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课堂中的迁移学习:从得其意到得其言

2020-10-20 03:30汪健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倒影梦境景物

汪健

在T型课堂语文学习中,教师往往运用“言意兼得”的学习策略,开启“语言风景这边独好”的迁移式学习,让学生读懂具象内容、入乎其内得其意,品味特色语言、出乎其外得其言,最终言意兼得,将内容与形式凝聚笔端、迁移运用,实现深度学习的价值追求。《好的故事》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鲁迅单元里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鲁迅作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大师,他的文学语言以口语为基础,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极具个性和创造性。这篇课文是“鲁迅启蒙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与鲁迅作品的“初见”。教学中,教师应抛弃各种已知概念,让鲁迅“回到”当下儿童中间,引领学生直面鲁迅的“白话文”,运用迁移的方式学习,得意得言“会于心”。

一、课堂实录之“言意兼得”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片段一:圈畫词语,朗读想象,感受语言文字美

师:鲁迅的梦美丽、幽雅、有趣。梦里有哪些景物呢?请找出相应段落,圈出词语。

生:写梦境的是第七自然段,梦里有枯柳树、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茅屋、狗、塔、村女、云、河。

师:一起读一读这些词,想一想,这些景物都在我们的眼前,它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想象齐读圈画的词语)

生:村女可能会在河边洗衣服。

生:他们都在河水里。这个梦就是河中的倒影。(师板书:倒影)

师:这个梦也画在了书上。(指导学生欣赏课文插图,略)

师:请同学们想象着梦中的样子再去读这一小节,读出美丽、幽雅、有趣。(学生自由读该段内容)

师:这个梦让你感受到美丽、幽雅、有趣了吗?请结合语句说一说。

生:美在颜色,红花“如缕缕的胭脂水”。

生:这个梦具有动态美。水中的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师:怎么拉长?(贴词语:拉长)

师:(学生用动作表示“拉长”)可以变胖,横向拉长;也可以变高,竖向拉长。你想怎样拉长就怎样拉长。我们一起读,配合你想象的动作。(师生边想象、边做动作朗读句子)

师:同样是花的倒影,怎么从“胭脂水”变成“红锦带”了呢?发生了什么?(出示课件,如图1)

生:水有了波动。

师:哦,这就有趣了,红花的倒影动了。还有什么动了?

生:狗、白云、村女都动了。“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学生分组朗读;师贴词语“织入”,生用动作感受“织入”的意思)

生:更有趣的是,“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师:展开想象,我们一起把这个画面的美丽、幽雅、有趣读出来。(学生朗读该段)

片段二:活用词语,沉浸想象,表达心中画面美

师:一起看向故乡的河流,这里(屏显第五自然段)有些什么?请圈出来。

生:故乡有小船、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小河、日光、萍藻、游鱼。

师: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又会有哪些联系呢?

生:有和尚就会有伽蓝,我想还会有钟声。

生:鲁迅故乡绍兴是美丽的水乡,这些景物也都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了。

师:梦境来自记忆,记忆里也有倒影,真会读书!我们一起读好这水中景物。“两岸边的……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学生接着朗读该段内容)

师:这一段不仅写了这么多景物,还出现了很多有趣的表示倒影变化的词语,你发现了吗?请圈出来。(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相关词语;学生上讲台给词语分组,如摇动、荡漾、浮动一组,扩大、伸长、拉长一组,融和、织进、织入一组,解散、碎散、退缩一组)

师:展开想象,这水中倒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呢?

生:可能是作者一打桨。

生:可能是小狗来喝水。

生:可能是村女洗衣服。

师:我想,这画面一定很美,很幽雅,很有趣。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也可以直接用这些动词把画面写出来,看谁用得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式,如图2;学生借用相关的动词、句式,展开想象写句子)

生:小狗那可爱的脸倒映在水中,它舔舔水,那小狗便碎散了,织入了白云。过了一会儿,又退缩了,现出了原形。

生:忽然白云织入了进来,配合着日光,镶起了金边。我一打桨,水声回荡,那云便拉长了,变成一个白胖胖的小淘气,轻轻松松地逃了过去。

生:一阵风吹过,水摇动着,红色扩大、拉长了,如同一把玫红色的扇子,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又合上了。

生:小野花拉长变成了彩带,与翠绿融合在一起,像一幅油彩。时而碎散、扩大,在河中静静飘荡。那村女原是默默的,一打桨,竟也变得笑意盎然起来。她要洗的衣服变成了一缕清风,织入斑红花中,将红花打碎了。

师:美丽、幽雅、有趣,这就是我们现场创作的“好的故事”。

片段三:链接资料,提取信息,交流感悟升华美

师:梦不断变化,然而梦醒了。现实中(屏显第一自然段)只有什么?请迅速圈出来。

生:油灯、鞭爆的繁响、烟草的烟雾,是昏沉的夜。

师:这个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谁来填一填“梦境让人(    ),现实叫人(    )”?

生:梦境让人欣喜,现实叫人害怕。

生:梦境让人神往,现实叫人哀叹。

师:(屏显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请大家快速默读,画出关键信息,交流你对“好的故事”又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生:我画的句子是“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我发现,“好的故事”是指美好的生活,就像鲁迅梦中描述的样子。

生:我画的句子是“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我感觉,梦境的美和现实的丑对比很强烈,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因此水中的倒影不仅让人觉得美,而且富于梦幻色彩,它是鲁迅求而不得的。

师:是的,大家的感受都很准确,这《好的故事》不单单在写梦中倒影的美、故乡的美,也象征着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强烈的追求与向往,并且因为这感情真挚而强烈,所以这语言才会如此的细腻、美妙、动人。

二、案例分析之迁移学习教学操作要领

迁移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习历程。迁移之前,学生的学习通常是感性的、零散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明白无误地知道所要迁移学习的“这一个”究竟是什么,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也就是说,教师只有以教材为本,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努力学好文本中的“这一个”,才能促成学生向“那一个”的顺利迁移。下面笔者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一)学好“这一个”:入境得意,眼中有画面

在《好的故事》里,鲁迅笔下的每一个故乡风物,都藏着作者深情的凝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慢慢欣赏,字字入目、连词成句,在脑海中做一个思维的转化,把其中的字词句变成一幅幅充满质感的画面,有形状、色彩、声音,有静态、动态、变化,并通过这些具象化的内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此方可为迁移学习做好准备。在以上“片段一”和“片段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圈出表示景物的词语,朗读词语并想象景物的样子,从中发现文字背后的形状、颜色、声音;然后关注景物之间的联系,朗读句子形成画面感,读懂水中美丽的倒影和倒影有趣的变化。正是在这圈一圈、读一读、想一想的过程中,学生眼中的画面逐渐打开,这就是得其意。

只有文本内容具象化,学生进入文本世界得其意,迁移运用才能真正发生。比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丁香结》,要求学生进行感悟表达,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丁香结引发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呼应单元语文要素目标“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如果学生眼中没有城里城外、斗室旁、雨中丁香的颜色、芬芳、形态,没有形成一幅幅蓬勃灿烂的画卷,怎么能够体会到宗璞笔下的那份乐观,又怎么能够知道解不完的结之所以增添滋味,恰恰是因为人生是有绚烂快乐的时候呀。

(二)向“那一个”迁移:仿写得言,笔下有关联

T型课堂中,教师立足语言表达的视角,引领学生在迁移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欣赏语言的风景。《好的故事》第五和第七两个自然段聚合了丰富的内涵与完美的语言形式,是本课学习的核心内容。12个动词分属三个不同的类别,巧妙地让景物生动起来,彰显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而这些词语串成的句子同时让我们感受到鲁迅语言中“童趣可掬”的一面。这12个动词,便是学生阅读中的兴趣点、茫然点、联想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借助动作领悟每一种事物倒影变化的形态;然后将词语分类,感悟动词运用的准确、丰富;最后自由选择词语,进行仿写。学生在T型课堂中,巧妙地进行言语实践,诗意盎然、佳句频出,不仅实现了有效的表达,而且获得了表达的乐趣,这就是得其言。

课堂中的迁移运用,应循着文本语言特色设计深度学习,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辉映之中,自然而然地仿写出诗一般的语言。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迹》,教师应紧扣贾平凹语言中巧用叠词和拟人化写月光的特色来设计句子仿写,同时回应单元语文要素目标“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如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让月光也有动作,用叠词写出看到、感受到的样态等。学生在情境中迁移学习,便能写出如下诗一般的语句:“月光悄没声地跑进了蔚蓝的深海里,渐渐地他累了,浮在海上打起了呼噜。”“月光跳在窗户上,玉玉的、盈盈的;月光走进草丛中,细细的、款款的。”童年的月夜,月满人间,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把自己眼中的月光诉诸笔端,这不正是美的创作吗?

(三)参透“这一个”:言意得当,心中有情感

得意得言,皆须兼顾汉语重感悟、重内省的特点。无论是形式仿写、内容补白,还是感悟表达,所有的迁移运用一定要在学生具有表达需要的时刻才能真正发生。语言有温度,一定是读和写的这个人有感情。

《好的故事》如果将第五、第七自然段独立出来,固然是一篇相对单纯的状写家乡风物的文章,但是如果没有片段三中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没有名家评论的引入,学生在学习中就难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深情。对于鲁迅而言,他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离开绍兴,此生再也没有一次踏足故土。这水中的景物,凝聚了他多少美好的向往和眷恋!教师只有适切地引入资料,学生才能带着情感去审视他写下的那一个个词句,在情感的浸润中得意得言。迁移学习,依据思维的广度,从文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世界。

从得意到得言,学生不仅可以在相似的场景中“触景迁移”恰当地表达,更能形成结构化的语言图谱触景生情,更好地表达眼前景、心中情。比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单纯安排学生运用《陀螺》一课习得的“情感线”,在习作中设计诸如“懊恼—期盼—兴奋—担心—自豪”的情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查找游戏时使用的材料,经历游戏的过程,在游戏里享受丰富的真实情感,如此方能达到有效的迁移,将所得之“意”和所得之“言”进行完美的结合。

T型课堂中的迁移学习,就是从得其意到得其言,让文本具象化内容和特色化语言有机结合,融入学生的真情實感,让内容与形式凝聚笔端,帮助学生在言意兼得中展开深度学习。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倒影梦境景物
倒影
四时景物皆成趣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写写冬天的景物
倒影之美
梦境
景物描写要准确
苦难中的梦境写作
YiyiGutz 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