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分析

2020-10-19 18:07朱英民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朱英民

【摘 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7月到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心电图检测,试验组施以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患儿的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儿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患儿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由诸多病因所致,并具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通过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小儿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而将会对其生长发育与健康均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需要对其进行良好治疗[1]。然而由于心律失常具有不同的类型,因此为确保患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则需要予以有效的诊断[2]。在目前检测水平下,临床中主要使用心电图进行检测,包括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等两种模式[3]。本文将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到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5例,男女各24例与21例,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6.5±4.9)歲,其中心源性心律失常患儿共26例,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共2例、先天性心脏病共2例、病毒性心肌炎共22例;非心源性心律失常共19例,包括电解质紊乱共2例、消化道感染共5例、肺炎共9例、上呼吸系统感染共3例;试验组45例,男女各25例与20例,年龄为4-10岁,平均年龄为(6.9±5.1)岁,其中心源性心律失常患儿共28例,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共4例、先天性心脏病共4例、病毒性心肌炎共20例;非心源性心律失常共17例,包括电解质紊乱共1例、消化道感染共3例、肺炎共9例、上呼吸系统感染共4例。两组患者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①存在心率减慢或增快现象,其节律出现异常的变化,其第一心音的强度出现变化;②均获得家长的完全同意。

1.3 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完成整个检测过程;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变症状。

1.4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选择ECG-2301A型数字式心电图机,在进行检查前使用酒精棉球擦拭连接部位,辅助其采取仰卧体位,将纸速设定为25mm/s,若患儿的心率超过150次/min,则需要将纸速设定为50mm/s,严格记录检测结果。

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选择埃顿ECG-128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机对患儿实施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计算机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并对误差进行人工检验。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包括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的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

试验组的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心律失常具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且相比于成人而言,其具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此需要对其进行早期有效的诊断。临床检测人员主要通过心电图的方式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等。

对于常规心电图而言,虽然其耗时较短,然而较易发生误诊与漏诊等不良情况,从而无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4]。对于动态心电图而言,能够对患儿实施24h不间断的检测,从而能够获得明确的动态变化情况,便于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同时该种方式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患儿,并且对于无明显疾病症状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进行良好的诊断,因而可作为首选的检测方式[5]。依据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式后,患儿的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明显提升,原因在于该种检测方式能够对患儿实施不间断的检测,并且能够对诸多不同症状进行有效的诊断,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儿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测方式,但仍然需要加强研究,以便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陈凤云.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价值对比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26-27.

丁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8):920-921.

朱丹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5):101-102.

韩琼,韩宏毅,张艳.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2):71-72.

王康力.两种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9):47-49.

猜你喜欢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率评价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