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价值判断,支持幼儿发展

2020-10-20 06:23吴晨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毛线乌龟动物

吴晨

在课程实施方面,适宜性实践特别强调教师在支持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应不断调整课程和策略来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通常有三个步骤:一是观察,看到幼儿真实的想法与状态。二是筛选,从观察到的众多事件中选择有价值的。三是价值判断,对筛选出来的事件所蕴含的发展价值,做判断与思考。教师的价值判断直接影响教育行为,如何取舍?怎样支持?除了教师自身的分析,更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班级内、年级内、园内,甚至邀请专家进行课程审议,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讨论、碰撞、思考。

课程实录一:

方老师在实施中班主题活动“动物世界”初期,发放了“我知道的动物”亲子调查表,通过调查来了解幼儿感兴趣的动物。幼儿完成调查表后,方老师归纳汇总,将动物按活动地域分为水、陆、空三大类。通过幼儿投票,筛选出每一类中最喜欢的动物,即蝴蝶、熊猫和鲨鱼。接着又请幼儿对这三种动物进行新一轮调查,重点调查这三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种类等,调查结束后,方老师请孩子们在集体中分享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教师本人观点:完成调查表的过程,就是幼儿与父母收集动物资料的过程。幼儿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归纳、梳理、统计,在集体中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既锻炼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团队审议:主题活动是一种常见的课程实施方式,不论哪种课程都应当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那么,这个主题开展的过程中,看似有幼儿、家长的充分参与,多次的调查,事实上,仍以间接经验为主。即使是经由幼儿投票选出的最喜欢的动物——熊猫和鲨鱼,在日常生活中都难以看到。幼儿收集和分享的都是距离他们生活较远的动物,虽然间接经验也有价值,但是如果能够从幼儿身边的、日常能够观察到、接触到的动物入手开展主题活动,会有更高的教育价值。

建议班级可以选择一到两种生活中常见且适合饲养的动物,安置在班级或园内饲养。如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鲫鱼、金鱼、龙虾等;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鸡、鸭、兔等。通过日常观察、饲养、记录、对比等获得有关动物的直接经验。在饲养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参与指导。至于熊猫、鲨鱼等幼儿感兴趣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动物可作为主题的延伸活动,而不是主题课程的重点与核心。

课程实录二:

乐老师发现幼儿对自然角不太感兴趣,即便有幼儿去观察,也是蹲下看一会儿,拿出记录本,匆匆画上几笔就离开了。乐老师想在自然角增添几只小乌龟,让幼儿给乌龟换水、喂食,以唤起孩子对照料动植物的兴趣。

教师本人观点:《指南》中提道:“和幼儿一起通过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自然角增加饲养乌龟的活动,一是丰富了活动内容;二是可以培养幼儿照料动植物的责任心;三是通过亲自饲养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加深对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

团队审议:乐老师想以增加饲养乌龟来丰富自然角的活动内容,激发孩子们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注,想法值得肯定。但饲养乌龟未必是合适的,从生长变化来看,乌龟生长缓慢,不易长时间吸引幼儿的关注;从运动状态来看,乌龟常常趴在窝里不动;从进食情况来看,乌龟食量有限,秋冬季甚至两三天喂食一次即可,孩子除了投喂食物,没有太多的互动。因此,乌龟可以作为自然角的一个补充内容。

让幼儿去生活中寻找适合在春季饲养的动物,如小鸡、春蚕等。班级自然角饲养的动物,从生长变化来看,尽量找有明显生长变化或短时间内能观察完整生命过程的动物,既适合幼儿的观察水平,也能吸引幼儿长久的关注。从进食情况来看,每天多次投喂,幼儿可以参与到准备食物、投喂、整理笼舍的过程中。如果是饲养体量小的动物或昆虫,尽可能多准备一些,为每个幼儿提供近距离观察、饲养的机会。

课程实录三:

大班姚老师本学期进行服装的主题活动。班级设有“首饰区”,提供了首饰制作的材料,孩子们可以串项链、自制发夹、耳环等。“旗袍设计区”提供了旗袍绘制的材料,有各色卡纸、勾线笔等,孩子们可以自主设计旗袍上的纹样。“毛线区”提供了大量的毛线,孩子们可以用毛线编织围巾、编辫子、制作毛线球。“自由创意区”提供了很多布料,孩子们可以给塑料模特设计服装。

教师本人观点:围绕“服装”这个主题,教师在班级各区域里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既有高结构的串珠、发夹,也有低结构的布料、毛线等,让幼儿在摆弄、操作中知道服装有不同的款式,适用于不同的需要。同时服装还需要配饰,增加整体的美感。

团队审议:姚老师围绕服装主题,设置了丰富的区域活动。但这些区域活动的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孩子们好像是为了制作而制作,首饰、画旗袍、编辫子这些是教师角度的价值筛选。如果优化一下区域内容的设置,也许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内驱力。

建议班级在班级增设一个“娃娃T台”,将原来的“自由创意区”变为T台的后台,孩子们在这里搭配好服装后,上台走秀。小模特们可以根据服装秀的主题去“首饰区”“毛线区”制作、搭配饰物。积累了一定的走秀经验之后,鼓励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游戏。将原来的“旗袍设计”变成“走秀服装设计”。孩子们可以小组内协商要设计的服装,画好设计图,然后分头去首饰、毛线、布料等不同区域按设计图制作,最后穿戴到组内小模特的身上。多个小组的模特同时走秀之后,还可以进行“最佳时装”的评选,孩子们通过观察對比,对各组的时装给出赞与建议,并进行下一轮改进。

调整之后,原本独立的各区域内容有了关联,孩子们围绕“走秀”这个目标,自行设计、制作。从教师要我做,变成我想做。将设计的权利交还给孩子,区域材料和内容更替能真正由幼儿的需要来推进。同时,新游戏设计中孩子们有共同的目标,在讨论、分工、制作、反思中,提高幼儿的计划性、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实录四:

中班赵老师本学期开展了“桥”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和父母一起寻访身边的桥的过程中,纷纷在桥上留影,人与桥成为美丽一景。多次开展的“幼儿园旁边的桥”的观察写生活动,也萌发了孩子们的写生兴趣,孩子们希望班级照相馆的游戏里也可以有个桥,可以穿各种衣服与桥“合影”,因此,教师计划购买一个小的室内景观桥,放在班级的照相馆内。

教师本人观点:购买景观桥,孩子们可以真正与桥接触,它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游戏道具,还有助于孩子们观察桥的结构,进一步了解认识桥。

团队审议:中班孩子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自发产生了游戏需求。如果教师直接购买一座现成的景观桥,看似顺应了孩子们的游戏需要,还附带观察桥的结构的价值。但在主题已经进行到中期阶段,仔细分析“观察桥的结构”这个价值,是否有“真价值”?孩子们已通过亲子走访,多次观察写生,了解了桥的基本结构。那么,孩子们想要一座桥能否成为一个契机、一个原动力,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呢?

建议将孩子们的需求作为一个问题,抛回给孩子们:“你们想要一座桥,在幼儿园里能实现吗?用哪些材料来建构桥,可以让小朋友们稳稳地站上去?”启发孩子们从寻找合适的材料开始,到绘制桥的设计图,合作搭建、稳固、美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积极讨论、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实践操作、反思调整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邀请成人助力。如果直接买来一个现成的景观桥,孩子们将错失一次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机会。

课程审议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通过讨论和碰撞,来共同支持幼儿的发展。只要教师明确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尽量给幼儿提供能够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不断审视和调整我们的教育行为,就能为幼儿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猜你喜欢
毛线乌龟动物
比较:毛线谁最多
小画匠
乌龟
可爱的毛线兔
最萌动物榜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动物可笑堂
和乌龟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