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所致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2020-10-19 18:07孙淑云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孙淑云

【摘 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肿瘤的防治等,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胃肠道损伤,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于皮疹和肝功能损伤。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虽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因此,临床应明确每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用药安全。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非甾体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一类抗炎药的总称,是指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NSAIDs种类繁多,主要有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药物,这一类型的药物在抗炎、止痛、抗风湿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发热以及各类关节炎等症状。近年来,随着NSAIDs研发的不断发展,其品种和剂型均有所增多,消耗量也不断增大,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药物类型。但是,在NSAIDs使用人群当中,20%-2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因此,必须要正视NSAIDs的临床使用,并且了解其出现的不良反应。NSAIDs 的合理应用,虽然不是新课题、却非常值得重视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36.7±5.3)岁;所患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5例,偏头痛患者10例,牙痛10例,其他4例。

1.2 方法 观察与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的症状表现,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NSAIDs临床合理应用的加强措施。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的表现与累及器官和系统 发生变态反应以及皮疹9例;胃肠道反应40例,其中包含恶心、腹痛以及便秘等症状;肝损伤例数为3例;心血管疾病例数为4例;血液系统病变例数为5例,肾损伤例数为3例;听觉损伤例数为4例。上述症状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并无1例出现死亡或者严重并发症现象。

2.2 产生不良反应的NSAIDs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31例(45.59%)、塞来昔布14例(20.59%)、双氯芬酸7例(10.29%)、尼美舒利6例(8.82%)、阿司匹林5例(7.35%)、布洛芬5例(7.35%)。

3 讨论

3.1 NSAIDs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①胃肠道损害 胃肠道不适是临床最多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于药品对胃肠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导致组织受损,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甚至病情严重的可诱发胃、肠穿孔或出血,以及胃肠排空障碍等情况的发生。②肝脏损害 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NSAIDs几乎均对肝脏有所损害。用药后,由于肝脏超敏反应的代谢发生异常,引起直接或间接肝脏毒性反应。肝脏毒性反应具有潜伏期短,发生率高,可预测性差的特点[2]。对于老年肾功能减退及慢性肝病患者,损伤可能更为严重。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严重肝脏损害,尤以肝坏死多见,在服这些药的时候,如果饮酒,肝坏死的风险更大;大剂量使用保泰松可致肝损害,产生黄疸、肝炎等。③皮肤反应 皮肤反应是 NSAIDs 的第二大常见的不良反应,以舒林酸、萘普生、吡罗昔康多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光敏性皮炎等,但有时也可发生一些非常罕见的可致命的不良反应。④肾脏损害 几乎所有的NSAIDs都能引起急性肾衰,在使用NSAIDs后都能引起水钠潴留,抑制 PG 合成,因此,对肾血流、肾脏上皮内细胞液、离子转运以及肾内激素可产生调控作用。肾乳头坏死,是一种不常见的典型不良反应,伴尿量减少,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大剂量NSAIDs和代谢物增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肾脏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诱发肾乳头坏死。临床多见于非无尿性,当患者伴有肾脏危险因素存在时,应避免使用。对伴有严重心、脑、肾等脏器损伤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肾损害。⑤心血管不良反应 选择性COX-2抑制剂,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如:急性心肌梗死,对血压有很大的影响,可通过干扰前列环素的合成,平衡破坏其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⑥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的NSAIDs均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延长疾病的出血时间,抑制粒细胞的再生,避免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对氨基水杨酸可减少粒细胞、血小板。保泰松、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存在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阿司匹林可致缺铁性贫血,引起不可逆性反应。

3.2 不良反应的预防 应该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疾病程度的不同,合理、恰当的不同规格类型的NSAIDs。如,症状较轻时尽量少服NSAIDs,可通过辅助一些外用制剂来促进疗效;若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肾病、消化道疾病等慢性疾病时,一定要注意NSAIDs的应用,避免药物作用使症状加重。此外,为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选择临床一致认定的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且在充分考虑到儿童、老年人体质较弱的特点,合理用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应用NSAIDS需要长期用药时,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在使用OTC品种时,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用药[3]。服药期间禁止饮用含酒精的饮料,防止因酒精加重胃粘膜的損伤而致出血。确定患者是否有用药禁忌证,对患者病史进行仔细了解,特别要注意并发症,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溃疡病、脱水、高血压、高血钾钠、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或者是应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患者,要避免使用NSAIDs。

参考文献

何丽芳,陈成辉.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使用及其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 抗感染药学,2017,14(9):1730-1732.

纪慧. 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127-128.

左橙子,彭文兴. 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用药与合理选择[J]. 中南药学 ,2017,15(5):639-642.

猜你喜欢
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