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菊者说

2020-10-20 05:47杨峰
烹调知识 2020年10期
关键词:菊花

杨峰

以菊花为食,历史悠久。进入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九九重阳又称“菊节”,人们赏菊、咏菊、食菊的风俗至今不辍。近些年来,每到菊月,笔者常和好友去内乡菊水一游,那山川坡岭野菊花盛开,金灿灿一片,清澈的溪流飘着菊香,掬水而饮,甘凉沁透心脾。游兴之余,少不得采些野菊花带回城中,泡茶细细品尝,微苦清香之中有股甘甜,风味殊佳。

据专家们考证,河南省内乡县是我国菊花的原产地。据《荆州记》载:“南阳郦县(今河南省内乡县)北八里有菊水,水极甘馨。谷中三十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者百二十三十,中寿百余,七十以为早夭。”郑板桥的《菊石》诗云:“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享有“延龄客”“长寿花”之美名。

先秦时代,古人喜吃生菊花,“无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屈原在《离骚》中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尔雅》将“落”释为“始”。“落英”,指初开的鲜菊花。《九章》中的“播江离与滋菊兮,原春日以为糗芳。”说的是将菊花掺和到谷物中制成食品。

汉晋时,人们已开始用菊花酿制美酒。晋代医家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当时的士大夫们普遍相信服食菊花可使人长生不老,故将菊花奉为“仙品”。晋人傅玄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说其爱菊,首推陶渊明,他隐居庐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常邀亲朋好友一同赏菊品菊,“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被民间奉为“九月花神”。

唐宋以来,菊花入馔,烹调出菊花糕、菊花饼、菊花羹、菊花肉片、菊花粥、菊花蒸菜、菊花火锅等美味佳肴,令人大饱口福。当时宫廷宴会上花馔盛况空前,李峤的《九月九日应制得欢字》诗云:“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王维的《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云:“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宋代文人名士食菊、饮菊花茶,成为一大雅兴。孙志举《访王簿同泛菊茶》诗曰:“妍暖春风荡物华,初归午梦颇思茶。难得北苑浮香雪,且就东篱撷嫩芽。”大文豪苏东坡对餐菊情有独钟,春食菊苗,夏食菊叶,秋食菊花,冬食菊根。谙习养生的寺院僧尼,常以花卉入馔。南宋郑思肖有首菊花歌:“道人四时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有三种食菊的方法,“春来叶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茎黄色菊英,以甘草汤少许焯過,候粟饭稍熟同煮,久食可明目延龄”;“采苗汤瀹,用甘草水调山药粉煎之以油,爽然有楚畹之风。”

明清时期,菊花更受人们青睐。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菊花推崇备至:“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入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到末,罔不有功。”清代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说,常服食菊花粥可养肝血、悦颜色、醒脑明目、清热解渴。人们还将鲜花采用蒸馏法制做香露,用来入汤、入酒、调汁制饵,令其味鲜香宜人。清人顾录的《桐桥倚棹录》中记载,江南姑苏虎丘仰苏楼、静月轩所制的数十种花露驰名四远,其中杭菊花露开瓶香冽,为当世所叫绝。

慈禧太后尤爱嗜食菊花,《御香缥渺录》中记述了慈禧吃菊花火锅时的场面,将采的白菊花浸在温水中一二十分钟,再放入稀矾温水中内漂洗后用竹篮沥净。吃时,由御膳房端出盛有大半锅原汁鸡汤或肉汤的银制小暖锅,放入中央有圆洞的餐桌中央,桌上放有鱼片或生鸡片,备有酱醋等调味品,洗净的菊花瓣也堆在桌子上。此时,宫中大太监张德伸手揭起暖锅上的盖子,擎在手中候着。慈禧便亲自捡起几许鱼片或鸡肉片投入汤内,张德忙将盖子盖上。约摸候了5~6 min,张德又上前去将盖子揭起,让太后自己或其他人将菊花瓣抓一把投下去,接着仍把盖子盖上,再候5 min,这一美味佳肴便煮成了。慈禧每逢尝试菊花鸡汁火锅前,兴奋得像一个乡下人快要去赴席的情景一样。清宫秘方中还有慈禧服用的“菊花延龄膏”,此方是用鲜白菊花一味,煎取浓汁后加入蜂蜜收膏,经常适量服用,有祛病延年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A原、B族维生素、维生素C、多种矿物质以及抗生素等抗病毒等成分,具有降压、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并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等作用。可见,菊花对防治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症大有裨益,不愧为佳卉美食良药。

猜你喜欢
菊花
一朵会说会笑的山菊花
菊花
苏轼错改菊花诗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菊花
菊花
公园里的菊花
秋天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