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趣闻

2020-10-20 06:33陶灵
红岩春秋 2020年9期
关键词:团年饭川江布条

陶灵

三千多年前,筷子还未出现时,古人吃饭用手抓取,吃肉也是如此。儒家礼教古书记载:聚餐时抓饭不得乱抟,或者把粘在手上的饭拨放回去。且饭前必须洗手,不允许两只手相互搓一下了事。

筷子于何时出现,不得而知。不过到了西汉时期,人們开始普遍使用筷子,但名字叫“箸”。

“筷子”之名,有说是长江上的桡胡子喊出来的。桡胡子在“血盆”里讨饭吃,险象环生,航行中忌讳之事很多。例如,“箸”与“住”同音,停止的意思。航行之船停止,不是好事,桡胡子便反着说“快”。“箸”因是竹子制成,久而久之“快”字加上了竹字头,成了“筷子”。

川江桡胡子用筷子,不能横搁在碗口上,预兆船被打皮了,撑船的籇竿漂在水上。打皮即打烂,是忌语。川江放排的人,筷子需自己保管,不能由其他人一支支地分发。这意味着散排,是木排大忌。桡胡子也把筷子叫籇竿,因为靠这东西吃饭,一语双关。

竹筷之后,玉、铜、银、红木以及象牙等材质的筷子不断出现,但只有帝王将相与富贵人家才用得起。古代银筷,据说可试探食物是否有毒,不知真假,现有人提出异议,说是文人杜撰的。

20世纪70年代,我们巷子一户吕姓人家,老汉是采购员,一次去上海出差带回一席化学筷子。他家小孩吃饭端着碗筷出来,同街的小伙伴看到后十分羡慕。后来得知,化学筷子是尼龙的。那时,只有乖巧听话、学习成绩好的小孩,大人才会买一双作奖励。

川江一带吃团年饭时规矩多,最忌讳打碎饭碗和把筷子掉在地上,这是来年不吉利的前兆。小时候,我常在姑妈家过年,吃团年饭时桌上摆满了盘、碗、钵,哪还有放碗筷的地方?我只能用手紧紧端着碗、抓住筷,生怕掉在地上,给喜庆的气氛添“岔子”。

小学毕业那年,逢团年,我腾出右手握饭勺,左手又端碗又夹筷,一不小心将一支筷子掉在地上。当时吓坏了,赶紧捡起插在裤腰里,另换一支。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这顿团年饭吃得一点不快活。吃完团年饭,我跑到屋后的山坡上烧了这支筷子,并在心里一个劲地祈求老天爷不要惩罚我,也不要惩罚姑妈一家。

过去川江上的船员有个习惯,每次吃完饭,就用一小块布条或一坨棉纱把碗筷洗净擦干后,再裹上筷子固定放在一个地方。待到下次吃饭时,小布条和棉纱顺便可以擦嘴。因为那时没有餐巾纸,嘴有油,擦在手绢上又很难清洗。

竹木筷子用久了,容易起霉生细菌,对人体不利,专家建议少用、勤换,并定期高温消毒。现在最新式的是陶瓷筷子,并非普通的陶瓷制品,而是氧化铝陶粉末在1600℃高温下,用300吨的重压配上模具压制而成,是一种新型环保筷子。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团年饭川江布条
红红的中国年
永不凋谢的玫瑰
《川江往事》
旧衣变杯垫
彩带花瓶
辞旧迎新礼美意诚2015武汉万达嘉华喜福巨献