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新性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2020-10-20 06:07陈希玲
山东青年 2020年8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创新性教学

陈希玲

摘 要:本文通过对笔者讲授的《艺术概论》课程为例,结合教学经验,谈创新性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活动目标及授课对象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将教育部提倡的“两性一度”与实际教学的设计和细节科学合理的结合将是未来教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创新性”;教学;“线上线下”

绪论

近来,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金课”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话题和热门词汇,一时间广受教师群体关注。其中的“创新性”,尤其针对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及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可以说,创新性是“金课”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笔者的从教经历和角度来看,《艺术概论》这门课作为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公认的教学内容,创新性如何体现呢?除了在教学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要有体现之外,也要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把握住时代性、互动性和个性化,这些同样重要。

一、 创新性贯穿教学过程

教师要正确解读“创新性”。“两性一度”中的创新性不单指的是教学内容的创新,《艺术概论》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甚至说是固定的内容。除了可以根据大纲和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的重难点、梳理课时分布之外,还可以在课程内容的构成、课程实施的方式、课程讲授的教师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在教学过程整体设计和教学细节上创新。

《艺术概论》虽然是基礎课,但课程内容要突破现行学科专业的界定,体现多学科思维的融合、新媒体技术与学科理念的融合、甚至包括跨学科专业能力的融合,结合面向未来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是对学生基础艺术素质教育的培养、语言组织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培养。教师在此基础上精选、组织和整合课程内容,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更新,以保证课程内容始终处于“新”的状态,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可更改

课堂教学问题的根本是理念问题,不论授课形式的改变,课程内容的优化还是授课媒介的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是本课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旨,“金课”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优质教学教学,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的角色应当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改变理论课程“满堂灌”的作风和习惯。当下正在兴起的混合式教学,是改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从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到“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手段、方式的介入,有效对接与融合;达到对传统教学的改造与提升,并最终大幅提升教学质量。

三、 提高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

一节课成功与否,教学环节设计固然重要,但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互动情况直接影响教学的最终结果,即文章开头提到的细节上的创新。每一位教师都明白“填鸭式”教学早已是过去式,但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可能是说法不一。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程度。教师应对学生群体有所了解,抓住学生个性特点,精心组织课上和课下的教学内容,大力推进新媒体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兴趣为先的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在《艺术概论》课程中,主讲教师把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加强学生基础艺术修养能力培养上。《艺术概论》是凌驾于基础美术史之上,对艺术历史、艺术种类特点、艺术的传播与鉴赏的集中理论总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将新知识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找到新旧知识的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设计一些难度和参与性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通过这样对学生认知冲突的沟通设计,层层深入,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艺术概论》课堂上,除了采取专题研讨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还应用到了表演式教学活动。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手段、媒介、主导者、参与者都紧紧围绕教学活动展开,而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从目前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来看,这一环节通过表演式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3、“课上课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

中国的传统教学过程呈金字塔状,课上课下教学内容和学生参与部分分配极不合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记忆和理解类低阶认知活动上,放在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类高阶认知活动的教学非常有限,缺乏了高阶认知训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很难谈起。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则有效的避免了教学活动重点停留在低阶认知活动上,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把低阶学习部分内容放在课前预习活动的线上学习,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的创造类高阶认知训练放到线下课堂教学中。《艺术概论》采用的是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融合,丰富了教学方式、深入了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学生也获得了更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评论技能。

4、创建教学场景、丰富教学方式

今天的教师扮演的角色,从传统的教学资源拥有者和提供者转为知识内容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问题解决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师改变惯用的“唯我独尊”教学模式,应不断尝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堂中实训场景将经常性引入课堂,针对具体情景开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以学生思维训练、能力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起双向交互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5、线下学习时间的把握

注重学生课下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教师可根据课堂的学习进度和学生接受状态,合理分配课下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除教材之外,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习,另外丰富多样的学习媒体APP如:平台慕课、泛雅平台、学习通、中国大学等也是教师非常重要的“武器”。

四、课程评价的方式上的创新性

《艺术概论》课程首次引入基于“戴明循环理论”的考核方式,针对应用型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考核,改变以往的单纯的闭卷或者开卷考试,而是首次将“戴明循环理论”引入考核体系中,循环理论中涉及的四个环节分布在考核体系中,从计划到实施再到检查和反哺。形成科学有效的长期机制,并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结合艺术院校内诸多专业特点和性质,让考核方式既凸显本专业特点,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促进平时的专业学习;能“考出”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专业水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科“金课”教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学校管理系统的改革相互支持。而以笔者举例的课程也只是走出了第一步,除上述论述之外,同行评价、新媒体的参与、教学考核,教学效果评价等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两性一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王冰.当代艺术概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西部高校论坛,2010.

[3]许敖敖.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王义遒.以创新为灵魂, 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J].高等理科教育, 1999.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创新性教学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