0%,使用MGT分别与供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2],比较3组样品阳性率。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将SPSS 20.0做为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与t检验分别对计数与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检验结果设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样抗凝与否影响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当抗凝处理不完全时易出现假阳性,普通促凝組阳性率46.00%(23/50),EDTA-K2抗凝组阳性率0.00%(0/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抗凝组阳性率43.33%(13/30),EDTA-K2抗凝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红细胞悬液浓度大于1%时假阳性率6.00%(3/50),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率(浓度0.5%、0.8%时阳性率均为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红细胞悬液浓度假阳性率86.00%(43/50),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大于2%红细胞悬液时出现完全假阳性(浓度3.0%、4.0%时阳性率均为100.00%),高于低浓度红细胞悬液浓度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交叉配血是指将患者血清中加入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液进行凝集实验,只有交叉配血两侧均无凝集反应,方能进行输血,次侧出现凝集反应则说明配血基本相合,紧急情况下可以输血。交叉配血能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凝聚胺介质配血、卡式配血等方式进行检验,凝聚胺介质配血法操作简单便捷,常用于急诊配血,但该法局限性较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3]微柱凝胶卡式法配血,适宜浓度为0.8%-1.0%,不能超过1.0%,红细胞悬液浓度过浓会出现假阳性,跟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标本的处理方式不当,可造成微柱凝胶试验假阳性;未抗凝标本由于纤维蛋白短时间难以析出,不宜急诊配血;红细胞悬液不可过浓,且抗凝不完全血样红细胞最好洗涤后使用。

参考文献

田静辉. 研究不同标本对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17,3(19):16-17.

巩 戎. 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29(4):58-60.

余海燕,丁后明,李凌波. 不同标本对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3):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