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视野下广西岑溪牛娘剧的形成与发展

2020-10-20 06:01贺连花
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文环境风俗审美

贺连花

摘 要:牛娘剧是一种地方特色剧种,主要盛行于广西梧州岑溪市,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极具魅力。文章在人文环境视野下,从广西岑溪的风俗习惯、审美趣味、价值观念、文化认同方面来阐述广西岑溪牛娘剧的发展。

关键词:牛娘剧;人文环境;风俗;审美;价值观

广西岑溪牛娘剧的保护与发展一方面依赖于音乐专家学者大量研究、发掘、整理留下的宝贵论文和专著,另一方面则是牛娘剧赖以生存发展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在社会交往中产生,具有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特点,包括共同体的观念、态度、认知环境等。作为一个变量,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着人们的风俗、审美、认知和价值观。

一、风俗习惯下牛娘剧的来源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劳动创造歌舞艺术,戏剧来源于歌舞,牛娘剧来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人文气息。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老艺人的忆述,关于牛娘剧还有一个故事,在梧州岑溪有一块几十里地的禾苗被一头野牛在短时间内全部摧毁,村民们愤怒之下便拿起刀具砍断了野牛的一只脚,野牛后来就变成了一头石头牛,横卧于六旺河中。据说石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凡是遇到洪涝灾害石牛就会大显神灵使之风调雨顺,乡民们视石牛为神灵,每逢春节便成群结队前往供奉,以求五谷丰登,于是便出现“唱春牛”的习俗。牛娘剧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五个重要的时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丰富和发展。牛娘剧表演不仅在春节会自发组织,在其他一些重大节日或活动中,如中秋、文化艺术节、婚庆、祝寿等也能欣赏得到,它寄托着岑溪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对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二、审美趣味下牛娘剧的音乐

社会中共同体形成的认知方式、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作为一个无形的动力影响着创造者,支配着人们的意识进行物质创造。随着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原则的转变,牛娘剧的音乐特点也在原基础上发生了一些改变。通过对比传统牛娘剧和现代牛娘剧在曲式、旋律、节奏节拍和伴奏乐器上的不同,可以得知现代牛娘剧在创作手法上站在现代人的立场更加注重音乐内部的张力和戏剧性,追求音乐的律动性、戏剧情感的爆发性和艺术表演的氛围,与新时代受众群体的审美原则更加贴近,反映了当下受众所追求的娱乐性和审美需求。

曲式:传统牛娘剧一般使用四句类或二句类的分段体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采用“换头同尾”的形式,中间用伴奏乐器锣鼓做过门。而现代牛娘剧在曲式结构上类型上相似,但却更喜欢使用“对比式呼应”与“起承转合”的手法。这种手法的改变使相对呆板、缺乏动力性的传统牛娘戏增强了内部的表现力和戏剧性。

旋律:传统牛娘剧在旋律创作上采用了“级进交替式句首”与“级进下行式句尾”相结合的旋律进行方式。现代牛娘剧在原先的基础上,上下两部分中加入了“上扬式句尾”和“跳进式句首”,使得旋律走向更加丰富,增强了乐句之间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创作上的突破和创新。

节奏、节拍:传统牛娘剧的节奏比较自由、松散,变化拍子较多,唱词与节奏的重音往往错开而弱化旋律的强弱规律。而现代牛娘剧大多节奏规整、节拍统一,使得音乐更具有律动性和动力感。

伴奏乐器:传统牛娘戏乐器主要是打击类,如锣、鼓、钹,牛娘剧初期表演比較即兴,会给演员编词时间,每唱几句就会敲锣鼓,往往敲锣鼓时间稍长于唱的时间,有时候锣鼓敲停了演员还编不出唱词。在现代牛娘剧中增加了吹奏类和拉弹类,打击乐增加快板、木鱼等,拉弹类有二胡、高胡、中胡、月琴、扬琴、手风琴等。乐器的丰富,有利于唱词与道白之间的衔接,推进情感发展,渲染戏剧表演的艺术氛围。

三、价值观念下牛娘剧的唱词

(一)思想深刻,美德育人

“唱”是牛娘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剧中人物主要通过唱词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塑造角色性格,观众通过唱词来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牛娘剧唱词生活气息浓重,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艺术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戏曲文化具有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作用。传统牛娘剧的内容健康向上,歌颂努力奋发,反映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而现代剧目则歌颂好人好事,批判封建思想,通过唱词一方面显示祖辈们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也通过内涵进一步激励新时代年轻人崇尚美德,共建和谐美好大家园。如《鸡笼》这部现代牛娘剧以一只鸡笼的归属问题反映了祖孙三代一家人不同的价值观念,强调树立爱集体、爱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现代剧《亲家》引导年轻人要继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

(二)衬词丰富,方言演唱

牛娘剧文字结构多为七言句的上下句,间以三字、五字、十字句或更多字句的结构。灵活使用衬词也是牛娘剧的特色之一,程式化的衬词有上句末尾的“啰”或“呀”,其他各节拍位置的常用衬词有“呀”“个”“都”“道”“又”等,有时还有二至三个衬词连用。使用衬词的目的除了使指物更加具体,连贯上下文意之外,其余一般无明确意义,使演唱更加口语化。

岑溪牛娘剧属于地方剧种,使用的自然就是岑溪方言,运用方言对戏班成员来说唱起来更加容易,而且对观众来说听起来更加亲切。广西岑溪地方方言属于粤语系桂东南地区白话方言,发音粗犷、硬实、响亮,没有卷舌音是其主要特色。岑溪方言至今均为仄声字,与广州方言(粤语)比较,岑溪方言没有广州方言发音轻柔,岑溪方言发音比广州方言发音偏高,在发音送气的力度上都比广州方言强烈。

四、文化认同下牛娘剧的传播

一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力来源于文化本身的魅力,而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手段至关重要。岑溪牛娘剧作为地方精神文化的载体,凝聚了岑溪人们的智慧结晶,加强岑溪人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牛娘戏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十七大提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既要不断丰富创新文化内容,又要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提高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岑溪市高度重视牛娘剧的传承和保护,《牛娘戏大全》《岑溪市牛娘剧志》的出版,300多个传统剧目整理,200多个现代剧目创作,大量光碟唱片发行,微信公众号推行等,对于牛娘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推选牛娘剧教学基地和进校园示范学校,聘请传承人进校指导;开展戏曲进乡村,成立牛娘剧协会、戏班研究会和艺术团体;建设牛娘剧场和露天舞台;打造优秀剧目参加大型演出。2018年10月参加中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2019年7月岑溪现代牛娘剧《鸡笼》在岑溪市牛娘戏“百队斗戏”大赛决赛中拔得头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岑溪防疫宣传歌把牛娘剧曲调与抗疫知识结合,使用岑溪方言演唱,既把防控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同时也宣传了牛娘剧。

五、结语

岑溪牛娘剧是广西宝贵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岑溪人民群众的生活风俗、价值文化观和审美趣味。本文在人文环境视野下,从“唱春牛”的风俗习惯探析牛娘剧的来源,从审美趣味、文化价值、文化认同角度阐述了牛娘剧的音乐特点、思想内涵和发展现状。在外来音乐文化与信息时代的冲击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转变,牛娘剧的创作与发展结合当下社会生活状态再现经典艺术形象,反映时代气息,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和审美方式的新需求,进而延续和发展传统思想文化,体现出对传统地域音乐文化的尊重。

参考文献:

[1]黄嘉清.论广西牛娘剧的艺术特色[J].广西社会科学,2012(10):30-33.

[2]王广国.从音乐形态学视角谈广西牛娘剧的创新[J].四川戏剧,2017(6):86-89,96.

[3]潘海宁.地方戏曲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91-95.

[4]李富强.基于中国当代人文环境来探讨新中式住宅建筑[D].河南大学,2014.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环境风俗审美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创设及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
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民间音乐的影响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跟踪导练(四)4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