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在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20-10-20 06:25郝美仙叶青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4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院前急救

郝美仙 叶青松

【摘要】目的 探究心肺复苏应用于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收集18例腹部损伤患者作为平行比对对象,将18例患者依据急救接诊时间均分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肺复苏,研究组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结果 研究组反馈数据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于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应用中具有积极导向,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期复苏,远期康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肺复苏;腹部创伤;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6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4..02

腹部创伤为临床常见的创伤类型,该类创伤致伤因素较为复杂、病情较为为重,若没有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干预,易出现心脏骤停,临床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临床针对腹部创伤特异性,早期抢救多采用胸外心脏按压,但是临床应用发现,伴随胸外按压并发症较多,直接影响复苏效果,影响抢救质量[1]。随着临床急救科学的发展,经由腹部开展心肺复苏于临床大力推广应用,于腹部创伤抢救开展中反馈较佳,可借由不间断的人工循环予以患者通气,探究适配于腹部创伤的心肺复苏[2]。本研究为了分析心肺复苏于腹部创伤早期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收集18例开展如下平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18例腹部损伤患者纳为课题平行比对对象,将18例患者依据急救接诊时间均分2组,对照组男6LI,女3例;平均年龄(40.15±1.05)岁,致伤:4例为车祸伤,2例坠落伤,2例为锐器伤,1例为跌打;研究组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39.67±1.04)岁,致伤:5例为车祸伤,1例坠落伤,2例为锐器伤,1例为跌打;针对2组入组时入院诊断、基线资料相关数据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分析需求。

纳入标准:(1)研究收集的18例患者均满足临床对腹部损伤的诊断依据,创伤至抢救时间不满12 h;(2)经患者监护人授权,开展病例结果分析。排除依据:(1)接诊后出现心脏骤停;(2)合并出血情况;(3)无法定监护人,家属不同意开展比对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肺复苏干预,将患者摆放呈正确体位,呈仰卧位,于心肺复苏开展前,需确保患者呼吸道通产,检查口鼻有无堵塞物,及时对分泌物进行清除;施术者右手掌放置于患者胸前剑突下,左手的掌根叠加放置于右手手背之上,将中指对应机体剑突处,借助身体的力量施像膈肌方面的作用力,建议按压频次为80次~100次/min,持续按压15 min为宜;研究组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指导患者呈仰卧位,施术者将腹部提压手柄放置于患者中上腹,确保提压手柄上缘于患者肋缘与剑突之下,将负压装置的接口与患者皮肤紧密贴合,施术者于患者机体侧面进行心肺复苏,采用100次/min的按压频次进行向上提拉及向下按压的力度,建议提拉的力度以30kg为宜,建议按压的力度以50 kg为宜,持续提压15 min为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3 评价标准

统计比对两组抢救情况,借助Rankin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进行评估,份数与Rankin评分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 24.0版本行统计分析,将0.05设为P值预测值。

2 结 果

2.1 2组急救结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经由腹部提压心肺复苏5例患者成功抢救,成功率55.56%,对照组患者8例死亡,成功率11.11%,行统计分许,预测值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对

通过预后随访患者3个月,研究组Rankin评分(2.08±0.24)分,对照组Rankin评分(3.38±0.35)分,行统计分许,预测值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部创伤致伤因素较多,患者病情较为为重,开展院前抢救尤为重要。传统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不对等,导致通气血流失衡,复苏效果不佳[3]。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可有效克服换气延迟情况,借助心肺复苏手段,显著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情况,促使患者早期康复[4]。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经由腹部提压心肺复苏3例患者成功抢救,成功率33.33%,对照组患者8例死亡,成功率11.11%,行统计分许,预测值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预后随访患者3个月,研究组Rankin评分(2.08±0.24)分,对照组Rankin评分(3.38±0.35)分,行统计分许,预测值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知,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于腹部损伤抢救中效果显著,心肺复苏近期及远期效果俱佳,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心肺复苏于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应用中具有积极导向,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期复苏,远期康复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 婕,吴国兰,杨荣华,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3):265-267.

[2] 刘 青,张思森,彭丹洋,等.腹部提压法急救复苏效果临床观察[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12):1011-1012.

[3] 王永红,王 婕,吴国兰,等.腹部提压装置在院前心肺复苏患者急救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115-117.

[4] 汪宏偉,张思森,沙 鑫,等.PET CO2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急救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分析:附92例报告[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2):107-112.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院前急救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